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0-1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主编赵英勉 页数:292 字数:21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由学校系统施教而有别于传统师徒相授的新型艺术教育,在我国肇始于晚清的新式学堂。而进入民国后于1918年设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则可被视为中国专来艺术教育发轫的标志。时至1927年于杭州设立艺术院,1928年于上海设立国立音乐院,中国的专来艺术教育始初具雏形。但在20世纪的上半叶,中国的专业艺术教育发展一直处在艰难跋涉之中。以蔡元培、萧友梅、林风眠、欧阳予倩、萧长华、戴爱莲等一批先贤仁人,为开创音乐、美术、戏剧、戏曲、舞蹈等领域的专业教育,筚路蓝楼、胼手胝足、呕吐沥血、鞠躬尽瘁。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舞台设计造型基础第一节 画面小品第二节 空间小品第三节 戏剧片小品第二章 戏曲舞台设计第一节 传统戏曲的舞台艺术特征第二节 传统戏曲演出形式中的时空运用规律第三节 近代戏曲的舞台美术样式第四节 戏曲舞台美术设计构思第三章 戏曲舞美的中外纵横比较第一节 东西方戏剧演出空间发展流程的比较第二节 中国传统戏曲与莎士比亚戏剧的比较第三节 莎士比亚戏剧与中国戏曲发展进程的区别第四节 莎士比亚剧目设计数学第五节 戏曲舞美的纵横比较第六节 中日古典剧场比较第七节 中日传统戏剧比较第四章 当代戏曲舞台设计观念的更新第一节 戏曲现代的舞台美术与现代艺术观第二节 戏曲舞美设计与导演的合作第三节 戏曲舞美设计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第四节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附录学生毕业论文选
章节摘录
以上各种转换形式,在传统的舞台上,由于没有大幕,全部通过演员的圆场、转场等表演动作、上下场的舞台调度、配合检场人在演出进行中当场调换舞台上的“砌末”位置解决场景的转换。戏外检场人的出现,既有符合传统戏曲演出形式的某些规律,也受当时舞台条件的制约。解放后的戏改工作中,以二道幕代替了检场人,是否就是破坏了传统戏曲的时空展现的特色呢?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检场与二道幕(也可包括分场与分幕),都是为了解决戏剧时空转换的处理方式,都是在保持戏剧动作的连贯性的基础上,而又在时空的展现上有所取舍集中、延续、切断和跳跃的一种舞台艺术手段。用二道幕隐蔽检场人,应该承认是解决了一部分净化舞台的问题。但二道幕对于上述第一类的连续式,尤其是某些武戏,使用得过于频繁,会影响舞台时空转换的流畅性和画面的完整性,有时也拖延了换场的时间,破坏了这类场面的紧张气氛和舞台节奏的整体感。而对第二类的过渡式,由于运用二道幕分割出场间小戏(过场戏)的舞台空间,以大小舞台空间的转换适应戏中的大小场次的转换,其形式结构与内容要求还是基本一致的。对于第三类的间隔式,由于这类已接近于分幕式的结构,其场间转换的节奏一般并不要求太快,甚至需要有短暂的间歇以造成间隔感,所以二道幕对这类场次的转换也是基本适应,至少是影响不大的。因此二道幕的出现有其发展的因由及存在的基础,不能作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