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丰子恺儿童杂事诗图笺释

出版时间:1991/5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周作人 诗,丰子恺 画,钟叔河 笺释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周作人丰子恺儿童杂事诗图笺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新年拜岁换新衣,白袜花鞋样样齐。小辫朝天红线札,分明一双小荸荠。”(《新年》)乖乖小孩子真可爱。
       “龙灯蟹鹞去迢迢,关进书房耐寂寥。盼到清明三月节,上坟船上看姣姣。”(《上学》)小色狼也会“看姣姣”了,看来早熟的不仅是卡通一代啊。
       “带得茶壶上学堂,生书未熟水精光。后园往反无停止,底事今朝小便长。”小朋友喝水多了也便尿频,与肾亏不亏无关也。
       “一霎狂风急雨催,太阳赶入黑云堆。窥窗小脸惊相问,可是夜叉扛海来。”(《夏日急雨》)没科学知识自有它的可趣之处。
       “小孩陶气平常有,惟独赵家最出奇。祖父脐中种李子,几乎急煞老头儿。”(《赵伯公》)此等小淘气也算太稀奇,看来老头儿也太胖了。
       “太白儿时不识月,道是一张白玉盘。无怪世人疑胡种,蒲桃美酒吃西餐。”(《李太白》)李白原来是吃西餐的,哈哈。
       “老鼠今朝也做亲,灯笼火把闹盈门。新娘照例红衣绔,翘起胡须十许根。”翘胡须的新娘,也亏知堂有这小孩心。
       周作人的儿童杂诗事有趣,诗中的儿童可爱天真,但丰子恺所配的画,更让人发笑,活灵活现地将知堂诗中的情景表现出来。诗画配是中国的传统,现代新文学史上诗画配亦常见,但惟独知堂缘缘堂“二堂”之作乃绝配,何故?二人心态平和,大智慧而又不离童趣,故能写善画,“天作之合”也。钟叔河先生,亦大学者、大编辑家,所做笺释,从民俗学角度解读知堂诗,亦不可多得,更喜笺释平易近人,非卖弄学识者。
       知堂诗、缘缘堂画、钟叔河笺,此三绝乃《儿童杂事诗笺释》珍贵之处也
  •     刘绪源(?)说过,读周作人的文章,读不下去,可以先读与之相近的东西。那么这一切应当建立在“不愿读的人是否有损失,读了又怎样”的思考之下的吧。我不以为读书是必要的,但这不必要,却也就不能泯灭了读书的无量乐趣。然而倘将这乐趣表之于人,又怎样呢?我们难道不是应当说,又怎样呢?似乎触到了一些东西一般,“需求”这字眼就出现了。只不过是需求,我并不以为在读周作人之前看到这本诗图笺释是一种偶然,即便没有遇到这本书,我最终也会寻找到周作人以及此后的种种。但相反,另外一种,读了这本书,读了那本书,他仍旧不必看周作人。我说的是不必。确然是不必。
      把这些说完后,似乎可以明明白白地说,这本《儿童杂事诗笺释》(岳麓版)于我正有着刘绪源所说引子的作用,要我珍重字句,对言词的感觉。那时钟叔河所引的周作人的每个集子名是如何蛊惑着我,他所提到的观鱼名下的东西我又如何想读。正是那时候买了《文化苦旅》,而现在自己仍旧看的是周作人、是梁遇春。“有什么必要”“又怎样呢”?
      想起高中有些酸酸的。因为书籍的少和那时的至今不改的这些爱好。
      高四看到了这本书的岳麓版,看到了,
      那里有个老人带着一部胡子,
      他说,这正是我所怕的,
      有两只猫头鹰和一只母鸡,
      四只叫天子和一只知更雀,
      都在我的胡子里做了窠了。
      
  •     曾有几本《周作人选集》,一时找不到,想来时代变化真是快,如同老崔的歌中所唱。知堂老人的文字不朽,现在读的人有几个?
  •     不带烟火气息的字,大俗却大雅的黑白画。民国时代在文学和漫画领域的两座高山的合作。因是绝唱所以更觉难得。
  •      书店里偶然见到这本书,虽然字不多,但越翻越爱不释手,周作人的成诗手稿,大漫画家丰子恺配的写意毛笔图,互照生辉,各得奇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忍不住要向大伙推荐!我挑出了几首我自己很喜欢的诗录在下面,中间有我自己的一些杂想,写的不好就跳过去不看吧,重点是诗,希望大家会喜欢!
      
