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笙艺术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曹建国  页数:598  字数:7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已故笙专业委员会会长曹建国说:  “笙古称和。”和是一种精神。经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国笙艺术》一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先生在为这本书写的《前言》中写道:  “笙论文集《中国笙艺术》正式出版了,这对中国笙界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这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论文与评论”,收录有笙名家的93三篇文章:中篇收录有关改革与制作的6篇文章;下篇为笙演奏家的简历。另外,还附录有中国民族管弦乐笙专业委员会会员的通讯录。    《中国笙艺术》这本书,应该说是弥足珍贵的。正如朴东生会长在这本书《前言》中说的:“《中国笙艺术》的出版是推动民乐艺术发展的实际举措;是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实际行动,它表达了中国笙界团结合作谋发展的强烈愿望;是笙界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说这才是值得称道的正事、大事、好事。”

书籍目录

前言会长寄语上篇 论文与评论  胡天泉    乌笙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略谈笙的演奏与发展    欢歌一曲颂阿细——浅谈巴乌笙独奏典《阿细欢歌》的创作    凤凰展翅——记著名笙演奏家胡天泉的成长  曹建国    笙韵流芳    从多元艺术中走出来的艺术大师——曹建国    曹建国与《牧场春色》    笙管悠悠,芳草萋萋——曹建国与笙协奏名曲《王昭君》  李光陆    论笙与芦笙的源革    竹簧神韵仙乐飘——李光陆与他的笙    李光陆与《大起板》    刚如金玉柔似水——李光陆演奏并与创作的笙曲集锦《飞鹤惊泉》  唐富    古今论笙    双声部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应用  王慧中    胡芦笙与笙的起源    王慧中与《傣乡风情》  高沛    笙的概述    笙的历史演变与规范化    古代笙的制作与现代笙的改良    河南笙及其演奏特色    中国笙在亚洲及世界的传播     论绿石浆的功能及其使用  牟善平    吹笙琐谈  徐超铭    笙的和音与结合音    笙演奏技术的创新——现代笙曲提出的挑战     传统和音的衍变与多声演奏的发展  方浦东    坦荡胸怀——方浦东其人    我们对笙的改革与实践  ……中篇 改革与制作下篇 演奏家简历附录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会员通讯录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这是王昭君赴塞和亲的故事发生的大的时代背景。而王昭君的出塞和亲标志着西汉外交政策的改变,它标志着兵戎杀伐时代的暂时终结,也标志着一个相对平静安宁的历史时期的到来。在音乐中,我们听到宽广流畅、气势恢宏、激昂雄壮、恰如叙事诗般的音乐在多变的节奏中流动,每一声震天的鼓声和乐队交融恢宏的气势,似乎宣泄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演变。王昭君出塞后被称为宁胡阏氏,她给呼韩邪单于生了两个儿子。呼韩邪单于死后,其前阏氏的儿子代立为新的单于。按照匈奴的习俗,新的单于要娶前单于的阏氏为妻。王昭君作为汉人,对此难以接受,就向汉朝皇帝上书,请求回归汉朝。这时汉朝已是第九代皇帝汉成帝(公元前32年—前8年在位)时期。成帝看到上书后,敕令,让王昭君遵从匈奴的习俗,于是,王昭君又做了匈奴单于的阏氏。这种为国家为民族,深明大义,人乡随俗的高贵品质,令后人永世称颂。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说:“和亲政策,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种陈旧的过时的民族政策,但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却是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的办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维持民族友好关系,主要是通过两种办法,或者是质之以盟誓,或者是申之以婚姻,后者就是和亲。”曹建国先生在谈到《王昭君》这首作品时说:“歌颂民族团结是这首笙协奏曲的主题。因为昭君出塞,使西汉与匈奴和好达半个世纪。王昭君死后,匈奴人民为她筑青冢奉她为神仙。王昭君为沟通民族感情,发展民族友谊,促进民族团结和交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沧桑巨变,岁月悠悠。当一个民族大团结的文明古国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时候,人们自然不会忘记历史上曾经为民族团结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英雄们,而王昭君自然会像天上璀璨的星斗永远照耀着历史的长河。跟历史的发展一样,作为上层建筑的音乐艺术也在不断发展,也在不断产生着自己的优秀作品。我们知道,衡量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不是政治,不是道德,而是看它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大浪淘沙,有多少作品成为过眼烟云,又有多少作品使人百听不厌?在一个艺术技艺与艺术道德日益商业化的今天,星空灿烂,各领风骚。当我们回眸笙乐作品与笙乐演奏这块艺术园地,深感《王昭君》的不易,也深为曹建国先生甘于寂寞、潜心钻研的精神所感动。我们相信,笙乐作品《王昭君》将以其特有的魅力在笙乐艺术的殿堂上久散芬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笙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