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作者:(美)约翰米勒一怀特,戴敏 著,邢爱芬 译 页数:373 译者:邢爱芬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奥巴马执政后的中美关系应对共同挑战》主要内容简介:也许是因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伊拉克战争的被动使美国变得明智,或许是美国面临的困境使美国人民选出了一位明智的总统。不论哪种说法,美中关系都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和政治的最重要的外交关系。
作者简介
约翰·米勒-怀特(John Milligan-Whyte),美中合作基金会、美中伙伴关系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US-China Partnersrtip)执行主席,核心资本投资公司董事长,米勒-怀特与史密斯事务所(Milligan-Whyte&Smith)高级合伙人。由于在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信公司案例中的杰出表现,该事务所获得了2002年度《亚洲金融法律评论》并购交易杰出成就奖。
约翰·米勒-怀特曾任美国律师协会国际再保险清偿、破产委员会副主席,美国国家保险总监联合会、恢复与清算委员会副主席,修改《联合会保险业者监督、恢复、清算行为法则》分委员会委员,《百慕大财政部保险、再保险和破产法》改革顾问委员会主席和《百慕大法律改革委员会破产法》分委员会主席等。他是奥地利strasburg国际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国际辩护律师协会(IADC)会员,北京大学名誉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名誉顾问,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中心高级顾问,并担任若干企业及证券、保险公司和对冲基金的董事。
约翰·米勒-怀特197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获政治哲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皇后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奥斯古厅法学院(Osgoode Hall Law School)公司金融与国际税务法学硕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法学院研习管理、金融及法律专业研究生课程。他参与合编、合著了1989年美国律师协会出版的美国、英国、百慕大法律教材《国际再保险清偿与破产法理论与实务》。他写作出版的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对美国、英国、百慕大再保险合同与代理机构、仲裁、诉讼、破产等相关法案进行了比较,对再保险市场的棘手问题进行了道德分析,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法。1987年,他建议并推广针对量化要求使用精算估测的方法来提高再保险公司清算效率,这一创新举措至今在很多案例中被借用。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应对共同挑战:和平共处原则的现实主义序言第一部分 中国的独特模式: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之梦 第一章 美中两国在亚洲利益的战略趋同 邓小平是最启迪美国的21世纪外交战略家 美中两国利益的战略趋同 对美中两国高级将领和政治家们的外交政策建议 第二章 和谐社会的挑战:实现崇高正义与仁爱 中国的“和谐世界”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什么 中国五千年来对和平的追求 19世纪、20世纪和21世纪中国的外来侵略 中国如何实现“和谐世界”的梦想 美中两国的言论自由 美中两国的人权 美的伪善:西藏问题和美国南部邦联 美国对台湾和古巴的伪善第二部分 美国的独特模式:普遍人权与崇高正义之梦 第三章 美国理想之挑战:实现崇高正义与仁爱 自由与控制的社会演进 大航海带来的陆上演进 在灭绝性武器和科技时代,美国民众能否安全地掌管社会最高权力 自决权与美国创建的权利社会 美国哪里出了问题如何才能在21世纪获得成功 美国的经济力量 美国对军事力量的运用 第四章 人类会从地球上毁灭吗 在灭绝性武器和科技时代,人类如何自我管理 美国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会从地球消亡吗 乔治·华盛顿和邓小平给各自国家的建议 作为人类理想的美国理想:华盛顿的“典范”与杰斐逊的“标志” 19世纪的林肯模式:家和万事兴 1961年肯尼迪模式:美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 1963年的肯尼迪模式:“非美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追求真正的和平” 肯尼迪和邓小平真正和平的目标 通向和平之路:共产主义集团内部的结构性变化 将政治和经济体制强加给他国的动机 避免干涉他国自决权 为达成世界法律的新努力 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通过调整小而重要的分歧为别国树立榜样 战争思维 和平思维 美国保持经济、军事和道德力量的挑战第三部分 2008年美国主要总统候选人的外交政策观点 第五章 21世纪美国民众能拥有什么样的政府 在灭绝性武器和科技时代美国的竞争性外交政策模式 自由议程 一个亟待出台的21世纪议程 巴拉克·奥巴马:重塑美国领导地位 约翰·爱德华兹:重新进军世界——道义领导地位的回归 希拉里·克林顿:安全与机遇 约翰·麦凯恩:一个新的民主国家联盟 密特·罗姆尼:在新的全球挑战中崛起 比尔·理查森:新现实主义——一项现实的、有道德原则的外交政策 迈克·哈克比:反恐战争中的首要问题 鲁迪·朱利安尼:“走向真正的和平:运用国际体系捍卫文明、击败恐怖主义” 美国人正在弃绝“说一套做一套”违反道德威望的行为吗 21世纪美国内阁选举中的共识民主 