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1-01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蒋建平 著 页数:489
内容概要
蒋建平教授半个多世纪的泡桐科研和教学历程,不仅是他个人的学术成果和教书育人的总结,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泡桐科技发展的轨迹和一个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历程。为了进一步推进河南甚至全国泡桐事业的发展,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发起和组织了《蒋建平文集》的出版。该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蒋建平教授传略及学术活动纪实;第二部分为精选公开发表的87篇学术论文。论文的编纂,尊重历史,保持作者署名原貌,按照发表时间先后顺序排序。蒋建平教授对《蒋建平文集》进行了审核,使出版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简介
蒋建平,江西省新干县人,1928年7月11日生,中国著名森林培育学家、林业教育家、泡桐专家。历任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校长、校党委书记;中国林学会第四、五、八届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林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河南省林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理事长,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党的十二大代表,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省委委员;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1990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1997年,荣获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第三届“孺子牛金球奖”。1998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河南省科技功臣”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造林学教学与泡桐研究。在泡桐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成果推广应用,特别是在黄淮海中低产农业区推行农桐间作,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大幅度提高农业产量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贡献。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泡桐试验林基地和规模最大的泡桐基因库。首次在泡桐属开展了人工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壮苗培育、速生丰产配套技术研究。推广泡桐良种2.1亿株,占全国泡桐总数的1/5,年创经济效益达9亿元。发表论文100多篇,主编、参编专著10部,其中《泡桐栽培学》是继北宋陈翥著的《桐谱》之后,我国第一部泡桐专著。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15项,一些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书籍目录
传略序前言开封地区毛白杨开花习性的初步观察河南省马尾松、杉木的分布与生长三门峡库区飞机播种造林的研究林粮间作群体结构问题的初步探讨泡桐造林密度试验初报许昌地区泡桐栽培技术调查报告豫南地区马尾松栽培技术调查研究河南省平原地区园林化规划问题的初步探讨我们是怎样营建泡桐良种采根圃的细种根培育泡桐壮苗的经验泡桐优树选择与采根圃建立的研究浅谈泡桐播种育苗中的几个问题泡桐埋根育苗试验中国泡桐属植物研究培育速生优质泡桐林的经验培育泡桐高于壮苗的经验泡桐特性与适地适树泡桐杂种优势利用泡桐丛枝病的发生与防治豫西深山迹地营造泡桐速生丰产林的经验我国泡桐科技发展的现状及设想泡桐苗期丛枝病药剂治疗试验初报大力发展植树造林迅速提高森林覆盖率农桐间作人工栽培群落的光照研究泡桐实生选种研究初报泡桐丰产的六项技术措施豫选一号和豫杂一号泡桐的选育与推广谈实现河南省泡桐良种化的几个问题泡桐嫩芽培养研究报告关于农桐间作的几个问题泡桐剪梢接干效果的分析加速发展河南省平原绿化泡桐剪梢接干法的技术要点泡桐速生丰产综合技术研究报告河南省泡桐埋根育苗技术规程河南省泡桐速生丰产综合技术规程配置方式对泡桐材质的影响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Ⅰ.生态因子对泡桐人工林材积生长的影响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Ⅱ.平原沙地泡桐幼林营养元素的季节性变化及生物循环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Ⅲ.泡桐的蒸腾耗水规律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Ⅳ.