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南通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1-12出版) 作者:南通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编
内容概要
《南通地名掌故》主要内容包括:南通市区名称考略、五山的古名、南通第六山――镶山、通州城门、北极阁、望江楼、市河十八桥和水关等。
书籍目录
序崇川区南通市区名称考略五山的古名南通第六山―镶山通州城门北极阁望江楼市河十八桥和水关濠河与吊桥长桥新城桥望仙桥涧桥起凤桥起凤街黄泥口子桥东门抽板桥南公园桥跃龙桥西被闸与西被闸桥陆洪闸查家坝和查家坝桥韩湘坝鲁家坝与“东门打老侯钟秀山―北五山范家花园十字街桃坞路濠南路西寺路南通城最古街区―寺街官地街中学堂街王家坝三衙墩巷育婴堂巷侯家巷石桥头胡家园胡家庵巷柳家巷武胜巷施家田西南营南关帝庙巷冯旗杆巷掌印巷三人巷惠民坊巷壮行巷鹰扬巷富贵巷锦绣坊马房角儒学前与义路丁古角仓巷把总司巷严家巷将军巷将军园保家野大门孩儿巷港闸区通州区海安县如皋市如东县海门市启东市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南通市区名称考略南通市滨江临海,远古时为汪洋一片,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沉积成一块块沙洲。沙洲并接与陆地相连,才有了今日的南通,而南通市区最早被称为胡逗洲(或作胡豆洲、壶豆州)。宋初成书的《太平寰宇志》中记载,在海陵县(今泰州),东南二百三十八里海中有一块名叫胡逗洲的沙洲。20世纪60年代南通历史地理研究者陈金渊先生按照这一记载提供的方位,结合地质地貌的考察,提出了胡逗洲的范围包括今南通市区在内,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认可。胡逗洲是南通市区最早的地名。记述胡逗洲始见于《梁书》,《南史》和《通鉴》也载有相同的内容,都载录了梁承圣元年(552)梁将羊鹍的军队等在胡逗洲近岸的船上诛杀叛将侯景的经过,记有侯景和洲上居民的对话,可见那时洲上已有人居。南通在有行政机构之前,先有兼掌军政的镇和军。史载唐僖宗乾符二年(875)狼山镇遏使王郢作乱,当时含狼山在内的市区有狼山镇之称。宋代南通地方志《通川志》记载,唐末以后本地由姚姓统治,东洲镇遏使姚存制之子廷珪统治时设东洲静海军,他开始筑城,城址在原通师一带,廷珪之侄彦洪继续统治时设静海都镇。南唐保大初设静海制置院,后周显德五年(958)正月,周占领后改为静海军。或镇或军,静海在五代时期是用得最多的称呼,与今南通市区大致相合。显德五年三月,后周升静海军为通州,下设静海、海门两属县。静海县的范围略同于今南通市区,通州的州治(州衙所在地)设在静海县内。静海县开始时有县治、职官,后来成虚设,至明洪武三年(1370)便撤省了,静海县至今还在柳家巷留下了县城隍庙的遗迹。
编辑推荐
《南通地名掌故》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