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革命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作者:(美)杨・海伦 著,朱晋平 等译,罗敏 校译  页数:247  字数:278000  译者:朱晋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大约有两千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但是她们在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中的经历却鲜为人知。杨海伦女士的《选择革命——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一书通过22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女战士所口述的历史,讲述了在彻底打败国民党之前红军所进行六千英里的从撤退走向胜利的传奇故事。《选择革命——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除了讲述女战们的长征经历之外,还着重揭示在二十世纪前半叶贫穷落后的中国的女性的社会地位。

作者简介

杨·海伦(Hefen Praeger
Young),现居美国加州,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现代妇女史和跨文化研究。曾于1979年到1992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执教。1995年到北京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并在美国加州帮助建联合国妇女组织。2002年在柏林参加第一届中国妇女问题欧洲论坛,论文《从民国时期的历史角度看中国妇女》2005年以中文和英文发表。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长征路上的新生儿
一、蹇先任和贺龙的婚礼
二、长征开始了,孩子何去何从
三、孩子突然生病了
四、草地、团聚、临产
第二章革命者,母亲
一、陈琮英和任弼时的爱情故事
二、血雨腥风中的孩子
三、挺着大肚子爬雪山
四、远征、远方、远远
第三章红小鬼
一、童年印象
二、红军来了
三、被清除出红军队伍
四、小鬼,快跟上
五、战友啊,战友……
六、红军不相信眼泪
第四章从士兵到医生
一、出走的大家闺秀
二、长征中的医护学校
第五章我们为什么要参军
一、“党就是我的家”
二、“我怎么能解放自己”
第六章女战士们的工作
一、谁说女子不如男
二、女人的天性
第七章红一方面军的女战士
一、通往瑞金的道路
二、长征开始了
三、不爱男人只爱枪
四、最困难的时候
第八章未走完长征路的女红军
一、“你这个小鬼还活着”
二、战士、囚犯、保姆、老师
三、“宁愿死也不愿意当你的老婆”
结论
采访注释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当她的外婆去世后,她的弟弟蹇先为回家参加葬礼。两个年轻人一起讨论那些从报刊杂志中学习来的进步思想,并且决定将理想付诸实施。因为他们年纪还小不能入党,就参加了共青团组织。共产党和共青团都是组织青年进行社会活动的团体,都主张反对腐败的官僚,反对抽鸦片、反对妇女缠足。他们还鼓励缠足的年轻妇女放脚,这和起初缠足时一样痛苦。共产党还强调穷人要和富人进行阶级斗争,主张从肉体上攻击有钱的地主们。和世界各地所发生过的其他革命一样,改变人的发型成为一种认同的象征。清朝是由满族人而非汉族人所建立的,满人强令所有的汉族男人都要蓄发或留长辫子。如果把辫子剪断,就表示背叛朝廷,会被处死。当清朝灭亡,民国创建时,男人们就剪掉头发,去掉这一臣服于清朝统治的标志。对女人来讲,发型象征着婚姻的状况。蹇先任是当时第一批敢于剪断长辫的年轻妇女,她们要为年轻妇女树立进步的榜样。然而,她剪掉辫子后却害怕回家了,因为肯定会遭到母亲的训斥。我从来也没有在不和母亲商量的情况下做过什么事情,但是这次我没有。剪掉头发后,我有两天都没有回家。母亲非常着急,她找到我时发现我的辫子没有了,非常地生气。我的弟弟为我帮腔说:“过去所有的男人都留辫子,可最后他们都剪掉了。妈妈,将来你也会把你的辫子剪掉的。”她的父亲越来越担心孩子们的活动了。他告诉先任:“下次你要做什么事情,必须先告诉家里。”父亲还告诉别再抓地主及其家人了,不要再喊革命口号了。父亲还禁止她参加当地的革命活动,而且不再让她到县城上学,严禁她参加“反对当地土豪劣绅的激烈斗争”。父亲告诫她说:“你们小孩子懂得什么?别再跟着别人四处喊闹。你如果想学习,我来教你”。

