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1-1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邓云乡 页数:3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成千上万,但因研究者的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论点的创造性和特殊性”。 《名家解读红楼梦》主要收录了当今国内红楼梦研究领域的名家有关红学研究的自选集。其中包括冯其庸、李希凡、周绍良、周策纵、刘世德、蔡义江、林冠夫、胡文彬、邓云乡、吕启祥、周思源、白盾等著名红学家们的代表性论著。 红楼梦是一部集中华民族文化大成的书,是融中华民族艺术风格于一炉的书。作为一部小说,它的深度、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境界可以讲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超越的。在红楼梦的探讨上,我是从两方面着手的,一是社会生活,一是艺术成就方面。
作者简介
邓云乡(1924~1999),山西灵丘人。从小随父进京,在北京长大。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是周作人。俞平伯等的弟子。熟悉北京的历史掌故,风土人情。研究门类至广,红学为大类之一。兼擅诗词。文笔清新简洁,典雅流畅。著有《燕京乡土记》、《古城文化旧事》、《宣南秉烛谭》、《红楼风俗谭》、《红楼识小录》、《红楼梦导读》、《红楼梦忆》、《清代八股文》、《北京四合院》、《云乡话书》、《云乡话食》等。十六卷本《邓云乡集》已于2004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700余万言。
书籍目录
过年·忙年·年事元宵·家宴听戏·小戏戏班·串戏斗牌·赌博“茄鲞”试诠“乌庄头账单”补充常服与官服宝玉的学问私塾教育之一私塾教育之二曹雪芹·八股文黛玉教诗香菱学诗林如海和“盐政”江南风俗·京都“南风”银锭与夹剪黄金·金价金饰·虾须镯当头·当铺当票死号凤姐放账抄家黛玉进京搭棚挂钟和打罗释炕酒令高鹗的汤天齐庙薛蟠小像红楼茶事“八旗”武事盛衰在《红楼梦》中的反映“红令”与“金令”《红楼》琐话《红楼》联语曹雪芹与惠红豆抄家清单《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红”趣胜谈禅《红楼梦》·《阴骘文》·惠红豆《红楼梦》与《窕言》/(D)《红楼梦》·上海话·“促狭”乾隆与“傻大姐”/(粥)吴梅村·《红楼梦》·锦靴湖畔谈“红”(三则)两本“红楼”小书“石头渡海”和胡适
章节摘录
按《桐桥倚棹录》一书,为《清嘉录》作者顾铁卿所著,是记录虎丘风土物产之专书,事实上是一部别具风格的《虎丘志》。作者在“凡例”中特别声明“是书大致略人所详,详人所略”,因而他非常注意记载一般志书所没有的东西,如“耍货、捏相、镫舫、盆景”等,即所谓“生涯独绝,虽琐必登”也。顾氏名“禄”,字“总之”,一字“铁卿”,别号“茶磨山人”,有别业在虎丘斟酌桥西。据韦光黻《闻见阐幽录》载:“顾铁卿、禄,吴附生,恃才华纵情声色,娶妾居山塘之抱绿渔庄,刻《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外洋日本国重锓其板,称为才子。为友陈某诱致邪僻,事连同系于官,陈某逸去,旋以疾卒。”可以看出这个人生活是有些浪漫的,但却有见解和眼光,其所著二书都是很有价值的。因为他住在虎丘,“桐桥”是虎丘极为著名的地方,便取李嘉祐“春风倚棹阖闾城”句意,名其书为《桐桥倚棹录》。是书刻于道光壬寅二月,但迄今流传极少。据知顾颉刚老先生藏有一部,苏州图书馆藏有一部。顾老先生一部辗转录出副本不少,内有俞平伯老先生题诗绝句十八首,其中第九首道:“物玩虽微亦化工,苏州巧手最玲珑,潇湘陨涕蘅芜笑,都在传神阿堵中。” 诗后并有自注,谓《红楼梦》七十六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中所写玩具,俱见本书第十一、十二两卷中,可作补注材料,并云本回“薛蟠小像”数句,“虽着墨无多,而彼时山塘传真之妙,手艺之精,俱不待言而可知矣。”俞老先生还在二十年前,于《光明日报·东风》专门撰文介绍,惜该文甚短,读者仍不能稍窥原书面貌。现将有关“薛蟠小像”文字摘引如下,见该书卷十一《工作》门“塑真”条,文云:“塑真,俗呼‘捏相’。其法创于唐时杨惠之,前明王氏竹林亦工于塑作。今虎丘习此艺者不只一家,而山门内项春江称能手。虎丘有一处泥土最滋润,俗称‘滋泥’,凡为上细泥人、大小绢人、塑头必此处之泥,谓之‘虎丘头’。‘塑真’尤必用此泥。然工之劣者,亦如传神之拙手,不能颊上添毫也,肢体以香樟木为之,手足皆活动,谓之‘落膝骱’,冬夏衣服,可以随时更换。位置之区,谓之‘相堂’。多以红木紫檀,镶嵌玻璃,其中或添设家人妇女,或美婢侍童,其榻椅几杌,以及杯茗陈设,大小悉称。” 顾书在每条记事后,均引当时名家诗作,用存文献。这条记载后,引韩崶《赠捏相项春江》五古一篇,歌伎双姬《虎丘竹枝词》七绝一首。韩诗较长,不必全引,其描绘项春江技艺数句,稍有参考价值,兹摘录如下: ……虎丘有项伯,家兴生公邻。世传惠之艺,巧思等绝伦,熟视若无睹,谈笑忘所营。岂知掌握中,云梦八九吞。取材片填足,妙用两指生。始焉胚胎立,继配骨肉匀。按捺增损问,不使差毫分。秾纤彩色傅,上下须眉承。五官既毕具,最后点其睛。呼之遂欲动,对镜笑不胜…… ……
编辑推荐
红楼梦是一部集中华民族文化大成的书,是融中华民族艺术风格于一炉的书。作为一部小说,它的深度、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境界可以讲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超越的。本书用随笔的形式,研究了关于《红楼梦》中的历史名物、风俗的问题,让您更好的知其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