民主共和两党的基本任务:真正致力于美中伙伴关系 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做法及对美国未来的选择:军事力量还是道义兼军事力量第四部分 基于冲突原则的美国传统对华政策 第六章 美国军事力量的局限 道义力量在美国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美国再次成为“道义警察” 反恐战争对美国道义力量的冲击 道义标准或军事力量 军事外交和威胁恐吓 荒唐的军事权威 美国总统的单边外交 美国需要道义外交 零和博弈战略的失败:强权的愚蠢 第七章 基于冲突原则的美国传统对华政策的局限 中国的和谐世界之梦:谁都能使世界和平运转吗 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仍将继续囿于谬见吗 因果的两难:制约政策和冲突原则的危险性 美国的决策者、学者和媒体对中国的传统看法 布什政府对中国的思维定势及其对华战略 “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之侮辱或是“负责任的大国”之外交 财政部长保尔森的最好最精明的零和博弈策略的失败 保尔森“共赢”的“透明的特洛伊木马”外交:诡计还是错觉 改变对华政策的目标会带来美国需要的结果 改变对华政策对实现美国目标至关重要 新的最好最明智的真正共赢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奥巴马一拜登模式: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负责任的大国”的概念 詹姆斯·贝克模式:中国不取代美国换取美国不遏制中国 美国新观点:接受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和平发展 美国需要与中国建立真诚的伙伴关系,美国民众能否接受 第八章 基于冲突原则的美国传统亚洲政策的局限 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制约”中国还是与之结盟 美国忽视了亚洲和亚洲人关切的事情 一位亚洲专家对美国在亚洲势力的看法 美国的傲慢和对亚洲事务的忽视 美国引发不必要的灾难性战争的危险 美中两国长期的安全选择 美国在亚洲主导地位的衰落 ……第五部分 应对共同挑战:整合美国的独特模式与中国的独特模式 第九章 理解其他文明价值的超凡魅力 第十章 两种社会模式和谐共处的魅力 第十一章 和谐世界中人权的道德力量 第十二章 美国选择成功抑或失败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些书填补了中美关系中相互交流与理解的重要空白。约翰·米勒一怀特正是整合中美关系所缺少的人,用美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释美中问题的人。 ——中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王光亚 这些书阐述了许多新的重要思想。约翰·米勒一怀特作为一个美国人,能够从美中两国的立场畅所欲言,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中国驻美国大使 周文重 这些书里面的观点我看了很受启发。它所讲的美中新型伙伴关系和一般美国理论家不同。至少有一条我认定,它讲的就是中国和美国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为了维护美国和中国的利益,这两个国家应该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这个新观点我想我们能接受。 ——中国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 王茂林 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和主流的经济学家永远也不大可能跳出旧有的思维模式。因此,从宏观视角来考察,约翰和戴敏打破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零和博弈,确立彼此合作的双赢模式,不仅立意高远,且在理论上堪称新的学派,需要特有的政治和理论勇气。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郗润昌 我同意书中以博弈论为基础的理论,即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如果不能确保双方或对方的成功,便都不可能在21世纪取得成功。 ——美国国会前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 汤姆·兰图斯 这些书所建议的观点和理论将使美国的外交政策转向中国。美国外交关系理事会或美国智库机构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书,提出这样的理论,因为“我们都是来自于同样的背景并用同样的方式思考”。 ——《纽约时报》前总编辑 西摩尔·塔平 这些书是研究美中关系的“经典之作”。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及全球环境保护运动创始人 莫里·斯庄 这些书中提出在美中两国决策层建造一种新型的既有包容力又能进行合作的机制,是建立21世纪美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美国大使、前众议员 理查德·施威特
编辑推荐
《奥巴马执政后的中美关系应对共同挑战》:王光亚 中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周文重 中国驻美国大使 王茂林 中国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 郗润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美国国会前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 汤姆?兰图斯 《纽约时报》前总编辑 西摩尔?塔平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莫里?斯庄 美国大使、前众议员 理查德?施威特 中外点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