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11出版)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编
内容概要
《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1)》内容分为7个篇章:1.第三产业单位数和人员数;2.第三产业增加值;3.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4.第三产业部分行业主要财务指标;5.第三产业部分行业主要业务指标;6.第三产业复合性行业情况;7.港澳台第三产业情况。同时附录一个篇章:世界及主要国家第三产业主要统计资料。各篇章前设有简要说明,对本篇章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予以简要概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书籍目录
一、第三产业单位位数和人员数 简要说明 1—1 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及所占比重 1—2 第三产业分行业法人单位数 1—3 各地区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 1—4 各地区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及所占比重 1—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7 批发和零售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8 住宿和餐饮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9 金融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10 房地产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1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1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13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14 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15 教育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1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1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1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19 第三产业按行业、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20 第三产业按行业、机构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21 第三产业按地区、机构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数 1—22 第三产业按行业、控股情况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数 1—23 第三产业按地区、控股情况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数 1—24 第三产业按行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数 1—25 第三产业按地区、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数 1—26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及比重 1—27 各地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及比重(2010年底) 1—2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第三产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010年底) 1—29 按第三产业行业门类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 1—30 按第三产业行业门类分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 1—31 按第三产业行业门类分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数 1—32 按第三产业行业门类分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 1—33 各地区按第三产业行业门类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010年底) 1—34 各地区按第三产业行业门类分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2010年底) 1—35 各地区按第三产业行业门类分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数(2010年底) 1—36 各地区按第三产业行业门类分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2010年底) 1—37 各地区按第三产业行业门类分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数(2010年底) 1—38 各地区按第三产业行业门类分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数(2010年底)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简要说明 2—1 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所占比重 2—2 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 2—3 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构成 2—4 第三产业不变价增加值 2—5 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占GDP的比重 2—6 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 2—7 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指数(1978年=100) 2—8 三次产业贡献率 2—9 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 2—10 各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 2—11 各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2—12 各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 2—13 各地区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 2—14 各地区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构成 2—15 各地区第三产业分行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简要说明 3—1 按行业门类分第三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2 按行业门类分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 3—3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第三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4 各地区按行业门类分第三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5 按行业分第三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总规模 3—6 按行业门类分第三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3—7 按行业、登记注册类型和控股情况分第三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3—8 按行业分第三产业城镇投资资金来源和新增固定资产 3—9 各地区按行业门类分第三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四、第三产业部分行业主要财务指标 4—1 批发和零售业简要说明 4—1—1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年末资产负债 4—1—2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年末资产负债 4—1—3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年末资产负债 4—1—4 各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年末资产负债 4—1—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损益及分配 4—1—6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损益及分配 4—1—7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损益及分配 4—1—8 各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损益及分配 4—1—9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工资福利及增值税 4—1—10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工资福利及增值税 4—1—11 各地区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工资福利及增值税 4—1—12 各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工资福利及增值税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4—2 住宿和餐饮业简要说明 4—2—1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年末资产负债 4—2—2 各地区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年末资产负债 4—2—3 各地区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年末资产负债 4—2—4 各地区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年末资产负债 4—2—5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损益及分配 4—2—6 各地区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损益及分配 4—2—7 各地区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损益及分配 4—2—8 各地区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损益及分配 4—2—9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工资福利 4—2—10 各地区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工资福利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4—3 房地产开发简要说明 4—3—1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情况 4—3—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产总计 4—3—3 按资质等级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产总计 4—3—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负债合计 4—3—5 按资质等级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负债合计 4—3—6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所有者权益 4—3—7 按资质等级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所有者权益 4—3—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营业利润 4—3—9 按资质等级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营业利润 4—3—10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利润总额 4—3—11 按资质等级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利润总额 4—3—1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主营业务收入 4—3—13 按资质等级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主营业务收入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4—4 电信简要说明 4—4—1 电信主要财务情况 4—4—2 各地区电信主要财务情况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4—5 部分服务业简要说明 4—5—1 部分服务业分行业营业收入 4—5—2 各地区部分服务业分行业营业收入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五、第三产业部分行业主要业务指标 5—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1—1 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 5—1—2 各地区交通运输业职工人数(2010年底) 5—1—3 运输线路长度 5—1—4 客运量 5—1—5 客运量构成 5—1—6 旅客周转量 5—1—7 旅客周转量构成 5—1—8 旅客运输平均运距 5—1—9 货运量 5—1—10货运量构成 5—1—1l 货物周转量 5—1—12 货物周转量构成 5—1—13 货物运输平均运距 5—1—14 各地区客运量 5—1—15 各地区旅客周转量 5—1—16 各地区货运量 5—1—17 各地区货物周转量 5—1—18 全国铁路基本情况 5—1—19 各地区铁路线路年末里程 5—1—20 国家铁路基本情况 5—1—21 全国铁路机、客、货车拥有量 5—1—22 国家铁路客、货车拥有量 5—1—23 铁路主要干线客货运输量 5—1—24 铁路主要车站旅客发送量 …… 5—2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简要说明 5—3 批发和零售业简要说明 5—4 住宿和餐饮业简要说明 5—5 金融业简要说明 5—6 房地产开发简要说明 5—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简要说明 5—8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觔查业简要说明 5—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简要说明 5—1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简要说明 5—11 教育简要说明 5—12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简要说明 5—1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简要说明 5—14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简要说明 六、第三产业复合性行业情况 6—1 旅游业简要说明 6—2 物流业简要说明 七、港澳台第三产业情况简要说明 7—1 香港第三产业情况简要说明 7—2 澳门第三产业情况简要说明 7—3 台湾第三产业情况简要说明 附录一、世界及主要国家第三产业主要统计资料简要说明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水资源总量 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不包括过境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当地降水和地表水对饱水岩土层的补给量。 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部分,即在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一部分地下水排泄量,地下水补给量中包括一部分来源于地表水的入渗量。 供水总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 地表水源供水量 指地表水体工程的取水量,按蓄、引、提、调四种形式统计。从水库、塘坝中引水或提水,均属蓄水工程供水量;从河道或湖泊中自流引水的,无论有闸或无闸,均属引水工程供水量;利用扬水站从河道或湖泊中直接取水的,属提水工程供水量;跨流域调水指水资源一级区或独立流域之间的跨流域调配水量,不包括在蓄、引、提水量中。 地下水源供水量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淡水、深层承压水和微咸水分别统计。城市地下水源供水量包括自来水厂的开采量和工矿企业自备井的开采量。 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海水淡化等水源工程的供水量。 用水总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用户特性分为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四人类。 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林牧渔业用水。林牧渔业用水指林果地灌溉、草地灌溉和鱼塘补水。 工业用水 按新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服务业、餐饮业、货运邮电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畜用水在内。 生态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 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报告期内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废水排放量内)。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1)》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0年第三产业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部分历史数据,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产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