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肖建华 编 页数:480
内容概要
《民事诉讼立法研讨与理论探索》包含了法院与当事人,证据,诉讼程序,法院裁判四部分内容。并细分了审判权缺位和失范之检讨,法官阐明权,当事人的真实义务,诉讼担当与诉讼信托,公益诉讼,证据的属性,非法证据派出规则及其适用,法定证据的分类方法,证人作证。证明妨害等二十三章。
书籍目录
序言:构建协同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第一编 法院与当事人第一章 审判权缺位和失范之检讨一、审判改革与审判权缺位和失范二、民事诉讼理念之反省三、审判权之规制第二章 法官阐明权一、阐明权的含义、性质及功能二、阐明权规范的比较三、完善我国法官阐明权规范的思考第三章 当事人的真实义务一、当事人真实义务的基本要求二、当事人真实义务的产生与发展三、确立当事人真实义务的必要性四、立法建议第四章 诉讼担当与诉讼信托一、当事人适格及其扩张二、诉讼担当三、诉讼信托四、诉讼信托与诉讼担当的区别第五章 公益诉讼一、公益诉讼的含义二、公益诉讼的范围三、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四、公益诉讼程序的特殊性五、公益诉讼的立法体例六、对几点质疑的回应第二编 证据第六章 证据的属性一、对证据属性中有关客观性的质疑二、对证据属性有关合法性的质疑三、证据的根本属性:关联性四、结语第七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适用一、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范围二、我国司法实践的问题:非法证据排除模糊界限与滥用三、利益衡量: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标准四、立法应当确立的证据排除规则第八章 法定证据的分类方法一、法定证据的不同分类方法二、我国法定证据分类方法的反省三、立法建议第九章 证人作证一、证人资格二、证人的义务三、证人作证的保障之——一强化违反义务之后果四、证人作证的保障之二——保障证人权利五、证人作证义务的免除第十章 证明妨害一、证明妨害规范的性质二、证明妨害的证明三、实施证明妨害行为的法律效果四、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对证明妨害的态度五、立法建议第十一章 证据失权一、证据失权概述二、证据失权制度的立法比较三、对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评价四、完善我国的证据失权制度第十二章 证明责任的裁判方法论意义一、两种不同的证明责任观二、大陆法系的证明责任学说评介三、我国证明责任理论研究路径的反思四、重塑我国证明责任理论的若干设想第十三章 证明责任分配一、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二、证明责任的转移三、证明责任的倒置第十四章 自由心证一、自由心证的含义二、自由心证的客观化制约三、我国关于自由心证的司法解释四、我国适用自由心证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编 诉讼程序第十五章 异域的启示:中国调解制度的复兴一、美国的对抗制与纠纷解决方式二、美国对抗制下调解制度的发展三、对抗制的引入对我国调解制度的影响:兼评我国司法改革中的某些观念误区四、我国调解制度的再塑造第十六章 小额诉讼程序一、小额诉讼程序概述二、小额诉讼程序的特殊功能三、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例四、我国设立小额诉讼程序的必要性五、立法建议第十七章 审前准备程序一、审前准备程序的意义二、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三、我国审前准备程序改革现状与评析四、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重构第十八章、附带上诉一、附带上诉概述二、附带上诉制度的功能三、附带上诉规范的比较四、附带上诉的性质五、第二审反诉与附带上诉六、立法应确立附带上诉制度第十九章 再审程序一、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主要內容二、再审程序修正案之不足三、完善再审之诉第二十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一、第三人撤销之诉概述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功能三、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之衔接四、确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必要性五、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构建第四编 法院裁判第二十一章 诉讼保全一、保全制度的性质、类型和结构二、诉前保全三、行为保全四、有关诉讼保全的程序问题第二十二章 中间裁判一、中间裁判的含义二、中间裁判的类型三、有关中间裁判形式的立法比较:以德国和美国为例四、我国中间裁判制度的缺漏与完善第二十三章 抵销诉讼及其判决的既判力一、抵销诉讼概述二、抵销诉讼的性质:反诉抑或抗辩三、抵销诉讼判决的既判力四、我国立法应当确立抵销诉讼制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