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01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朱增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获第九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边地散记》中的绝大部分作品都与历史或战争相关,与沧桑变迁的社会文化沿革相关,而我最喜欢的篇章,也就是那些品读历史的心得,那些访古中的充满怀念的思考,那些凭吊文化遗址或古战场的悠悠感叹,以及那些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的独特褒贬……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中或多或少有着以史为鉴的意味。虽则历史已如烟云般地成为遥远的往事,但它永远不会消逝;我们从历史中一步步地走到今天,可今天抒写的同样是一种历史。我们需要历史的不断提醒。在《边地散记》中,那些谈论历史的作品,其实都与战争相关,如《观沧海》、《香港,中国曾用这个膝盖跪下》、《同床毋忘告林翁》、《振长策而御宇内》、《长平之战》、《寻访赵王城》、《秦皇驰道》、《从范蠡说到吕不……
作者简介
总装备部副政委,中将。
在军队里他是威严睿智的将军,在文坛上他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然而,这位将军却在入伍前只有小学文化,他30多年的戎马生涯所铸成了诗一般的经历印证:在血与火中“分娩”了将军诗人辉煌的灵魂,产生了诗的壮美。他感情深切地把自己成长的过程归功于党的哺育。
“逾垠忘亲,指敌忘身,为将忘家。”传统的将才美德,融入了当代军人的革命内涵,也成了朱增泉的一种崇高的自觉意识。出生在锡山后宅镇董家弄村的朱增泉,小学毕业后便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参加农村合作化运动,担任生产队干部。几年困境中的锻炼使他显现出非同一般的能力,也成为乡亲们心中依托的带头人。1959年,20岁的他怀着满腔的热情报名参军,也就在同时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那个岁月里,他带着同龄人的梦想,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出色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士兵逐级走上领导岗位。为了弥补文化的不足,他如饥似渴地自学,先后读完30多部马列著作及许多的历史和文学名著,并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全国成人自学考试。那年他在河北省被评为自学成才的标兵。“哪怕是在最艰苦的战火里我也随身带着《辞海》。”如今回忆起来,他觉得正是这种执著的追求才使自己积聚起升腾的动力。
作为一个军人,在和平年
代打仗是最值得荣耀的“本钱”,朱增泉曾接受过战火的洗礼。正是这位从没想成为诗人的将军,在战火纷飞的环境里开始写诗。时任某军政治部主任的他,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壕里组织发动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战士们的斗志。在前沿阵地上看到了一群面对生与死考验的年轻战士,在“猫儿洞”里他看到了战士们临战前刻写在战壕壁上的豪言壮语,极富诗意,朴素的语言是军人们保家卫国的情感写照。他将此收集起来细看慢读,由此激发了作诗的灵感。在他的倡导下,所在部队创办了战地诗报《橄榄风》,他当初的作品大多以真实而生动的笔致描绘了“猫儿洞人”艰苦的环境、英勇的奉献和博大的胸襟,以诗的空灵和感人的情韵,表现了当代军人们有着怎样壮美的灵魂。《战争和我的两个女儿》、《老山风靡相思豆》、《阵地上的一窝鸡》等诗篇,都浸润着浓郁的人情美。“现在想起来,当时在前线看书写作还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当他率领着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之际,他所著的诗篇陆续在国内的许多报刊登载发表,他把爱国主义和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视为军人的最高价值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把自己丰富的体验浓缩为精湛的诗句。此后,在强烈的创作冲动下他一发而不可收,这么多年来,他在业余时间作诗、写散
文,先后出版了7本诗集,2本散文集,曾获得“中国诗人奖”、第九届“八一文艺奖”等殊荣。
他是一位职业军人,一个真正的职业军人本身就可以是一首诗。1988年他晋升为少将,1996年他的肩章上又多了一颗耀眼的金星。他谦逊地说:“我是军人,不是诗人。因此,家乡人不知道我的这一爱好。”在采访中,将军为自己有无锡这个家乡感到自豪,但我们更为家乡能涌现出这么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而自傲。
书籍目录
目 录
边地散记
观沧海
关注海
香港,中国曾用这个膝盖跪下
同庆毋忘告林翁
振长策而御宇内
长平之战
寻访赵王城
秦皇驰道
从范蠡说到吕不韦
凭吊一处古战场
边地散记
草原之夜
边地散记
洛阳印象
访张钫先生故园
兴隆山
大漠诗魂
约特干
西域之旅
雪峰
飞天
仰望星空
俯视苍生
小院杂记
剪削人生
读怀素草书帖
观碑小记
再谈《官箴》碑
王熙凤之死
美容的起源
鹊巢
驴的歌
一位烈士和他的妻子
第五“名旦”
超越绝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