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贾志刚 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近代戏曲史》是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于2003年11月1日获准立项,为期三年。
《中国近代戏曲史》上接《中国戏曲通史》,下连《中国当代戏曲史》,是一部承上启下的戏曲史专著。由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已于1980年至1981年出版,该著作从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写起,截止到19世纪40年代,即1840年左右;余从、王安葵主编的《中国当代戏曲史》也于2005年出版,时问是从1949年起至1998年止。如今已经编撰完成的《中国近代戏曲史》则从1840年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阐述中国近代百年戏曲艺术的发展变化。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三卷的分期为:上卷自1840年起,到1911年止;中卷自1912年起,到1937年止;下卷自1938年起,到1949年止,每一卷中包括综述、声腔剧种、戏曲文学、戏曲表演、戏曲音乐、舞台美术、戏曲班社与教育等内容,力求全面、立体地展现近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探索近代戏曲的发展规律。由于能力所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书籍目录
上卷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
序 王文章
序 余丛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地方戏的繁盛与京剧的形成
第二节 晚清戏曲改良
第三节 西方戏剧的传人
第二章 声腔剧种的崛起(上)
第一节 梆子声腔剧种的兴盛
第二节 皮簧声腔剧种的繁荣
第三章 声腔剧种的崛起(下)
第一节 多声腔剧种的形成
第二节 古老剧种的发展
第三节 民间祭祀仪式剧的延续
……
中卷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时期(1912—1937)
下卷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1938—1949)
中国近代戏曲史大事记
参考文献要目
跋
章节摘录
插图:延安的新秧歌运动的蓬勃开展及其丰硕成果,激起了戏剧工作者探索改革各种传统剧种的兴趣和勇气。短短几年内,各根据地相继对许多剧种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在群众的业余演出中,也常常采用他们熟悉的地方戏曲、民间戏剧艺术的形式,表现新的生活和新的主题。延安平剧院首先借鉴京剧的艺术形式,融合其他的歌谣曲调,创造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戏。如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的《难民曲》,反映当时陕甘宁边区人民幸福生活的《上天堂》,反映边区人民自卫军除奸斗争的《边区自卫军》和鼓励二流子转变的《刘二起家》、《张学娃过年》等。这些新戏的演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起到为现实斗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积极作用。但是,利用整套京剧艺术形式来表现历史题材,并在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上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这就不能不提到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 《逼上梁山》共三幕27场,最初是1943年由延安中央党校的一部分爱好京剧的同志组成的业余文艺团体——一大众艺术研究社集体编写并排练演出的,剧本由杨绍萱、齐燕铭执笔。于1943年12月10日在中央党校大礼堂公演。该剧根据《水浒传》中林冲被逼投奔梁山的故事改编,在旧的故事里注入了新的观点、新的内容。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最后变成率领造反农民上了梁山的反抗者。这个变化,势必要经历痛苦艰巨的斗争。《逼上梁山》的作者在刻画林冲的形象时,突出了他的思想转变及其复杂原因,使这个过程得到了较为充分合理的表现。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戏曲史(套装共3卷)》反映了不同时期近代中国戏曲艺术发展演变的特点,突出了发展的主脉。全书综述为纲,统领声腔剧种、戏曲文学、戏曲表演、戏曲音乐、舞台美术、戏曲教育与班社等部分,克服了传统戏曲史著作偏重论述文学剧本的不足,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综合性、系统化的特点。《中国近代戏曲史(套装共3卷)》就史论戏,把近代戏曲置于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剧烈变动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和研究,将“变革”的主线贯穿于近代戏曲百年的全过程,填补了中国戏曲史研究的空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