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谢晨 页数:265
内容概要
《我国农村林业增长问题研究》是作者对我国林业发展长期、深入和系统研究的记录,是作者3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习、交流、思考的记录,也是作者展现自己学术造诣、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纪录。虽然这《我国农村林业增长问题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某些不足,但总体上不失为一本好书。
作者简介
谢晨,女,1963年生,河南省焦作市人,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办公室主任,2006年度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学会会员,民革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1985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6-1997年,受教育部和林业部的派遣,在中英友好奖学金的资助下,赴英国阿伯丁大学农业系做访问学者;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农村林业、资源与环境经济、生态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近期从事的研究包括土地权属改革的影响评价、生态拍卖等。
书籍目录
序1 导论1.1 研究的背景1.2 问题的提出1.3 选题的意义1.4 研究方法与创新1.4.1 研究方法1.4.2 创新与不足2 国内外农村林业增长研究进展2.1 经济增长与森林供给2.2 农地利用与农村土地利用转换2.3 我国农村林业发展与相关林业政策2.3.1 南方集体林区的林权研究2.3.2 林业税费2.3.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2.3.4 退耕还林政策2.4 资源的诅咒、经济增长与林业发展2.5 模型2.6 小结3 经济增长与农村林业发展3.1 经济增长3.1.1 经济增长模型3.1.2 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和环境3.2 农村发展3.2.1 农村发展的宏观环境3.2.2 农村发展的微观基础3.3 农村林业发展进程3.4 小结4 森林与农村发展——世界的趋势4.1 森林资源4.1.1 森林资源现状4.1.2 世界森林资源总趋势4.1.3 人工林发展4.2 森林利用与管理4.2.1 森林利用4.2.2 森林资源管理4.3 森林与促进农村发展4.3.1 森林与减轻贫困4.3.2 混农林业和社区林业4.4小结5 我国农村地区林业生产与森林生态恢复实践的历史回顾5.1 不同经济增长时期我国农村地区的林业生产5.1.1 传统农业时期(1949年以前)5.1.2 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化初期(1949~1978年)5.1.3 经济起飞期(1979~1990年)5.1.4 经济快速增长期(1990年以来)5.2 不同经济增长时期我国农村地区的森林生态恢复实践5.2.1 传统农业时期(1949年以前)5.2.2 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化初期(1949~1978年)5.2.3 经济起飞期(1979—1990年)5.2.4 经济快速增长期(1990年以来)5.3 小结6 我国农村地区森林供给途径、规模及地区分布6.1 我国农村地区森林供给的途径6.1.1 地方森林供给6.1.2 外部森林供给6.2 我国农村地区森林供给规模及地区分布6.2.1 森林资源供给总规模及变化趋势6.2.2 森林资源供给地区分布及变化趋势6.2.3 农村地区林产品供给规模6.2.4 农村地区林业就业和收入6.3 小结7 我国农村地区森林供给决定因素7.1 经济增长7.1.1 推动森林需求变化7.1.2 提供反哺环境的森林生态公共投资7.1.3 扩大木材进口保护本国森林资源7.1.4 促进农村发展,扩大农村地区森林供给边界7.2 森林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与改革路径选择7.3 农林产品比较收益变化驱动7.4 农村林业政策及其变迁7.4.1 森林权属制度改革7.4.2 木材流通及价格政策7.4.3 林业税费政策7.4.4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7.4.5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政策7.4.6 退耕还林政策7.5 小结8 实证研究8.1 理论框架8.2 数据来源8.3 森林资源供给——基于全国农村地区森林资源的分析8.3.1 实证模型8.3.2 模型运行结果8.4 农村地区森林供给——基于全国220个行政村的分析8.4.1 农村社会经济现状8.4.2 农村人口、土地利用、工农业生产和收入总体变化8.4.3 农村人口、土地利用、工农业生产和收入分区变化8.4.4 退耕还林村、林业村和林地村比较8.4.5 实证模型及分析结果8.5 森林资源禀赋、改革路径选择与我国农村林业发展的实证分析8.5.1 统计观察8.5.2 计量检验8.5.3 森林资源禀赋影响林权改革和农村林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试析8.5.4 结论与启示9 结论与政策建议9.1 结论9.2 政策建议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