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刘毅娟 页数:150
前言
风景园林是人类的梦想与现实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最佳的人居环境。中国的风景园林拥有3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伟大文明的象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风景园林事业也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她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调节人们的思想情趣、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特殊效果,最重要的是其最终可以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国家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方向发展。 自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我国高等院校开始设置风景园林类课程以来,已逾80年。这些年来,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历经坎坷,终于迎来如今的蓬勃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新时期的风景园林学科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一门融合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造型基础”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构建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而作为“三大构成”之一的“平面构成”更是造型基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断的探索和积累编辑出版这本教材,真正从风景园林专业的视角,系统构建了风景园林设计初步的理论与教学体系;简明地介绍了平面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配合大量图片进行说明,强化理解,将抽象的平面与具象的风景园林实例相结合,使理论自然地融入到设计中;其中所列举的实验作品多出自学生之手,更加贴近读者的实际情况,易于理解,产生共鸣。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作者的创新工作与艰辛努力,同时也期待该系列其他教材的出版,衷心希望这本教材能够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内容概要
本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上、下两篇,分别从自然形态和平面构成的角度入手,探讨风景园林设计的平面造型艺术。上篇包括感悟自然形态、从自然形态到造型、风景园林中的造型基础3个章节,从感悟自然形态到造型原本,并扩展到对专业中平面造型的探讨,强调了自然形态给予我们的启示和如何从自然形态中获得造型原本。下篇包括形态的分类、形的基本要素及专业概念、形态的构成规律与应用、形态构成法则与大师作品分析4个章节,强调了平面构成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大量优秀设计作品进行平面造型艺术的分析,其中实验促使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本教材条理清晰、图例准确、案例分析丰富,既可作为系统性的教学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研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表达,培养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又可作为自学用书,促进设计人员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观念的理解,并有利于激发其创造力。
书籍目录
上篇 造型原本第1章 感悟自然形态 1.1 自然与自然形态 1.1.1 自然 1.1.2 自然形态 1.1.3 自然形态的类型 1.1.4 自然美 1.2 解读自然形态 1.2.1 宏观 1.2.2 微观 1.2.3 扩大视域 1.2.4 改变视角 1.2.5 剖视 1.2.6 图式分析 1.2.7 扩张力与空间 1.3 自然的启示 1.3.1 形态联想 1.3.2 意向再现 1.3.3 模仿自然形态 1.3.4 模拟自然形态 1.3.5 仿生第2章 从自然形态到造型 2.1 写生自然形态 2.1.1 素描 2.1.2 写实 2.1.3 速写 2.2 抽象自然形态 2.2.1 意象抽象 2.2.2 简化抽象 2.2.3 绝对抽象 2.3 造型演绎 2.3.1 对荷塘的观察、分析和形态抽象 2.3.2 螺类生物形态的演绎过程 2.4 实验1:抽象校园的树木第3章 风景园林中的造型基础 3.1 造型基础的产生和发展 3.1.1 造型基础 3.1.2 造型基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 3.1.3 包豪斯学派和造型教育体系的形成 3.1.4 时间构成的探索 3.2 风景园林中造型艺术的设计演变 3.2.1 艺术思潮的影响 3.2.2 大地艺术的影响 3.2.3 多元化发展下篇 平面构成与风景园林设计第4章 形态的分类 4.1 几何形 4.1.1 方形模式 4.1.2 三角形模式 4.1.3 圆形模式 4.2 自然形 4.2.1 蜿蜒的曲线 4.2.2 自由螺旋线 4.2.3 卵圆形 4.2.4 不规则折线形第5章 形的基本要素及专业概念 5.1 基本要素的概念形象 5.2 基本要素的视觉形象 5.3 基本要素的特征 5.3.1 点 5.3.2 线 5.3.3 面 5.3.4 平面化的体 5.4 实验2:以形的基本要素点、线、面解读风景园林的平面图第6章 形态的构成规律与应用 6.1 基本形与骨格 6.1.1 基本形 6.1.2 骨格 6.2 形态的构成规律与应用 6.2.1 重复构成 6.2.2 特异构成 6.2.3 渐变构成 6.2.4 发散构成 6.2.5 聚集构成 6.2.6 分割构成 6.3 实验 6.3.1 实验3:基本形的构成练习 6.3.2 实验4:重复构成、特异构成、漸变构成、发散构成、聚集构成、分割构成 6.3.3 实验5:综合构成 6.3.4 实验6:以构成的语言理解大师的作品第7章 形态构成法则与大师作品分析 7.1 对称与均衡 7.1.1 对称 7.1.2 均衡 7.1.3 对称与均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7.2 统一与变化 7.2.1 统一 7.2.2 变化 7.2.3 统一与变化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7.3 相似与对比 7.3.1 相似 7.3.2 对比 7.3.3 相似与对比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7.4 节奏与韵律 7.4.1 节奏 7.4.2 韵律 7.4.3 节奏与韵律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7.5 比例与尺度 7.5.1 比例 7.5.2 尺度 7.5.3 比例与尺度在建筑和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7.6 实验 7.6.1 实验7:以情感为主题的平面构成 7.6.2 实验8:综合分析风景园林的平面布局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有机形态 有机体是具有生命力和生长感的形体。人体是最典型的有机体,男性人体有刚直之美,女性人体有柔曲之美。“生命在于运动。”人与动物的运动是显而易见的,行走、奔跑、跳跃、舞蹈,血液在血管中奔流、心脏在胸腔中搏动,都是运动的形式。植物从小到大的生长、花朵的绽放、种子的发芽也是运动,是生命力的展现。 有机形态是有机体的形态,具有动态美。有机形态对外界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性。鸟类翅膀和尾翼的形态决定了其飞翔的能力,海洋生物如海豚的流线型形态能够减小游动时水的阻力。鸡蛋的曲面形蛋壳有助于从外部保护蛋壳不被压破,但小鸡出壳时从内向外却很容易把蛋壳破开。 (2)无机形态 无机形态是无机体的形态。无机体是无生命力的、静止的,如游移的雾气、悬浮的云朵、崎岖的怪石、卵石、垂挂的瀑布、拍打礁石的波涛等。这些无机体的无机形态大部分是偶发的、不规则的,其形态本身可能并无意义,但能够给人生动的感觉。1.1 -4自然美 长久以来,美就是人类生活与艺术的不朽主题。美学家们对美这一哲学主题进行过许多探索,艺术家们在表现美方面做过许多尝试。在自然中寻找与发现美,是其中相当重要的课题。 靠狩猎打鱼和采摘果实为生的原始人最初并未认识到自然美。在人类改造自然的漫长过程中,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自然美的存在。人类最先认识的是自己,接着才是动植物。养殖业产生后,人们接触动物较多,开始将动物的形态用于装饰;接下来,种植业的繁荣让人们开始对植物有了更多了解,植物的形态也逐渐成为装饰的内容(图1.5 )。绘画与文字等的出现,使人们对自然美的理解与表达更上一个新台阶。科学的发展也为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增添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手段,让人们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数学的角度了解神奇的自然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