净生产力和有机质归还泡桐苗期生物产量的研究泡桐综合利用大有可为短轮伐期定向培育泡桐民用中小径材的研究影响泡桐苗木CO2交换的部分内外因素的初步研究泡桐树冠结构对主干生长影响的研究农林业系统工程与农桐间作的结构模式农桐间作的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泡桐高干壮苗培育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培育泡桐干材优化模式的探讨农桐间作模式的多目标优化泡桐壮苗培育经济效益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生态林业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农桐间作发展的新趋势泡桐无性系苗期遗传稳定性的研究泡桐丛枝病与过氧化物酶含量关系的研究初报不同密度泡桐苗木生长差异及生理基础的研究试论平原林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力争本世纪末泡桐研究再上新台阶桐麦间作界面小麦生态条件变化的研究生长季节浇水对泡桐幼树生长的影响河南省泡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桐麦间作系统中小麦产量与光合有效辐射条件的相关变化郑州市城郊庭院复合经营模式的调查与分析农桐间作系统对小麦生态条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后记
章节摘录
1观察目的 毛白杨为我国华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过去多被用为零星植树及城市绿化的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在豫东、冀西等砂区已选用为栽植防护林和用材林的材料,今后随着我国轻工业的急速发展,毛白杨除用于防护林和生产建筑的用材外,将进一步为造纸工业和火柴制造提供生产的原料。 毛白杨多用分蘖、扦插、埋条等营养繁殖的方法进行育苗造林,这种方法大大地限制了毛白杨生长的数量和质量,为了生产大量的优良苗木,营造健壮的森林,提倡播种育苗确实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在山东省泰山林场、山东林校、山东农学院林学系及河南省郑州林场、睢杞林场、民权林场和河北农学院等处,都已先后开始进行播种方法培养毛白杨苗木的试验,这已给毛白杨的育苗造林开拓新的途径,是值得欣喜的事情。 但播种育苗的最主要问题是必须能够获得大量的种子,为获得大量的种子,便必须了解毛白杨的开花习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亦即必须掌握毛白杨结实的规律,才能把毛白杨的播种和育苗置于可靠的基础上。 此外,目前我国虽有杨树30余种,其中不乏品质良好的树种,但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的前途及国家对木材需要的迫切,现有的这些树种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因此,在目前除尽量利用现有的良种杨树进行繁殖造林外,还必须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创造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及适于各种栽植目的杨树新品种。为进行杂交育种工作,亦必须首先了解各种杨树的开花习性。为达到上述两个目的,从1954年开始,在开封地区对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等杨树树种进行开花习性的观察,现全部观察研究工作还没有完全结束,仅讲所获得的初步材料予以公布,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帮助,以改进工作。 2观察材料 我们观察的主要对象是毛白杨,并对美国杨(PopuLusnigravar.italicaMuench.)、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Mocneli.)和小叶杨(PopulussimoniiCarr.)附带进行观察。 所观察的各种杨树标准树,都集中在开封南关禹王台公园中。被观察的毛白杨共11株,雌的6株,雄的5株,集生在1020m2土地内,株行距离5~10m不等,树龄45年,树高16~17m,胸径28~45cm,冠幅5~10m,生长状况尚属正常。 3毛白杨雌雄株生长发育的差别 由于毛白杨的观察样地位于禹王台公园之中,树下为游人践踏之所,因而土壤表面非常坚实,对土壤空气和水分的通透有很大的影响。检查树下的土层情况:0~24cm为砂壤土;24~30cm为黏壤土;30~66cm为粉砂壤土;66~100cm虽仍为粉砂壤土,但含水量甚大,以手握土可以滴水,土壤的含水量已到达饱和状态。 在上述土壤条件下生长的11株毛白杨,由于雌雄性的不同,其植株的高度,直径和冠幅的大小等都表现出不同的情况,调查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雌雄株毛白杨生长状况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同样土壤条件下生长的毛白杨雌株,不论就树高、胸径、材积、冠幅等方面的生长情况都落后于雄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雄株的材积生长量超过雌株45%。其次在雌雄株的枝条生长方面,亦有差异,一般雄株的枝条比较粗壮,多与干轴呈30°~45°的角度着生,向上倾斜生长,且一般生长势力强盛;而雌株的枝条比较细弱,基部多与干轴呈45°~90°的角度着生,枝梢有下垂生长的倾向,且一般生长势力较弱。 另外,我们观察到毛白杨的一些花枝于开花结实后顶梢枯死或全枝枯死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在雌株上发生的数量比较雄株上的多,在10年生左右的幼树上,无论雌株或雄株都绝少见到这种现象。由于花枝梢顶端的枯死,便限制一些花枝的继续延长,过多的花枝枯死,乃是影响毛白杨树冠结构的主要因子之一。由于雌株枝条枯死的现象比较雄株严重,所以它的树冠结构便比较雄株显得稀疏。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