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高婙 页数:270 字数:1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类似于鉴真和尚东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文化交流是交流双方之间相互摄取、吸收对方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是双向的,但是不同的时代会存在不同的主要流向和趋势。在近代之前,由于中国在经济文化上处于发达、优势地位,在中日交流的过程之中,较多的是中国文化为日本所吸收,至今在日本的文化和社会中,还能够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烙印。众所周知,时至近代,中日交流的趋向发生了逆转。尤其是19世纪末,一向以天朝上国而自居的清帝国居然在甲午战争中败于岛国日本一事,震撼了朝野上下。中国的知识界开始将视线投向日本,一种以日本为中介来摄取西方科学文化的途径,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当中成为共识。他们认为日本的国力在短时间内增强,是由于其成功的借鉴了西方。而中国和日本同文同种,易于仿效,因此通过日本来学习西方的话可以事半功倍。
书籍目录
绪论 1.本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 2.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第一章 留日风潮之前的音乐言论 第一节 清朝末期近代学校制度的确立以及音乐的地位 第二节 清末留日风潮之前的音乐言论 1.洋务运动时期海外视察中的音乐见闻 2.对日视察以及东游日记中的音乐见闻 3.维新派的教育救国论 4.维新派的音乐言论主张第二章 日本明治时期的音乐理念 第一节 日本明治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的成立及其特点 第二节 日本明治时期对赫尔巴特主义理论的吸收 第三节 明治时期军歌的盛行 第四节 明治三十年代的音乐理念 第五节 铃木米次郎与留日学生 1.从事留日学生音乐教育的经过 2.首调唱名法的引进和普及 3.对留日学生音乐教育的理念 4.对留日学生的音乐教育实践第三章 留日知识分子的音乐思想 第一节 《新民丛报》中的音乐思想 第二节 从《音乐小杂志》看李叔同与明治日本的联系 第三节 留日学生杂志中的音乐言论第四章 从沈心工的乐歌创作看明治日本的影响 第一节 沈心工唱歌集中的音乐理念 第二节 从《小学校唱歌教授法》看沈心工对日本音乐理论的吸收 第三节 明治日本对清末时期沈心工的乐歌创作的影响 第四节 民国初期的乐歌创作第五章 清末民初美育论的脉络以及影响 第一节 从《教育世界》看王国维的音乐美育思想 第二节 蔡元培的美育论及其影响第六章 清末民初留日知识分子音乐思想的历史意义 1.清末民初留日知识分子音乐思想的脉络 2.清末民初留日知识分音乐思想的历史意义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留日风潮之前的音乐言论 第一节 清朝末期近代学校制度的确立以及音乐的地位 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均将近代中国学校制度的成立过程视为“自上而下”的过程。而这是由当时清朝政府主导和推进的近代化政策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笔者认为,清末时期由知识分子自发地将音乐引进到近代学校教育中的过程,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以下,笔者将清政府对音乐的定位、以及知识分子的音乐理念作为相互对立的因素,加以对比分析。 在中国真正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是由1904年1月正式公布《奏定学堂章程》开始的。其后,根据《奏定学堂章程》中的各项有关规定,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相当于近代学校的学堂,并且颁布了一系列普及近代教育的方针政策。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以学部为主导的近代教育行政制度的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逐步确立起来。 但是,《奏定学堂章程》对于振兴近代学校教育的构想之中,教育一方面被视为对抗甲午战争和义和团事件后日益加速的欧美列强侵略的对策,另一方面清政府还力图通过教育来挽救其自身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