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水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董旭,张胜邦,张更权 主编  页数:483  字数:780000  

内容概要

随着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加剧,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重视生态环境的研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限的资源承载力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协调积极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科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湟水西起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东至甘肃省永靖县,穿越青海9个县(市),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一级支流。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湟水两岸繁衍生息,湟水孕育了中外闻名的马家窑、孙家窑、卡约和祁家古代文化,创造了灿烂的河湟文明,在这里有日月山、塔尔寺、柳湾彩陶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    湟水流经的河湟谷地自古以来就是青海省经济、文化、政治最为发达,人口最为集中,产业最为繁荣,社会最为进步的地区。省会城市西宁市像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明珠,镶嵌在湟水岸边,是青海政诒、经济、文化和产业的中心,也是青海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源流最为集中和活跃的地区。湟水流域集中了全省近60%的人口和工农业产业,可以说,湟水流域的生态安全事关全省的生态安全,湟水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着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湟水也就没有今天欣欣向荣的青海。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历来重视这一区域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新能源建设、人工增雨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使湟水流域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转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历史、气候和人为等综合原因,湟水流域各级政府和农牧民投入能力有限,生态治理规模小、见效慢,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恶化速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湟水流域生态整体恶化的趋势,湟水流域森林资源少,分布不均,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严重流失、水质遭受污染、自然灾害频繁等生态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地制约了青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影响到青海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湟水流域生态建设整体规划,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

作者简介

`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节 地理位置    一、位置  二、行政区划 第二节 地貌地形   一、地貌地形概述   二、地貌分区 第三节 地质    一、地层    二、断裂构造 第四节 气候    一、气候特征    二、气温    三、降水    四、日照    五、风    六、蒸发量  第五节 水文    一、河流与水利工程    二、水资源分区    三、地表水资源量    四、地下水资源量    五、水资源总量  第六节 土壤    一、土壤分类    二、土壤类型及其特征第二章 社会经济  第一节 社区    一、机构    二、人口  第二节 经济    一、土地利用    二、国民经济    三、交通、通讯    四、贸易、旅游    五、文教、卫生    六、工矿企业第三章 植物资源 第一节 植物区系    一、植物区系历史    二、植物区系的特征 第二节 植被    一、主要植被类型    二、植被的生态学特征    三、植被分布规律    四、影响植被分布的自然因素 第三节 植物种类    一、野生植物    二、栽培植物第四章 动物资源 第一节 脊椎动物区系特征    一、水生动物    二、陆生动物 第二节 动物群及其生态特征    一、高山裸岩动物群    二、荒漠、半荒漠动物群    三、草原动物群    四、湿地动物群    五、森林(灌丛)动物群    六、农田区动物群 第三节 动物数量    一、兽类种群数量    二、鸟类种群数量 第四节 动物资源及评价    一、保护动物    二、特有动物    三、经济动物    四、动物资源评价与保护第五章 森林资源第六章 草地资源第七章 流域生态环境第八章 流域生态产业及评价第九章 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第十章 生态建设与保护构想第十一章 植被恢复与重建 第十二章 生态建设与保护配套工程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第十四章 湟水流域生态建设管理体系第十五章 湟水流域生态建设保障体系附件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建设范围  生态移民的范围包括在湟水流域所属的民和、乐都、互助、湟中、湟源、大通、海晏等县就地无法脱贫的生态移民,涉及农户4673户,20358人。  二、发展战略生态移民是青海省通过异地扶贫开展的措施进行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涉及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等诸多方面,是一项难度大、工程建设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湟水河流域的迁出区,多数为干旱山区,靠天吃饭,经营粗放,耕作技术落后。在异地扶贫中,应注重科技投入,进行农牧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应科学规划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理布局移民安置社区,以利于实现异地扶贫的规模效益。正确处理移民和迁入区的关系,在安置搬迁移民的同时,妥善处理迁入区周边群众的利益关系。在迁出区广泛宣传移民政策,宣传项目迁入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组织移民代表考察项目迁入区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前景,使广大群众对迁入区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按照个人申请,群众评议,村委推荐,乡政府审核,县领导审批的程序,确定移民搬迁的村、户、人。在迁入区与农林牧、水电路、文教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改善生存环境,创造生产条件,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根本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改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和贫困群众生存条件为重点,在移民安置方式上,从实施大规模的异地搬迁转移到就近就地小型调庄上,充分利用各县本地的资源,把生存条件极差,就地无法脱贫的贫困群众从山上往山下搬迁,从环境恶劣的地方往自然条件好的地方搬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群众收人,从整体上推进青海省扶贫开发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海湟水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战略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