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中国林业 作者:叶志明//崔建 页数:144
内容概要
舟山虽以山名,但估计海拔高度只有25余米。舟山村依山坡而筑,如果按中国古建筑风水而论,舟山村的选址也是“依山临水(古时舟山为太湖半岛)”。2500多年前,这里为春秋战国时吴王阖闾所置“造舟之所”,随着吴国的覆灭,“造舟之所”不复存在,但遗留下了“舟山”之名和“造舟”技艺及受“香山圈里”地域文化影响形成了舟山人好“雕”善“刻”的传统。现在途经新筑的孙武路,能见到尚未被建筑物遮掩的孤寂山丘,如在傍晚或晨曦时分远眺,舟山就像一艘搁浅的春秋战船。
书籍目录
前言:精致的“内有核雕”
第一章 核雕与“南工”核雕
(一)《核舟记》、《核工记》与核雕
(二)天地无弃物、腐朽化神奇的苏州核雕
(三)《十二美人》与“南工”核雕
(四) “南工”橄榄核雕的文化、美学表现
第二章 解读苏州橄榄核雕
(一)橄榄核雕之橄榄核
(二)苏州橄榄核雕的传承
第三章苏州橄榄核雕技艺
(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二)橄榄核分类——因材施雕
(三)常见的核雕题材
(四)常见的橄榄核雕刻技法
(五)核雕技艺的工序
(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四章 苏州橄揽核雕把玩
(一)橄榄核雕的分类
(二)橄榄核雕的选购
(三)橄榄核雕的保养与把玩
第五章 苏州橄揽核雕艺人谱
第六章 苏州核雕文化推广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苏州橄榄核雕的原材料全都依赖外来,但艺人们却以苏州人的聪明,使人们淡忘了广东乌橄榄的原籍,而只记住了“苏州核雕”,在苏州落地便生根、开花、结果,且各成流派,人才辈出。一粒离开橄榄树怀抱的“果核”,涉过干山万水,千里迢迢来到异乡,从“果核”转型升级为“苏州橄榄核雕”,从此苏州成了“果核”的第二故乡,并把“户籍”更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舟山)核雕”,这个冗长的名字是世界橄榄核中最高的荣耀,试想如果“果核”留在故乡,其命运只能是“油橄榄-而已。苏州核雕造型活泼、立体感强,线条明晰、人物有神,风格细腻,集中体现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奇、巧”的神奇魅力,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主要技法,表现吉祥如意、神仙人物、民间民俗故事、山水园林等主题,有珠串、坠件、摆件等基本形式,是我国微雕技艺的杰出代表。流行中国江南和京城的橄榄核雕主要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往往肉眼看不见,全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明朝冯梦龙的《古今谈概》书中[雕刻绝艺]条记载:吴人顾四以核桃刻小船,“篷、樯、舵、橹、纤、索莫不悉具”;上刻三人,并有各种器物及对联等。“其人物之细,眉发机棙,无不历历分明“。[雕刻绝艺]条同时还记载了“橄榄花篮”和其他一些微雕艺术品,可见当时微雕技艺之一斑。因此可以说,核雕小不盈寸,却是载喻着苏州艺人“大匠无弃材”的聪慧,在手艺高超的艺人眼里,没有弃之不用的材料。即便是一粒唾弃的果核,高明的匠人也能运用其独到的艺术眼光发现(其实是创造)其价值,制作成艺术品,化腐朽为神奇。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本书立足“苏工”,以橄榄核雕刻为窗口。表现了中国传统核雕工艺的博大精深。作为广大爱好者进入波澜壮阔的中国核雕界的引领者,本书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玩家王刚书中大量优秀的核雕作品和现在良莠不齐的核雕市场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令人感触很深:苏州橄榄核雕刻工艺作为传统艺术形式,是前人留给后人继承和发扬的,绝不是留给后人浪费和挥霍的。苏州的部分雕刻者如同被惯坏的“名二代”,存在着一些急功近利和沽名钓誉的情况,并出现了大量机器雕刻和徒弟代工的现象。希望广大雕刻者们慎思谨行,不要为了一点点利益玷污了先人的艺术。 ——网友 老衲从未想过小小的村子里存在着那么多工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家,也未想过平时被我们扔进垃圾桶里的果壳子会有那么大的文章可作。即是艺术品,也是好“玩儿件”。如果你是橄榄核初玩者,本书会告诉你,如何选好核,如何欣赏好“工”,如何保养让自己手中“核子”红润剔透。 ——网友TIANZHU无论“南工”、“北工”,雕的好就是好“工”。虽然这本书强调的是“南工”,但是文章客观、公正。中国核雕一脉相承,艺术本就没有贵贱之分。 ——网友老顽童
编辑推荐
《苏州橄榄核雕赏玩》编辑推荐:名家名作,核雕把玩,雕刻技艺,佳作欣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