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隐地 页数:19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他在台湾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为台湾引进了“西风”:他创作的作品,篇篇都是佳作:他自诩为“昆曲义工”,不遗余力,推广中国传统昆曲。 他,就是白先勇。 本书收录白先勇为其他作家作品所写之序文,也搜集了作家们对白先勇的评价。同时书中记载了大量白先勇的文坛掌故及温馨故事,再加上有关白先勇丰富的资料汇整,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作者简介
隐地,原名柯青华,浙江永嘉人。1947年十岁时,由父亲接至台湾。他是台湾重要文学出版社——已有三十四年历史的尔雅出版社创始人,他曾担任《书评书目》杂志总编辑,他也是台湾“年度小说选”、“年度诗选”的创办人。隐地从十八岁写作至今不曾停歇,已出版长篇小说《风中陀螺》、短篇小说集《幻想的男子》、散文集《荡着秋千喝咖啡》、诗集《法式裸睡》、评论集《隐地看小说》等各种出版物合计五十余种。
书籍目录
1 关于白先勇 白先勇论、传、评传书影 白先勇传有多少? 白先勇手迹 白先勇十句话 白先勇文集 白先勇“心的挣扎” 白先勇与台北人2 白先勇书话 知音何处——康芸薇心中的山山水水 弃妇吟——琦君的《橘子红了》 克难岁月——隐地的《涨潮日》 邻舍的南瓜 花莲风土人物志——高全之的《王祯和的小说世界》 边陲人的自白——林幸谦《狂欢与破碎》 秉烛夜游——马森的长篇小说《夜游》 崎岖的心路——欧阳子的小说《秋叶》 欢乐台北——王盛弘《关键字:台北》 贾宝玉的俗缘——我读《红楼梦》 恐惧与悲悯的净化——《卡拉马佐夫兄弟们》 人生如戏——田纳西·威廉斯《忏悔录》 蓦然回首——《寂寞的十七岁》后记 遥远的“魔都”——《纽约客》后记 孽子的行旅 春色如许 怀念高克毅先生和他的书3 书话白先勇 回忆二三事一白先勇和我 白先勇也未得奖 白先勇两度获奖 从“现代文学”到“昆曲”——写在《姹紫嫣红牡丹亭》出版之前 礼物——代编后 白先勇书目 白先勇小说改编成的电影 白先勇大事记 白先勇作品外国译本 作家来函
章节摘录
2 白先勇书话 知音何处——康芸薇心中的山山水水 大概是60年代末吧,那一年夏天我从美国加州回到台北,同时也把我的一位美国学生艾朗诺(RonEgan)带到台湾来进修中文课程。那时我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校区初任教师,教书起劲,对学生热心,尤其发现一两个有潜力的好学生,就恨不得一把将他拉拔起来。艾朗诺对中国语文、中国文化特别敏感,那年暑假我在台湾替他找了三位台大中文系的年轻助教汪其楣、李元贞、陈真玲每周轮流替他上课。汪其楣教现代小说,选了康芸薇的《冷冷的月》、《两记耳光》做教材。艾朗诺大为激赏,我颇感意外,康芸薇小说的好处在于绵里藏针隐而不露,表面平凡,擅长写一些公务员、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但字里行间却处处透露出作者对人性人情敏锐的观察,她这种平淡的文风,含蓄的内容,不容易讨好一般读者,看康芸薇的小说须得耐住性子,细细地读,慢慢地念,才体会得出其中的妙处。艾朗诺才念了两年中文,居然看懂了康芸薇小说中的玄机,也算他独具慧眼,成为康芸薇一位年轻的洋知音。后来艾朗诺果然学有所成,在美国汉学界享誉颇高,他最近把钱钟书的《管锥编》也译成了英文,那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艾朗诺希望能见到他仰慕的作家,我便托汪其楣把康芸薇约了出来,到蓝天咖啡厅见面,那大概是1968年,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康芸薇。她那时已是初“成名”的作家。60年代,最为文化界所推重的出版社当数文星,被列入文星丛书的作家就算“成名”了。康芸薇刚在文星出版了她第一本小说集《这样好的星期天》,我记得好像是深紫色的封面,袖珍本的文星丛书,迄今仍有可读性。艾朗诺见到他心仪的作家当然异常兴奋,康芸薇那天也是高兴的,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极“温柔敦厚”的人,她是河南人,不知是否因此天生就有一份中原的厚实。后来她在仙人掌出版社又出了她第二本小说集《两记耳光》,可是不久仙人掌却因财务问题倒掉了,而且阴错阳差,仙人掌的许多书由我接收过来创办了晨钟出版社,康芸薇的小说集也包括在内,并改名《十八岁的愚昧》。