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第24辑)

出版时间:2000-6  出版社:龚和德、 黄竹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06出版)  

内容概要

《中华戏曲(第24辑)》内容简介:元曲家关汉卿新考、批评范式的建立、晋城五龙宫清顺治碑刻里的文化内涵、《古城返照记》选辑(之三)、孝义戏谚诠释等。

书籍目录

京剧文学简论元曲家关汉卿新考关汉卿《金线池》释词补考明传奇《咬脐记》考述《鸣凤记》作者考辨王世贞及其反对者:关于晚明戏曲批评范式的建立董永戏文佚曲,真耶?伪耶?母题的流变与模式的衍展——司马相如卓文君戏曲考论“明代野史未有过焉者——沈德符与他的《万历野获编》蛇变人还是人变蛇——中日传统演剧比较一题《拜亭赋》考论沁水县城关玉帝庙《重修舞楼记》碑考晋城南石店虫王庙舞楼看楼碑刻考述河津连伯村后土庙明代舞楼碑刻考高平康营村关帝庙舞楼碑刻考述晋城五龙宫清顺治碑刻里的文化内涵泽州辛壁成汤庙明代乐楼碑刻考述《古城返照记》选辑(之三)孝义戏谚诠释目连戏研究论文索引(1996-1998)说明与更正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京剧演出继承了徽班与汉调的大量剧目。同时,由于皮簧与梆子两种声腔的历史渊源,京剧与秦腔又曾同班或同台演出,有些演员甚至兼习京剧、秦腔,或由秦腔改习京剧,故有不少梆子腔作品被移植为京剧。徽班进京,“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清·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记》),曾经盛演于北京的昆曲、京腔、柳枝腔、罗罗腔等声腔剧种的一些作品,也被吸收容纳于京剧舞台。这些,构成了京剧传统剧目的主要内容。在前代的戏曲文化中,它主要和更加直接地继承了花部乱弹的传统。因此,它也曾被称为“乱弹”。京剧文学更多地有民间文学的特色。流传于京剧舞台的昆曲剧目,也多为《安天会》、《挑滑车》、《金山寺》等更为通俗的、动作性较强的作品,而《游园惊梦》等典雅的名剧,虽然也曾是京剧艺徒必修的课程,在舞台演出中却是不多见的。京剧文学以板腔体音乐结构的皮簧文学为主,兼有曲牌、时调等不同样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这些作品,大都反映古代的生活内容,宫廷帝后、市井小民乃至神魔妖怪,各色人等,莫不登台亮相。家庭伦理,公案传奇,忠奸斗争,男女恋情,江湖侠事,田野牧歌,形形色色,题材广泛。京剧传统剧目中,历史故事剧占有非常醒目的地位。“唐三千,宋八百,数不清的三、列国”。这句戏谚概括地指明了这种现象,虽然其中数字未必准确。这些作品,大都受到宋元以来流行的演义小说的影响,如《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飞龙传》、《杨家府演义》、《水浒》、《说岳全传》、《英烈传》等。戏曲历来与讲唱艺术有密切的联系。宋代“说话”四家之一的“讲史书”,对戏曲的形成有其重要的影响。宋人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关于“影戏”的记述中说到:“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

编辑推荐

《中华戏曲(第24辑)》:主办 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戏曲(第24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