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学员关注的社会问题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作者:叶庆丰 等编著  页数:2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对近年来中央党校广大学员在学习期间提出的有关社会建设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的研究和思考。本书力图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使之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探索性和理论性。

书籍目录

导语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深化教育改革,着力解决上学难和教育不公问题.  (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二)教育不公的主要表现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  (三)努力做到全国城乡人人有书读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问题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  (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完善就业援助制度  (四)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  (五)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六)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与原因  (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三)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四)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五)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  (四)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当务之急是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新医改方案:何时才能真正实现  (三)我国医疗卫生问题的新挑战:艾滋病问题六、努力破解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题  (一)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二)规范和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三)着力改善特殊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七、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构成状况  (二)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应当是橄榄形结构  (三)形成橄榄形社会结构的关键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四)正确认识和评价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八、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努力化解社会矛盾问题  (一)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关系  (二)我国利益关系的现状和特点  (三)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的方法和途径九、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二)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新格局  (三)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解决“二元”结构难题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  (二)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打破二元结构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十一、统筹区域发展,努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  (三)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二、重视民族宗教问题,促进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和谐发展  (一)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在我国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  (二)促进民族关系和谐,调动各民族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  (三)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十三、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问题  (一)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建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十四、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问题  (一)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二)以科学发展治愈“城市病”  (三)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十五、推进社区建设。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问题  (一)完善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  (二)通过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发展社区自治十六、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问题  (一)社会组织的作用  (二)健全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促进其健康发展十七、正确认识和解决转型期的社会心理失衡问题  (一)社会心理失衡的表现  (二)社会心理失衡的原因  (三)适度引导社会心理,改变失衡状况十八、加快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促进社会性别平等问题  (一)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根源在于性别不平等  (二)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其他表现及原因  (三)加快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是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有效途径十九、重视互联网新问题,加强网络监管  (一)网络社会动员:一种新的社会互动形式  (二)由“绿坝”看互联网监管问题二十、发挥志愿者队伍作用,促进志愿组织健康发展问题  (一)我国志愿者队伍的发展  (二)志愿者与志愿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建立和完善促进志愿者、志愿组织及其活动的发展机制后记

章节摘录

  (二)教育不公的主要表现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  教育不公是近年来我国群众反应极为强烈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努力解决教育不公问题,使全体人民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工.教育不公的主要表现  我国本来教育机会和资源就不足,但是,这有限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和使用又是相当不合理的。教育不公平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无法——列举,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  第一,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据统计,2002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的总额为5800多亿元,其中的77%被用于占总人口不到40%的城市,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得到23%的教育投资。2000年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26年,其中城市人口为9.80年,农村人口为6.85年,城乡差距为2。95年。农业人口中低学历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非农业人口:前者小学以下学历人口的比例是后者的3.2倍,初中学历人口比例是后者的1.28倍。而非农业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农业人口,其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人口分别是农业人口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这种差距反映了学业结果中城乡间的极大不平衡。  第二,区域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目前,我国某些地区和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西部贫困地区仍未完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实现全面覆盖适龄学童是义务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然而,这一要求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虽然2000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基本实现了“普九”,京沪等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已接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但在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九”的任务还很艰巨。有关数据显示,到2005年底,云南省的“普九”人口覆盖率为86%,西藏的比例更低,只有59。4%。另一方面,农村初中生辍学流失现象出现严重反弹。2005年初中生辍学率超过3%的县全部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还有10,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央党校学员关注的社会问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希望他们能切实关注。
  •   光看目录觉得很好,结果内容只是罗列,有些甚至是不全的和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看来,党校学员也不全是实质货。
  •   内容尚可,书的装订质量不是一般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