所以,我也曾做过康芸薇的出版者。 康芸薇的小说写得不多,可是篇篇扎实,淡而有味。她写来写去不过是男女夫妻间的一些琐琐碎碎,小风波、小挫折,但因为写得真实,并无当时一些女作家的浪漫虚幻,如今看来,却实实在在记录下那个年代一些小市民的生活形态。她笔下的人物,多为避难渡海来台的外省人,她这群外省人,非军非政,只是一些普普通通为了重建生活,在异乡艰辛扎根的小公务员。公务员的生涯大概是单调平淡的,尤其是在那个克难的时代,日出日入,为五斗米折腰,年轻时纵有凌云壮志,很快也就消磨殆尽了。康芸薇最擅长描写这些小公务员的辛酸:一对公务员夫妻,丈夫为了升级,央求妻子向权贵亲戚引进,妻子眼见自己的丈夫在亲戚面前奴颜婢膝,突然产生了复杂的心理,为丈夫难过,但又不免鄙夷。这种合情合理的心理变化,康芸薇写得极好。康芸薇的小说曾经得到一些识者的激赏,水晶、隐地、朱西宁都曾为文称赞,但知音不多。尤其近年来台湾读者品位变化极大,标新立异的创作容易得到青睐,比较沉稳平实的作品,反而受到冷落。康芸薇这两本优秀的小说,也就不幸地被埋没了。 康芸薇的文学领域另一部分是她的散文。如果说康芸薇在写小说时,因对人性的洞察深刻,人的尴尬处境,也会照实描述,而写散文时,她“温柔敦厚”的特性就表露无遗了,她笔下的真实人生,都是暖洋洋的,即使写到悲哀处,也是“哀而不伤”,半点尖刻都没有。她的散文写的全是她的亲友轶事:祖母、丈夫、儿女、同学、朋友。而这些人当中,祖母及丈夫又是她写作散文的两大泉源。 康芸薇是依靠祖母长大的,一生与祖母相依为命。抗日期间,她的父母把她留在河南乡下,与祖母同住,她的童年便在祖母的呵护下成长,抗战胜利后,到南京与父母重聚,反而感到陌生了。她与父母缘浅,短暂相处便与祖母叔父来台,从此永隔,祖母便成为她一生中最亲近的人。康芸薇的文章中有多篇写到奶奶,充满爱意,充满敬意。康家在河南属于乡绅地主阶级,她祖母在家中是少奶奶,过过好日子的。在康芸薇眼中笔下,奶奶美丽、慈祥,有大家风范,为人处世对她有深刻的影响,奶奶教她: 你待我一尺,我待你一丈,你待我一丈,我待你天上。 人长天也长,让他一步有何妨! 老太太这些充满睿智的教诲,的确有中原人士的广阔心胸。来到台湾,祖母的处境当然一落千丈,在大陆从来没有下过厨房的老太太,居然托人在兵工厂用废弹壳打造了一只大铁砂锅,在煤球炉上熬稀饭飨宴乡亲,而且一边熬一边念念有词: 想要稀饭熬得好,要搅三百六十搅。 老太太甚得人望,领袖邻里。初渡海的外省人,离乡背井,来到台湾,几乎都有一段奋斗史,其中不少在大陆上曾经风光过,但因环境逼迫,两袖一捞,从头干起。康芸薇的祖母,便是其中一个。康芸薇把奶奶写得有声有色,替她心中“永恒的母亲”留下一幅令人难忘的肖像。康芸薇的叔叔抱怨奶奶没有及时变卖大陆上的产业,在台湾只好过穷生活,老太太反驳道: 那有啥办法!蒋委员长那么个好男人,把江山都丢了,我那点家产算什么? 康芸薇的散文风格,一如她的小说,不以辞取胜,而以情感人,写到她的几个宝贝儿女,固然深情款款,但在她最近的一本散文集《我带你游山玩水》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是她的丈夫方达之先生,康芸薇与方达之结缡三十年,伉俪情深。方达之毕业于台大,有理想,有抱负,但却规规矩矩地做了一辈子公务员,壮志未酬,于1990年病逝。丈夫在世时,写到他的文章不多,大概有点不好意思多说自己的先生,丈夫过世后,康芸薇写他的文章,篇篇感人。《我带你游山玩水》虽然不全是写方先生,但丈夫的身影却无所不在。这本集子,可以说是康芸薇为她先生方达之竖立起的一面纪念碑;纪念他们两人在一起幸福的日子,纪念丈夫走后哀伤的岁月。方达之在世时,康芸薇的文章总是充满了煦日和风,经过大悲后,即使写欢笑,也不免凄凉。 康芸薇的三个儿女个个孝顺,全是“妈妈党”,丈夫去世后,儿女们更加体贴,送礼物、陪妈妈旅行,但儿女的孝心却无法取代丈夫的情谊,丧夫的哀痛与失落,只有自知。小儿子继来大概是最受疼爱的幺儿了,一次继来把家中用得早已坏旧的餐具扔掉,康芸薇嚎啕大哭。儿子恐怕无法理会母亲的心情,他丢弃的,不是家中的破旧,而是母亲最珍贵的记忆,年轻人往前看,要摔掉过去的累赘,但对于暮年丧偶的母亲,与丈夫共同度过的过去,也就是她生命最美妙的部分,如何丢弃、怎能丢弃。伤逝,是这本集子最动人心弦的基调。 康芸薇另外有一本散文集,题名《觅知音》,大概作家希望有更多的知音读者吧。这次我把康芸薇几部作品重新细读一遍,发现康芸薇曾写过这么多篇好小说及感人的散文,竟然还有“但伤知音稀”的感叹,可见文章解人难得。 康芸薇附注 记不清找白先勇写序是哪年的事,总之我们都年轻,社会没有今天这样繁华,还很文学。