      
      
      《儿童杂事诗笺释》周作人诗 丰子恺画 钟书河笺释
      
      
      
      《甲编·儿童生活诗》
      
      
      
       十五 夏日食物(一)
      
      早市离家二里遥,携篮赶上大云桥。
      
      今朝不吃麻花粥,荷叶包来茯苓糕。
      
       麻花即油条,把油条撕成块浸到粥里一起吃便是一顿早餐了。可是既然早早起床和家人赶早市,眼前满街的新鲜食物,当然不能轻易放过这次解馋的机会,耍赖也要吃到那热气腾腾的茯苓糕!
      
       十六 夏日食物(二)
      
      夕阳在树时加酉(you三声),洒水庭前作晚凉。
      
      板桌移来先吃饭,中间虾壳笋头汤。
      
       取出虾仁,虾壳不忍心丢,笋头老渣也不堪吃,正好下入一锅熬煮成鲜香的汤汁,傍晚时分,一天暑气尽殆,家人劳作归来,庭前树下合一碗清爽的汤下饭,清贫人家也会有知足感了罢。
      
      
      
      十九 夏日急雨
      
      一霎狂风急雨催,太阳赶入黑云堆。
      
      窥窗小脸惊相问,可是夜叉扛海来。
      
       奶奶给小孙孙讲故事:那种黑天黑日的大雨是黑黢黢、凶神恶煞的夜叉把东边的海扛了过来,倒在我们头顶上……
      
      
      
      《乙编·儿童故事诗》
      
       二 晋惠帝
      
      满野蛙声叫咯吱,累他郑重问官私。
      
      童心自有天真处,莫道官家便是痴。
      
       晋惠帝登基称帝时年九岁,一次见到庭院里到处乱跳的青蛙就问:这是官家的青蛙呢,还是私人的?有侍从答曰:在宫廷里的就是官家的,在地野田间的就是私人了。晋惠帝听了说道:既然是官家的,为什么不喂他们吃肉末呢?后来时常被拿出来讽刺那些昏庸无能的君王,但想想当年的惠帝不过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童,这样的回答也孩气十足。
      
      
      
       五 陶渊明(二)
      
      离家三月旋归去,三径如何使就荒。
      
      稚子候门倏不见,菊花丛里捉迷藏。
      
       陶渊明当官八十余天就想家了,当真拍拍屁股就还乡躬亲务农去了,还心情爽朗地写下一篇《归去来兮》以铭志。想见当日即归家,多日没人料理的园径已覆满齐膝高的菊花和蓬草,坐在门前盼顾着的孩子一看见想念多日的爸爸终于回家来,一定是嚷着要爸爸先陪自己玩游戏,自己一股脑儿就窜进了菊花丛里没了踪影……
      
      
      
      十二 陆放翁
      
       阿哥写字如曲蚓,阿弟说话像黄莺。
      
      伢儿娇小嗔(chen一声)不得,浣(huan四声)壁同时复画窗。
      
       阿哥阿弟可爱极了,学习刚入门的那股新鲜劲随处都要发挥一下,他们的大作布满窗壁,想要呵斥一下么,又觉得看着他们那认真的模样不忍心呢!
      
      
      
      (附)《喜小儿辈到行在》陆游
      
      阿纲学书蚓满幅,阿绘学语莺啭木。
      
      画窗浣壁谁忍嗔,啼呼也复可怜人。
      
      
      
      《南门散策》陆游
      
      野蔓不知名,丹实何累累。
      
      村童摘不诃,吾亦爱吾儿。
      
      
      
      十八 高南阜
      
      胶东名宿高南阜,文采风流自有真。
      
      写得小娃诗十首,左家情趣有传人。
      
      
      
      (附)《小娃诗再效前体》(二)高南阜
      
      安排杓柄强枝梧,略着衣裳束一身。
      
      花草堆盘学供养,横拖绿袖拜姑姑。
      
       用杓柄来做乞灵的偶像,有模有样地学起了大人拜仙问道。
      
      
      
      (四)高南阜
      
      姊妹南园戏不归,喁喁小语坐花围。
      
      平分一段芭蕉叶,剪碎春云学制衣。
      
      
      
      《丙编·儿童生活诗补》
      
      
      
       八 歌谣(二)
      
      阶前喜见火萤虫,拍手齐歌夜夜红。
      
      叶底点灯光碧绿,青灯有味此时同。
      
       “火螢虫,夜夜红。”孩子们都是在浅显上口的童谣中获得最初关于周遭事物的知识的吧。黑夜衬出那幽幽的火光更显夏夜的静谧,如同近青灯夜读,有清淡的光影相伴也不会觉得孤坐乏味吧。
      
