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央党校 作者:卓立筑 页数:272
内容概要
《危机管理》的作者卓立筑通过引用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实际案例,包括在福建省建瓯市任职期间组织处置的2006年延期高考、2007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8年手足口病等实际案例,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如危机的概念与特征、危机生命周期、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的特点、危机管理“一案三制”、公共危机预防管理、危机媒体公关以及基层领导干部危机管理能力建设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与探讨,特别是对哈佛危机管理案例的解读与基层常见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的研讨,把重点放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的应用路径、应用方法、操作技巧以及管理和应对能力上,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操作做了比较全面的讲解,是基层领导干部公共危机管理的实务指南,危机孕育、萌发时,能帮你及早识别,及早认知,及时预警,及时化解;危机爆发、发展时,能帮你在“危”中寻“机”,从而化“危”为“机”。
作者简介
卓立筑,福建屏南人,清华大学EMPA硕士研究生,中共福建省建瓯市委书记,清华大学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实践顾问,中共福州市委党校、中共南平市委党校、福建警察学院客座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与实践,所成功处置的“建瓯市高考延期”、“千名铁路旅客大转移”等5个典型案例,入选清华大学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2006年福建省建瓯市延期高考事件处置的启示》入选国务院应急办《领导干部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实用指南与案件分析》和《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精选集》。2008年以来,应邀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警察学院以及福建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等多所院校和机关作《公共事件: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专题讲座数十场。
书籍目录
引言:公共危机预防与处置—一基层领导干部当务之急的必修课
第一章 公共危机:基层领导干部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 危机与危机管理
(一)危机的概念
(二)危机管理
(三)公共危机管理
(四)危机的特点
(五)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
二 SARS危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的转折点
(一)我国公共危机概况
(二)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的特点
(三)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频发的原因
三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核心:一案三制
(一)一案:应急预案
(二)三制:体制、机制和法制
四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原则
(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五)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六)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第二章 危机管理:基层领导干部最大的“本领恐慌”
一 基层领导干部危机管理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一)基层领导干部在危机管理中的角色
(二)基层领导干部在危机管理中的地位
(三)基层领导干部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二 基层领导干部危机管理应有的素质、能力和作为
(一)应有的素质
(二)必备的能力
(三)应有的作为
三 基层领导干部危机管理常见的心理误区
(一)鸵鸟心理
(二)麻痹心理
(三)侥幸心理
(四)恐惧心理
(五)自大心理
(六)观望心理
四 基层领导干部克服危机管理“本领恐慌”的途径
(一)培养危机意识,树立公共危机管理观念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危机识别决策能力
(三)强化实践锤炼,塑造敢于担当的心理素质
(四)善于反思总结,吸取专家和团队的智慧
五 追求卓越,向哈佛危机管理要智慧
(一)哈佛危机管理
(二)哈佛企业危机管理原则
(三)哈佛案例解读
第三章 危机处置: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几套“组合拳”
一 掌握公共危机决策的特征、原则与步骤
(一)危机决策的概念
(二)危机决策的特征
(三)危机决策的基本原则
(四)危机决策的基本步骤
二 把握公共危机的生命周期
(一)前兆阶段
(二)紧急阶段
(三)相持阶段
(四)解决阶段
三 掌握危机处理的方法与艺术
(一)当机立断,控制事态
(二)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三)打破常规,灵活应对
(四)危中找机,化危为机
(五)协同管理,公私合营
四 基层常见公共危机管理策略
(一)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
(二)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处置:以2006年建瓯市“6·6”洪灾为例
(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建瓯市手足口病事件为例
第四章 危机预防:公共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
一 公共危机预防管理的意义
(一)培养增强危机防范意识
(二)有效遏制危机事件发生
(三)提前弱化危机叠加效应
(四)积极释放社会潜在压力
(五)有效降低社会风险成本
(六)不断提高危机处理水平
二 公共危机预防管理的特点
(一)指向的超前性
(二)范围的延展性
(三)管理的常态性
(四)效果的溢出性
三 当前我国公共危机预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缺位:危机预防管理意识普遍淡薄
(二)体制缺陷:危机管理组织机构尚不尽健全
(三)机制缺乏:危机预防管理机制存在不足
(四)法律缺口:危机预防管理法律法规不尽完善
(五)社会缺席:社会民众游离危机预防管理之外
(六)教育缺少:危机预防管理教育培训流于形式
四 公共危机预防管理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二)权责明晰原则
(三)依法管理原则
(四)社会协同原则
(五)科技支持原则
五 基层政府危机预防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思想准备:完善公共危机预防教育体系
(二)组织准备:健全危机预防管理组织体系
(三)物资准备:加强危机预防技术物资储备
(四)法律准备:健全公共危机预防法律体系
(五)机制准备:建立良性互动危机预防关系
第五章 危机公关: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一 信息时代对基层领导干部提出新要求
(一)我们正处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二)新闻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增强
(三)网络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
二 公共危机中媒体的角色与地位
(一)危机征兆的发现者
(二)危机信息的传递者
(三)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四)危机管理的监督者
(五)危机决策的影响者
(六)政府形象的塑造者
(七)民众情绪的稳定剂
三 与其有意回避媒体,不如正面借力回应
(一)端正与媒体沟通的指导思想
(二)消除媒体应对上的思想误区
(三)改变媒体沟通上的错误做法
四 公共危机媒体公关的原则
(一)危机公关“三T”原则
(二)危机媒体公关五大原则
五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
(二)新闻发言人的职责
(三)新闻发布必须把握“四个度”
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对策2006年2月26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发布。《预案》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相关机构的应急处置措施与职责。具体如下:(1)地方政府应急措施。根据《预案》的规定,地方政府的应急措施主要有九个方面:一是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二是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需要,调集本行政区域内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三是划定控制区域。四是实施疫情控制,在本行政区域内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和设备。如2003年SARS期间,为防止疫情扩散,国务院果断地取消了“五一”长假,暂停了全国性比赛;一些地方的学校停课,有的地区关闭了娱乐场所。这些防控措施,对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完全必要、也非常有效的。五是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等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六是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在交通站点和出入境口岸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出入境、进出疫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疫查验。七是发布信息。信息发布要及时主动、准确把握,实事求是,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八是开展群防群控。街道、乡(镇)以及居委会、村委会要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部门、医疗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九是维护社会稳定。组织有关部门保障商品供应,平抑物价,防止哄抢,严厉打击造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扰乱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2)卫生行政部门应急措施。地方政府卫生行政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其应对措施主要有五项:一是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二是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三是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四是开展督导检查;五是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等。
编辑推荐
《危机管理:新形势下公共危机预防与处理对策》新形势下基层领导干部最大的“本领恐慌”,当前我国公共危机预防管理问题的症结,领导干部必备危机处置的几套“组合拳”,公共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如何向哈佛危机管理要智慧,危机处置的基本方法与艺术,领导者危机管理应有的素质、能力和作为,基层政府危机预防管理机制的构建,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