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杜连海,王小平,陈峻崎,等 编  页数:232  

内容概要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对松山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对保护区的组成和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水文与气候,维管束植物多样性,植物资源,植被研究,脊椎动物,昆虫,社区发展状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地质、水文与气候1.1 地质地貌1.2 气候1.3 水文1.4 土壤参考文献第二章 维管束植物多样性2.1 植物区系研究2.2 珍稀濒危与保护植物2.3 入侵植物2.4 调查新发现2.5 结论参考文献第三章 植物资源3.1 资源植物概况3.2 资源植物分述3.3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议参考文献第四章 植被研究4.1 植被分类4.2 松山植被的划分4.3 主要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比较4.4 植被的分布规律参考文献第五章 脊椎动物5.1 研究概况5.2 哺乳动物5.3 鸟类5.4 两栖爬行动物5.5 鱼类5.6 意见与建议参考文献第六章 昆虫6.1 调查范围和内容6.2 标本采集与制作6.3 研究结果6.4 松山地区寄蝇科昆虫区系分析6.5 科考建议参考文献第七章 社区发展状况7.1 历史沿革和管理现状7.2 保护区周边社区概况7.3 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评估7.4 完善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一 松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名录附录二 松山植被分类表附录三 松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

章节摘录

  1.1.2 岩层  保护区以中生代燕山期岩浆侵入岩为主,形成三期不同花岗岩,在后期不断抬升出露地表,花岗岩约占岩层出露面积的97%。在本区东北部出露极少部分侏罗纪髫髻山组火山角砾熔岩和凝灰岩,面积不到1km2。  1.1.2.1 侵入岩  距今1.334亿年前的中生代早白垩纪,王于家黑云石英二长岩(K1W)侵入,主要分布在保护区西北部,面积约2.6km2,在西部少量出露于兰角沟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内部和北部,面积约0.17km2。  在距今1.307亿年前的中生代早白垩纪,岩浆再次侵入形成兰角沟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K1L),是保护区内分布面积最大的侵入岩体,约为25.1km2,西侧侵入于王于家黑云石英二长岩,可见明显的接触关系。北侧和东侧分别为西大庄科细粒角闪花岗岩和佛峪口中粗粒状二长花岗岩侵入。岩体中含暗色闪长质包体,北北东-北北西向脉岩十分发育。  在中生代早白垩纪,在距今1.235亿年前,佛峪口中粗粒状二长花岗岩(K1F)侵入,分布于保护区东部的狭长地带,在保护区内的面积约3.2km2,分别侵入于太古代变质岩、中元古代沉积岩、王于家黑云石英二长岩单元及兰角沟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接触面均外倾。在与沉积岩的接触带附近,地层发生较强烈的挤压变形。岩体内部常见暗色闪长质包体及北北东-北北西向脉岩。  佛峪口中粗粒状二长花岗岩(K1F)侵入以后,岩浆再次侵入形成西大庄科细粒角闪花岗岩(K1Xd),在保护区内的面积约15.9km2,是分布于保护区中心部位的侵入岩体,呈侵入接触,接触面外倾。接触地带岩体中可见二长花岗岩捕虏体、闪长质包体,并可见中酸性岩脉。  在中生代早白垩纪,距今1.239亿年前,大海坨黑云细粒花岗岩(K1D)侵入,分布于保护区最北部,面积约1.6km2,与围岩呈侵入接触,接触面外倾。岩性为黑云花岗岩,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在接触带附近,岩石中常见围岩捕虏体。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