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战略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彭镇化  页数:643  字数:982000  

内容概要

“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战略”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同时还是一个与生产实际、与政府需求紧密结合的研究项目,对全国现代林业建设,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海峡两岸交流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论著是以彭镇华教授与项目组全体专家经过几年深入研究的成果荟萃,是全体项目领导和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的出版,将为相关省市的林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也必将推动我国现代林业的建设与发展。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章 海峡西岸林业发展背景分析  第一节 海峡西岸概况    一、海峡西岸概念提出及范围      (一)海峡西岸概念的提出      (二)海峡西岸的区域范围      (三)福建省在海峡西岸发展中的作用    二、海峡西岸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      (一)自然状况      (二)经济状况      (三)社会状况  第二节 海峡西岸与林业发展相关问题分析    一、生态环境与林业建设      (一)水土流失      (二)水环境      (三)海岸海岛生态环境      (四)城市生态环境      (五)农业生态环境      (六)农村人居环境    二、经济发展与林业产业      (一)福建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二)福建林业经济在全国的位置      (三)发展福建省林业经济的重要意义    三、文明社会与生态文化      (一)城乡协调发展      (二)环境意识      (三)现代生活方式      (四)闽台生态文化  第三节 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区域特征    一、不同林业功能区的环境背景分析      (一)闽西北武夷山东部闽江上游森林生态保护水源涵养区      (二)闽东鹫峰山东部赛江流域森林生态保育区      (三)闽西武夷山东部闽江上游森林生态保育区      (四)闽中武夷山东部闽江中游用材林区      (五)闽江下游水源涵养及城市风景林建设区      (六)闽东中亚热带沿海防护林及湿地生态建设区      (七)闽西汀江流域森林生态恢复区      (八)闽西玳瑁山东部工业原料林区      (九)闽中戴云山东部一般用材林区      (十)闽南工业原料林及茶林区      (十一)闽南南亚热带沿海防护林及城市林业建设区    二、林业产业发展的区域聚集性与需求分析      (一)林业产业区域集聚性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二)林业产业发展区域聚集性的整体情况分析      (三)各主导产业区域集聚性分析      (四)现有林业产业布局及存在的问题    三、生态文化发展的区域特色与需求性分析      (一)区域生态文化综合背景分析      (二)区域生态文化差异分析      (三)森林文化与相关旅游资源的配合度分析      (四)区域生态文化需求分析      (五)区域生态文化的主要载体第二章 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理念第三章 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指标第四章 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布局规划第五章 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建设重点工程第六章 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关键技术第七章 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关键技术第八章 林业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第九章 海峡西岸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研究第十章 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保障体系构建与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第十一章 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保障体系参考文献附件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3.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途径 (1)改变一些观念 农民是村庄的主人,农民也是村庄人居环境的受益者、实施者。农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地位要使农民认识到人居环境改善不仅仅是盖新房子、住大院子、修大马路等。村庄人届环境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农民自己。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扬自主、自强、勤勉、互助、奉献精神,自力更生建设家园,使农民得到实际利益。 (2)完善农村的体系规划、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加强农户之间的紧密性联系,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乡村文化创造了条件,便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大大降低通电、通信、通气、通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和公共设施的管理成本;便于集中治理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便于农民生产专业化分工,便于节约的土地进入农村。要做好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合理确定整治项目和规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要求,规范运作程序,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与形式。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来提高自身的人居环境质量。制订长期行动计划和试点示范先行方案,通过村庄整治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 二、经济发展与林业产业 林业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它以森林资源为主要对象,包括林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但不包括林业生态建设。随着京都协议书的制订,碳汇交易机制的形成,现代林业产业的概念又有了新的拓展。即:林业产业是保护、培育、经营和利用森林资源,向社会提供林产品和森林服务的兼具公益事业性质和物质产品生产性质的事业。 现代林业产业主要包括:①林业第一产业,即培育业。主要包括森林资源培育业(林、果、竹)、花卉业、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业、森林采伐运输业、林副产品生产业(食用菌、野菜、药材种植和天然林副产品采集等)等;②林业第二产业,即加工业。主要包括森林采伐运输业、木材(含竹材)加工业、木竹藤家俱及工艺品制造业、制浆造纸业、林产化工业(含生物制药业)、动植物产品加工业、林副产品加工业等;③林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主要包括森林生态服务业、森林旅游服务业、碳汇产业、其他森林服务业(为教学、科学、国防服务)和林业信息及物流业等。 (一)福建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福建具有发展林业经济的良好条件和优势。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国家林业分区发展格局中,属于"南用"区域,也是闽台林业合作的重要窗口,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全省现有林地面积9.07×10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位;活立木蓄积量4.97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七;2007年商品木材产量为685万立方米;竹材产量为3.25亿根,居全国第一,资源优势明显;同时,福建省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作为全国唯一的林业改革与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明显。福建土壤水热条件优越,非常适宜林木生长,林木综合生长率达9.51%,超过全国平均5.51%的水平。福建省应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升级,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编辑推荐

《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战略》项目研究提出了"和谐绿色海西,高效持续林业"的核心发展理念,筛选了包括生态、产业、文化和保障等四项内容的18个核心指标和具有福建特色的发展指标,确定了不同时期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从区域景观背景出发,运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理论、"林网化——水网化"建设理念和系统生态学与规划学原理,提出了"一带三区三群多点"为一体的林业发展空间布局格局,并首次在省域尺度分生态、产业和文化三个方面提出布局;针对林权制度改革和现代林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林业建设保障体系,对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全国现代林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发展战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