      十七 鬼物
      
      山魈(xiao读一声)独脚疑残痣,(wangliang读二三声)长躯俨阿呆。
      
      最怕桥头河水鬼,播钱游戏等人来。
      
       还懵懂不分善恶的孩子都不怕鬼,鬼都是奇形怪状得好笑呢!那些喜欢在河边柳树下玩丢铜钱游戏的小孩模样的水鬼一听见人的声音,就会像青蛙一样一串串地扑通跳下水去没了踪影,但是一定要小心,他们会变成大水缸和小孩爱玩的花縋棒顺流漂下,你一伸出手去要够它,它就会抓住你拖下水去就成它们的“替身”了!“等人来”三字让人心里怪毛的……
      
      
      
       十九 果饵(一)
      
      荸荠(biqi马蹄是也)甘蔗一筐盛,梅子樱桃赤间青。
      
      更有杨梅誇紫艳,输它娇美水红菱。
      
      
      
       二一 果饵(三)
      
      谩誇风物到江乡,蒸藕包来荷叶香。
      
      藕粥一瓯深紫色,略添甜味入餳(xing读二声)糖。
      
       南方食物最爱藕了,有得看又有得吃,填糯米上锅蒸,切片蘸糖;滚刀切和沙排入砂锅煲,老汤鲜甜;磨成藕粉点桂花、合红糖,便是盛夏的滋味了,怎么吃都合时宜!
      
      
      
       周作人的诗童心一片,天真烂漫,儿童最爱什么呢?当然总不离节日、吃食玩意、童谣儿戏、鬼怪故事,乡间的孩子就更多些野趣了,花鸟鱼虫,自然天成,总有数不尽的新鲜事,玩不完的新花样。他把这些孩童情状信手拈来,作成不拘一格、琅琅上口的小诗,很有自吟自乐的兴味,用字用词不求工整绚丽,只仿佛于无意中偶得质朴、真拙字词而成鲜灵活泼、乡野童趣盎然之诗句。说是诗,更像是周作人记述自己童年回忆的散记,有那么些老小孩又操练起儿时把戏的投入,又有些回不去的慨然。在我,这既是一种真趣之淳、之美的享受,又止不住从自己的孩童记忆里去印对它,诗句情境宛如眼前,不禁失笑。小时候很喜欢摘下堇花的花萼嘬它的甜汁,其实并没有多甜,但这样一个接一个摘了嘬,嘬了摘,总觉得乐趣无穷,这样不大的甜头滋味如今已在记忆中变得悠长,一旦遇到故人故事总会不期然地蹦出来,在读诗时这诗也仿佛浸着旧日的香甜。
      
      
  •     近来读罢《儿童杂事诗图笺释》,以一个普通读者角度,总觉周作人不过借儿童名说己事而已,无非幼时生活、记忆种种,虽牵涉民俗文史甚广,若无丰子恺生动写意的配画,再无钟叔河博学确要的笺释,这些诗便未必如此可观。且原诗本牵涉许多江浙一带的“旧时风俗名物”,钟释又颇多古文的典故、由来,无一定学识,看去也实吃力。正如作者书中题记所言:“我这一卷所谓诗,实在乃只是一篇关于儿童的论文的变相,不过現在觉得不想写文章,所以用了七言四句的形式”。这样看来,虽然是一本好书,不寂寞却是不大可能的。
  •   中华书局的版本会不会更好些?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25434/
    这书我买了5年了吧,一直没看,现在想看了:)
  •   知堂的文字固然是好,丰子恺的画越来越不喜欢了。觉得滥、油滑、不节制。字呢,如果是周作人自己来写可能会好很多。画家的字总是像在画字。
  •   丰子恺的画清新恬淡,酝笔从容而洒脱,字和画方寸间相应成趣,玩成一味.
    早市离家二里遥,携篮赶上大云桥。
      
       今朝不吃麻花粥,荷叶包来茯苓糕。
    仿佛置身于恬静自然的民国时期~~
    之后是不尽的动荡,洗脑,时尚和浮躁~~
  •   书很好,当细细的看。
  •   2006-11-15 18:05:10 milkanut  知堂的文字固然是好,丰子恺的画越来越不喜欢了。觉得滥、油滑、不节制。字呢,如果是周作人自己来写可能会好很多。画家的字总是像在画字。
    知堂本人对丰子恺的插图也不很满意。
  •   魍魉 这俩字儿没出来
  •   我还以为字是知堂老人的字呢…… 呃~
  •   看看钟叔河的前言吧
  •   抱歉,误按了“我不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