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

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徐忠明  页数:45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讨论明清时期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的著作。  本书能够在史料与理论以及宏观与微观上较好地揭示明清司法的独特意蕴,准确地描绘明清司法的历史镜像。  本书代序的“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可能前景”一文,旨在反思百余年来中国法律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就本文的研究方法而言,作者借用了新文化史的叙事策略。在“罪与罚:包公故事的法律文化研究”中,通过辨析包公故事中的法律适用,作者发现其中的许多案件的裁判结果与明清时期的律例规定颇为吻合。

作者简介

徐忠明,男,1960年12月生,上海川沙人。1984年华东政法学院毕业,法学学士;1989年中山大学法律学系毕业,法学硕士;2002年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法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法律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理论专业报是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比较法律文化。主要学术成果:《法学与文化之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思考与批评:解读中国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另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书籍目录

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可能前景:超越西方,回归本土?(代序)第一编 司法档案与文学故事事论 虚构与真实:明清时期司法档案的修辞策略 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解读一份清代民事调解的法庭记录 “制造”冤案:对错斩崔宁的司法社会学解释 杨乃武冤案平反的背后: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考察 “办成”疑案:对春阿氏杀夫案的新文化史分析 罪与罚:包公故事的法律文化研究 娱乐与讽刺:明清时期民间法律意识的另类叙事第二编 民间诉讼与官方裁判 诉讼与伸冤:明清时期的民间法律意识 依法判决?:明清时期刑事诉讼的一个侧面附录 “灋”的故事:早期中国司法的起源与理论 古典中国的刑事审判传统:关于成因与特征的探究 古典中国的死刑:一个思想史与文化史的考察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中华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国家,中华法系也是世界几个著名法系中的一枝奇葩,独具特色,自成一格。然而,自洎近代,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侵入”,经由数千年的社会实践与知识追寻凝聚而成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终于危象丛生而一朝解体。深究“解体”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并非仅仅由于西方强势文化的“侵入”所致,说到底,也与中国帝制时代逐步积累起来的种种病灶息息相关。譬如,社会经济发展与法律滞后之间的紧张和矛盾,民间法律实践出现的新问题与官方意识形态持守的旧态度之间的脱节和背离,都是一望而知的悖论和困境。在解释传统中国经学的发展变迁时,清儒皮锡瑞曾经指出:“学术随世运为转移,亦不尽随世运为转移。”近代以降,随着时势的转移,传统中国的思想学术也确实出现了随着时势转移的局面。从法律学术来看,20世纪初叶,乃是中国传统法律研究的转型时期,也是奠基时期。原本与经学密切相关的律学,渐次有了独立的品格,成了一门学科。再者,如果陕派律学健将薛允升可以视做传统中国法律学术的殿军人物,以及陕派律学的另一领军代表沈家本属于介乎传统律学与现代法学之间的过渡人物,那么顺着这一学术脉络,我们可以说,以往被法律史家所忽略的近代启蒙思想家和学问家梁启超无疑就是运用西方法学知识和法学理论建构传统中国法律思想史和法律制度史的开路先锋。现在看来,把梁启超作为现代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开拓者,根据要比过去将沈家本和杨鸿烈诸人视为开拓者来得充分。况且,与梁启超相比,沈家本比较传统,而杨鸿烈又属于晚辈。另一方面,我们如果以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为判准,也就可以发现,梁启超不仅猛烈批判传统中国历史编撰学的弊端,而且积极吸收西方历史编撰学的优点,进而提倡史学革命。譬如,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一文,即是梁启超批判传统史学与倡导史学革命的象征。根据这一学术语境,我们可以推断,梁启超于1904年先后写作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和《论中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两文,即是在“新史学”思想指导下的具有现代范式特征的中国法律史的写作实践。据我看来,这两篇论文的法律知识和叙述框架基本上来自西方或日本学者的影响,而且处处与西方进行比较,诸如法概念——关于刑、法、律的考释,自然法与人定法,法治与礼治,公法与私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等,不一而足,与杨鸿烈以及现在我们所见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和法律制度史非常切合,而与薛允升和沈家本的研究路数迥然不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明清司法与法律文化博大精深,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有些深刻影响。了解这些或许对我们认识当代中国法治有更好的帮助。值阅读。
  •   对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有条理地分析,例证,深入浅出。
  •   是中法史的课外读物,读起来挺有意思的,就是有很多引用的内容有些不好懂,要再查才行。
  •   时间紧,一定得多读书。
  •   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很喜欢。
  •   是一本论文集。主要是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不仅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性,还有一定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徐老师是一位称职的教师,读书涉猎广泛,在学院人人皆知。
  •   徐教授的功力还是很不错的,有苏力之风
  •   完全是文不对题,行文艰涩、玩弄概念、过于枯燥,也看不出多少专业深度。需知深入浅出才是大家。翻了两页就完全看不下去了,可惜我几十块银子。
  •   大学写论文的时候特意看了老师的书。虽然现在印象模糊了,但是当年他说的,在他家里,只有一条过道,其余全都是书!老师上课我从来都不翘,他的中国古代法制史可真的是 那个认真的!还记得最后一节课大家抢着上去让他签名的情景。老师的著述都让人觉得很严谨,这么多年了,他当年的很多关于中国古代法制史的观点还在我脑海里盘旋。但不知道是不是古典书籍看太多,当有人跟他提起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时,老师总会说,你的祖先才是 猴子,我的不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