后记

非常荣幸能借本书出版之机来感谢所有那些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帮助和支持过我的人!同时,我的内心非常惶惑,担心会有所遗漏。在此本人谨向那些明知此书为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所资助、在毫无酬劳的情况下依然为本书的写作奉献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书是基于当事人的口述而写作的历史著作,因此书中自然包含了许多人,既有那些受访者,还有许许多多以不同方式提供过各种不同帮助的人们。本书在采访过程中得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出版社、北京电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宋庆龄基金会以及广州、南昌、南京的军方历史学家的帮助;还得到湖南长沙、贵州遵义、毕节、云南的昆明、丽江、中甸等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当地政府对外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帮助。    在逐段翻译本书的访谈记录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北京我所居住的公寓、在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斯坦福大学、还是在帕罗奥多我和朋友的家中,我均得到愿意说中文的学生、同事和朋友们的无私帮助。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帕罗奥多成人学校的创作班的成员们的帮助。我在北京居住13年后于90年代重新回到英语环境中,两个写作小组的成员非常仔细地帮我订正了书中的语言和概念。斯坦福大学的人物传记研讨班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很多宏观与微观上的启发。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和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更是为我提供巨大的帮助与便利条件,允许我使用那里的图书馆和空间来从事写作。    我要向以下几位友人表示由衷的谢意!温冬暖(下文人名均为音译,不再一一标明)帮助我从事这一研究计划。黄惠春、蒋清年和严景唐为我提供了许多默默的帮助,从而使得这一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变得更加清晰可见。王卫华、陈景俊和冯小明帮我一起采访。莎莉·阿特塞罗斯(Sally Arteserlos)从一开始便相信我所从事的研究非常有意义。玛丽莲·杨(Marilyn Young)很早便给予我鼓励。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柯临清(ChrisGilmartin)和安妮特·鲁宾斯坦(Annette Rubinstein)自本书开始创作的阶段便与我一起阅读并讨论访谈记录的翻译。    帮助我一起从事费时而且时常令人懊恼不已的翻译访谈记录工作的有:王卫华、李英红、胡春、洪锦宜、王振华、钱蒙、韩培、陈澍、易海宁和李勇。    斯坦福大学的玛丽莲·亚隆(Marilyn Yalom)引介我参加了人物传记的研讨班。这个研讨班是由黛安·米德尔(Diane Middlebrook)和芭芭拉·巴布柯克(BarlDara Babcock)创办的,后由伊迪·盖乐斯(Edie Gelles)主持的。东亚研究中心的范力沛教授和杜彼得(Peter Duus)、康无为(Kal Kahn),戴慕珍(Jean Oi)、傅得道(Ted FOSS)、海伦·奈维斯(Helen Neves)、潘仪华(Connie Chin)等诸位教授为我提供了办公室。    苏珊·米里格登(Stlsan Rigdon)是本书最为忠实的支持者,她在本书写作的中途与我结识。她非常慷慨地奉献了无法计数的宝贵时间仔细阅读本书的全部初稿,提出许多宝贵的质疑意见和建议。还有许多其他友人:葛希芝(Hill Gates)、柯临清(Chris Gilmartin)、贺萧(Ga订Hershatter)、高彦颐(DorothyKo)、梅尔清(Tobie Meyer—Fong)和申晓红分别奉献自己的宝贵时间阅读书中若干段落。    陈宇忠、黄冰莹和黄开蒙等人奉献出她们宝贵的时间、精力与智慧来帮助我获得本书所使用的图片的许可和翻译。巴里·陶(Barry Tao)利用早上上班前非常宝贵的时间帮助我解释地图,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清楚明白。    虽然有以上诸多友人的无私帮助和辛勤劳动,但书中所存在的诸多纰漏与疏失均由本人负担全责。    在本书写作过程,我最感亏欠的人,除了那些讲述本书故事的红军女战士们外,就是王卫华和杨孟东。卫华为本书的完成奉献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热情,即使在她最为紧张和疲劳的时候,她都非常幽默,始终保持着具有感染力的热情。我非常珍惜我们互为师友、一起共事的那段美好的记忆。另一位我要感谢的、“没有他便没有本书”的人,便是我的丈夫杨孟东。他能熟练掌握多国语言,精通多种中国的方言。在本书写作的漫长过程中,他始终如一的耐心、对历史细节非凡的洞察力与关注,以及对这一研究持续的支持和研究方法上的启发,还有无数次严谨写作了一整天后美味可口的晚餐,可以说,没有他所作的这一切便不会有本书的诞生。    最后,向本书的译者朱晋平先生、王立礼教授(第八章)、朱晓萍女士(第三章)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罗敏博士校对全书的译稿。本书的中文版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出版,深感荣幸,谨向积极促成此事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表示由衷的谢意!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除了运用女战士们自身的语言讲述了她们在长征中所经历的非同寻常的冒险外,敏锐的读者还可以从书中发现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比如退伍女战士们各自不同的军旅生涯,已经消逝的农村日常生活的场景,关于是否缠足在家庭中所引发的斗争,以及在中国集体文化氛围中集体与个人、男女之间巨大的差异与鸿沟。  ——美国《科学与社会》(Science and Society)杂志杨女士的大作记述了那些参加过长征——这一至今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史诗——的女战士的经历与回忆,既丰富又改变了我们关于长征的许多看法。通过了解这些女战士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对长征有了更为丰富的、更为人性的、更加可信的理解。本人强烈推荐此书。  ——著名汉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范力沛(Lyman Van Slyke)

编辑推荐

《选择革命:长征中的红军女战士》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选择革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红军长征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书中的故事令人深深感动,特别是从一个外国人笔下写出来。
  •   女人参与战争,必然经历比男人要多得多的磨难。本书记叙了这样一群了不起的女人,读了之后,让人对她们肃然起敬。作者也是怀着崇敬去采访她们的。但作者对她们毕竟陌生,加之语言的障碍,所以总的说来,对她们的记叙仍属浮光掠影。而且,稍嫌零碎。不过,做为一名外国人,能写成这样,也算不简单了。
  •   了解一下中国近代革命女战士的作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