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8-01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王竹 编 页数:238
前言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在北京皇城内的胡同儿里度过了童年时光。虽然我所处的时代与祖辈、父辈们所谓的“老北京”已相去甚远,但年少时记忆中的京城,和现实生活中的这座新城相比,真的是另一种感觉。那时候,北京马路上的车不多,到了晚上,景山前街一片寂静,咳嗽一声都能传得老远。春季晚饭后,沿着筒子河边溜遛弯儿,消化消化食儿,微风拂面,柳枝摇曳,燕子在对岸欢闹,到处是淡淡的绿,一切都是温暖而轻柔的,心情随着那碧波一起荡漾,人也好像要融进这春意中了!到了夏天,一群半大小子到御沟里摸蛤蜊,知了自顾自地叫,马路对过儿的北大红楼似乎也热得够呛,立在那边发呆,而北池子大街的树荫凉儿则是我玩耍的好去处。秋高气爽,夕阳余晖下的角楼.向阳的一面灿然生辉,背阴儿的方向又是一派肃穆,那景致一辈子也忘不了,要是有燕京八景之外的第九道风景,我想应该轮到这一景吧。雪后的京城,银装素裹,城垛子因之显得愈发轮廓分明,空气清爽得连麻雀也兴奋起来,给这平淡的季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仿如隔世。 ……
内容概要
夜来忽忆少年事,海沸天翻四十年!时光往苒,岁月如梭,儿时的北京印象已经日远近日淡,然而无沦走到哪里,即便是繁华的东京或是优雅的华盛顿,都不能取代北京——这座几十年来我朝夕守望的城市,这里有太多值得记录、值得抒怀的点点滴滴,还有许多需要追述的前世今生,过往的岁月留痕。
作者简介
王竹,诗礼传家。祖父书庭公,精于金石书画收藏,化私为公,嘉惠士林。王竹秉承家学,早年即涉猎传统艺术门类,后专攻东亚艺术比较史,荣任中国藏协理事。大学时代主修经贸专业,曾长期从事大宗进出口贸易活动,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为国家高级国际商务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多次旅外开展国际交流的同时,先后于知名报刊发表重要研究论文数十篇,内容涵盖金融商贸、国际投资、艺术鉴赏等多个领域,由此奠定了其在学术界的地位。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代序)文献篇一、关于京师华商电灯公司股票珍本的初步考量二、从民国初年相关史料遗珍谈北京早期电业的经营理念三、电灯公司石景山分厂水道计划书评述四、两件珍贵的民国电费单据初探五、试论六十年前的石景山电厂实习报告商务篇一、英吉利还是德意志——北京早期电业中“洋务运动”的抉择二、回顾京师华商电灯公司时期的设备引进——兼论石景山发电厂初创时的首次设备进口事件三、浅析北平华商电灯公司时期的设备暨技术引进四、近代北京电力引进设备合同商务条款解析五、近代北京电业的幕后金主——盐业银行人物篇一、一位间接影响中国近代变局的关键人物——记北京电力实业的创办人史履晋二、行走在政商之间的蒋式理三、京师暨北平华商电灯公司的掌门人——冯恕四、邓子安与北京电业五、“西学”传播大师——傅兰雅社会篇一、试论北京电业创建的时代背景二、摩擦生电——透视京城早期电报与电灯间一桩公案之缘起三、电灯公司与电车公司的合作与冲突——兼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企业间的恩恩怨怨四、北京电办近代发展史上的艰困岁月五、金台夕照——灯火阑珊处的京师旧影编后记
章节摘录
展诵手稿 感触莫名 日前,有幸读到一部写于1949年5、6月间的手稿,内容是关于石景山发电所的历史沿革以及电厂设施和运营系统详情,名为实习报告,从内容上定义,就是我们今天惯称的调研报告。撰写人刘开敏,生平待考,从撰述水平上看,字迹清丽,文笔流畅,用词典雅,记录翔实,绘图严谨,应为一位精通电学专业、有相当技术造诣且责任心极强的电力领域专才。 报告书用绵纸横写,共计三十三页,其中含各类系统图、结构图、配置图等十余幅,内容十分丰富。开篇总论当中,首先记述了石景山电厂渊源和创设的经过,其中明确写到,民国八年(1919年)因城内前门电厂“以330千瓦机供给平市灯用,民国以来负荷日增,乃计议于市外西部20公里之石景山,另辟新厂”的由来。同时,记录有关自英国MV(Metropolitan Vickers)公司及德国西门子公司先后购进四台汽轮发电机的细节,可与另一部设备概要手稿相互印证,从而纠正《北京电力志》中,有关二号机来源的讹误。特别是提到了日本占领时,由其华北电业株式会社控制期间,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前后,将1、2号高炉及2号发电机,自石景山电厂移往日军巢穴易县的史实。并进一步指出,“斯际,本厂已在日人之华北水火力电力网计划下次第与津唐二地取得联络。机器日趋残旧,平市电灯日益无光”,表明了日军只为其军事侵华需要,任意拆卸原厂设备,而不顾北平百姓的生活。到了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起,日人决意大举开发华北”,在电厂成立事务所,开始安装三菱造船所生产的发电机,更证明了日本为其军国主义战略服务,对华大肆掠夺的不争事实。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