有次文友聚会隐地说: “白先勇如果给一本书写序,这本书至少可以多卖五百本。” 我马上对白先勇说:“我出书你要替我写个序。” 他也立即说好,那是一个很可爱的年代,朋友在一起很真诚,喜欢抢着说话,没有顾忌也没有委婉之辞,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 我是个很不会做事情的人,却又是家庭主妇,又是职业妇女,丈夫常说,我做事情慢中还带乱。因此,等我出《我带你游山玩水》找白先勇写序,我们头发都白了。 那时他正在忙《牡丹亭》来台北上演,带了我所有的书坐飞机,台湾、大陆、美国三地跑,序迟迟没给我,我催他,他说: “你的书我都看完了,我还没有空坐下来,坐下来很快就写好了。” 白先勇在台北光复南路的家没有书桌,我那篇序他是等他弟睡了,坐在饭桌前写的。有没有人因为他的序买我的书我不知道,他看了我所有的作品,对我的了解,那种来自老朋友处的关怀与安慰我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在此我特别对先勇说声: “谢谢。” 康芸薇书目 《这样好的星期天》 短篇小说文星书店1966年8月 《这样好的星期天》 短篇小说大地出版社1981年4月 《两记耳光》 短篇小说仙人掌出版社1968年9月 《十八岁的愚昧》 短篇小说晨钟出版社1971年9月 《良夜星光》 短篇小说尔雅出版社1983年9月 《十二金钗》 短篇小说大地出版社1987年3月 《粉墨登场》 戏曲故事和人物访问文建会1990年4月 《觅知音》 散文尔雅出版社1994年3月 《我带你游山玩水》 散文九歌出版社2004年10月 康芸薇,民国25年(1936年)生,河南博爱人。曾在鱼市场担任文书工作,现已退休。康芸薇在南京读小学读到三年级,1949年,随奶奶、叔叔来台湾。康芸薇与父母亲从此长期分离。 上初中时,教康芸薇国文的是女作家王洁心(她的父亲是老作家王平陵)。康芸薇的作文经常得甲。1960年,康芸薇二十四岁,她开始向“中央日报”副刊投稿,当时主编薛心镕,连续用了她不少稿,写了六年,康芸薇的第一本书《这样好的星期天》,于1966年8月,由文星书店出版,十五年后,也就是1981年,大地出版社重印了这本书。 康芸薇的第二本书,书名一改再改,最初叫《两记耳光》,晨钟接印,改名《十八岁的愚昧》,不久又变成《良夜星光》,成为尔雅丛书。 不同的年代,先后有不同的五家出版社痴情地为她出版这两本老书,可见康芸薇的书必有与众不同之处。 白先勇和水晶,都特别喜欢康芸薇的作品。白先勇说,如果康芸薇有新书出版,要为她写序。水晶则说:“好的文章,贵在没有烟火气。康芸薇的可贵处就在这里。在她那行云流水般纯净抒写里……像极了简·奥斯婷。”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是短篇小说奇才,他是台北人的解剖者,他甘愿做昆曲守护者,最后的贵族就是白先勇。(著名导演谢晋)。 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白先勇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五六人而已。(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 我们都会消失的,只有我们留下的创作。只有这些文字是永恒的。 ——白先勇 旅美的作家中,最有毅力,潜心自己艺术进步,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给后世朗诵的作品的,有两位:於梨华和白先勇。 ——旅美学人 夏志清 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 ——作家 欧阳子 白先勇钟“情”爱“美”的人生和艺术,随着他对人生、对艺术不竭的激情和对美的无限渴望,随着他写作之笔永不停息地挥动,随着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更远地走向世界,还在不断地延伸、继续…… ——《白先勇——情与美》 刘俊 为当代台湾的中上层社会塑下了多面的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洋小说于—炉。 ——台湾诗人 余光中 白先勇的《孽子》是一出“将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剧”。 ——法国书评家 雨果·马尔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