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文昊 页数:359 字数:350000
内容概要
他们是名声显赫、富甲一方的财富家族,他们各自经由不同路径踏上了财富之旅,演绎着一个个白手起家与“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财富传奇;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许多资本家族所面对的难题不仅仅是外部的险恶环境,常常还有意想不到的内部恩怨纷争……
书籍目录
“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是在二十世纪初崛起于江苏无锡的中国最著名的一个现代工商业家族。早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就曾有过这样的评价:“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1986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来自海内外的荣氏亲属时说:“你们荣家从整个历史角度来看,对发展民族工业作了贡献,是有功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从这些话语中不难看出,荣氏家族的事业成就和历史地位的确非同一般。
一 荣氏兄弟从四个洋石磨起家的内情
二 封建势力的一再阻挠和斗争的胜利
三 我父亲和伯父经营管理企业的特点
四 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发展历程
五 我进入荣氏企业上层组织的缘由
六 在内忧外患中寻求发展机遇
七 荣家企业所经历的几次危机的内幕
八 抗战胜利后的遭遇和应对措施
由官入商、兼具学人智慧和商人头脑的周氏家族
周家是中国北方最为著名的实业家族,其开创者周学熙与状元实业家张謇齐名,当时号称“南张北周”。周学熙的父亲周馥是李鸿章的得力干将,曾任满清王朝的封疆大吏。周学熙本人早年也曾跻身官场,尤其深得袁世凯的信任和器重,历任候补道、通永道、津河兵备道、长芦盐运使等官职,直至署理按察使。
一 我父周学熙弃官办实业的原因和经过
二 周学熙的一生及其所办实业
三 启新洋灰公司的初期资本和资方的派系矛盾
四 我们所知道的启新洋灰公司内幕
五 周学熙所办中国实业银行的兴衰
六 周志俊自述家世渊源与个人经历
聚兴诚企业集团与杨氏家族的恩怨情仇
当年在“川帮银行”中首屈一指的聚兴诚银行及其所属企业的创办者杨氏家族,其内部就曾轮番上演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这里不但有封建传统思想与资本主义理念的激烈交锋,更有兄弟之间为争权谋利而展开的种种内部倾轧,再加上官僚军阀的压迫,使得杨氏家族的事业不但未能完全如其当初所梦想的那样顺利发展,反而屡屡遭受挫折和磨难。凡此种种,至今仍然友人深省,值得后世引以为戒!
一 与众不同的聚兴诚银行
二 杨氏家族从一贫如洗到百万富翁的商业传奇
三 杨希仲学步三井、效法三菱的雄心及其失败原因
四 杨粲三接手整顿业务,另辟蹊径挣扎发展
五 杨季谦出面理事以至被迫出走的经过
六 杨氏父子兄弟的人生履历与个性特色
七 我所了解的聚兴诚银行曲折发展史
八 聚兴诚外国贸易部经营始末及其内部权力之争
刘氏资本集团及其领衔主演刘鸿生
刘鸿生是从买办转变为民族资本家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早年在英商开滦矿务局做煤炭推销工作,因其能够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经年累月到处奔波,为开滦煤炭打开了销路,故而深受英商赏识,二十四岁时即被提升为买办,人称“煤炭大王”。而他在发迹之后,并没有甘心为洋人服务,而是积极提倡国货,抵制外货,立志为“实业救国”做出贡献。
一 刘鸿生发家致富的经过及其身份的演变
二 从办工厂到办银行,经营手法与众不同
三 抗战开始,逃出上海奔赴重庆
四 在重庆筹划建厂,滇缅路上抢运机器
五 总经理变成了四大家族的小伙计
……
创办上海永安纺织公司的郭氏家族
从商业走向实业的山东苗氏家族
在东北实业界独树一帜的邵氏家族
在无锡首开创办纱厂先河的杨氏家族
揭开无锡六大资本家族的内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八抗战胜利后的遭遇和应对措施 抗战八年之中,外国帝国主义退出了中国商场的竞争,纱粉工业为后方衣食所需,我们内迁各厂利用机会,都获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一心从事于后方各厂的经营,与申、汉陷区脱却联系。在这个时期之中,为了取得经营便利,并保持战时额外利润,通过迁川和迁陕工厂联合会,与国民党政权和各级官僚斗争的事例较少,而转入于拉拢敷衍,以求相安无事。抗战胜利之后,美麦美棉充斥市场,在我国大量倾销。我们的面粉厂、棉纺厂受到挤轧,至不能喘气,力量薄弱的,不能免于亏本歇业。如芜湖的益新面粉厂,因不能开工而租给福新五厂经营,福新五厂亦因无利可得,反遭亏损,未及二年,即退租不做。美棉输入后,排挤了国棉的销场,压低了棉花的价格,以致农民减产棉花,在1948年和1949年,我国棉花的年产量低至一千万担以下,大大地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从事复厂,在抗战将近结束的时期,向英美订购了很多战后交货的机器,交付了巨额的定金。战事结束后,各国对机器的需要增多,供不应求,英美帝国主义厂家一贯地移花接木,将造成现货另自高价售出,而对于定货合约延不履行。所有交货延迟期间,原料物料增价以及工资上升,甚至罢工风潮等一切与买主无关的因素,都片面地将损失转嫁到货价之内,使我们计划失去平衡,无法推进,复工无期,受到严重的损失。 抗战时期,我们受到的损失非常巨大。申新系统,以申新一厂和八厂为最惨。其中申新八厂全部被炸毁,申新一厂北工场、布厂、办公室、工人宿舍、饭厅、货栈、物料间等几乎全部炸平,受伤工人三百五十余人,被炸身亡的有七十余人;而沪东的五、六、七厂损失亦极惨重。无锡三厂有纱锭七万余枚,为苏南最大工厂之一,被日寇用硫磺、火药、柴油焚烧,除了钢筋水泥的一座厂房之外,几乎全部被毁。各厂都长期停着工,其中申新七厂停工达到八年之久。面粉厂中,茂新一、三两厂亦全部被毁。我所主持的申新四厂、福新五厂部分,申新四厂损失了一千跹透平发电机和相配合的锅炉大部分、纺棉机两万锭全套、布机五百余台、漂染整理机全套;福新五厂损失了制粉机九千包的全套、第一工场五层楼的全部地板和相配的电动机共八百多匹马力,其他房屋机器被拆毁损伤的还不在内。按照国民党政府的甘美诺言,说是一切损失可以通过“盟军总部”向日本索偿。抗战胜利后,我们汇集人证物证,填好表册,列出清册,提请办理,却种种挑剔,提出一些不可能的条件,如要我们说出被劫机器现在日本何地存放及提供拆迁机关部队条据等,硬说我们的手续与规定不合,又拿出一大批英文中文表格,要我们重填。我们填好送去时,看出官方不负责任,请求由厂方派员赴日帮同根查,他们又说此案盟总调查,尚无眉目,暂缓派员。
编辑推荐
《民国的资本家族》可供读者阅读学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