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常旭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常旭 编
内容概要
《铁血刘公传》坚持用史实说话,用翔实、生动、独家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刘公的人生经历和革命功勋,客观评价了刘公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并采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写法,力争做到形式新颖,语言精练,标题押韵,层层推进,引人人胜;记述了武昌起义真实的内幕,再现了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以刘公为首的湖北革命党人的铁血革命精神、历史首创精神和勇于献身精神,客观真实的记述,向读者再现出武昌起义的惊人内幕。深切感受到在刘公身上所表现出的大公无私精神、维护大局精神和憎爱分明的精神。
书籍目录
序 第—章 破锅刘家迁襄阳 数百年后创辉煌 一、穷得无奈思动迁 求得子孙宜繁衍 二、襄阳刘家人财旺 方圆百里名声响 第二章 少年立志兴中华 就读新学远离家 一、辛巳金秋十月时 刘公呱呱出生日 二、历经艰辛与努力 就读新学更如意 三、少年立志兴中华 求学报效国与家 四、经过游历开眼界 出国留学心更切 第三章 为求强国赴日本 编印书刊警世人 一、赴日留学得偿愿 谋求革命思路宽 二、刘公他乡遇故知 邹容异国结情痴 三、捐资印书革命军 回头警世醒国人 四、挈友邹容狱中害 写诗相悼激情来 第四章 邂逅相遇孙中山 更名入会皆有缘 一、东京偶遇孙中山 更名刘公结拜缘 二、首批加入同盟会 捐资报刊更可贵 三、成立铁血丈夫团 暗谋革命成骨干 四、弃学回国谋策反 返日被开心无怨 第五章 东京组建共进会 成为同盟行动队 一、整合国际国内力 东京建立共进会 二、遵守同盟会纲领 共进宣言更动情 三、先推刘公为鄂督 再任共进会舵主 四、关注国内形势展 回国筹备心方安 第六章 假捐道台筹两万 真助革命同志欢 一、刘公毕业把国返 共进重心国内转 二、表兄弟真情表演 父亲答应捐官款 三、善伯忽悠恰到点 父辈表态愿均摊 第七章 回家诓钱已偏颇 谁知到汉惹风波 一、同盟会巡游各地 拨款不均伤情义 二、武昌起义日益近 经费殆尽日趋紧 三、巧遇洪胜与楚藩 结下革命友谊缘 四、捐官之说在盛传 争论辩解辟谣言 第八章 革命同志结良缘 相濡以沫终身伴 一、相遇校花李淑卿 彼此仰慕顿生情 二、好友从中牵红线 同志终于结良缘 第九章 湖北革命空前旺 组织遍布城和乡 一、同盟会在海外香 湖北本土不怎样 二、规模组织三十几 后被共进文学取 第十章 聚共进文学之力 首义前推为总理 一、共进会成立较早 武昌首义成主导 二、刘公回国共进欢 革命形势稍好转 三、文学社成立更早 群众基础也较好 四、会社初期相处安 随着发展矛盾现 五、刘公四整会社力 武昌首义奠定基 六、统一指挥聚合力 刘公被推为总理 第十—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南湖暴动起义愁 一、南湖炮队自暴动 起义任务再加重 二、分析武汉之时事 起义首次被改日 第十二章 乌云压城城欲摧 制药失事事难遂 一、上海党人尚犹豫 武汉造弹备急需 二、总督全城捉刘公 金禅脱壳皆扑空 三、造弹失事事益急 搜捕名册弟与妻 第十三章 武昌首义之前夜 三位英雄却喋血 一、清军照册捉党人 刘公二改起义程 二、武昌清军戒备严 九日起义未实现 三、复基楚藩虽被抓 革命精神尤可佳 四、运弹食物来作掩 义士洪胜遇难关 五、清军残暴既荒诞 先驱大义又凛然 第十四章 武昌首义意义重 敲响清廷日落钟 一、面临严峻之形势 起义第三次改时 二、塘角燃烧进攻号 能让全城都看到 三、八营新军斗志昂 打响起义第一枪 四、占领楚望台军库 成立临时指挥部 五、元洪凶残杀义军 仓皇逃离出人群 六、炮队八标全起义 发挥巨大之威力 七、各路义军急密布 集中攻打总督府 八、汉阳汉口随起义 相继光复合民意 第十五章 湖北筹备最周全 首义成功是必然 一、革命组织趋健全 刘公整合终实现 二、革命党人埋头干 刘公任劳又任怨 三、运动新军为重点 武昌起义成骨干 四、高举救亡图存旗 团结人心聚合力 五、刘公捐款两万银 物资基础方奠定 第十六章 建立湖北军政府竞推元洪当鄂督 一、至今让人难置信 竞推夙敌当首领 二、黎元洪人面作秀 革命党犹蒙在鼓 三、十八星旗武昌飘 铁血精神万代照 四、静观革命之风向 元洪暗喜心若狂 五、刘公谦虚再忍让 正中奸人狼心房 六、黎汤勾结原形露 革命党人共发吼 七、刘公担任总监察 起草中国首宪法 第十七章 汉口汉阳保卫战 终因悬殊未实现 一、清军倾力伐武汉 展开两军大决战 二、革命军优势明显 敢让清军不往前 三、任命汉奸当指挥 暴露元洪心中鬼 四、黄兴赴汉来援助 力量悬殊失汉口 五、阅马场黄兴拜将 无力回天丢汉阳 六、黄兴元洪弃武昌 刘公振武斗志昂 第十八章 元洪弃城逃葛店 刘公死守武昌安 一、元洪仓皇逃葛店 打算进退保平安 二、刘公毅然挺身出 前嫌异见全不顾 三、继续革命精神扬 刘公誓死保武昌 第十九章 元洪为了排异己 赶尽杀绝堪称奇 一、大权在握元洪狂 刘公北伐回襄阳 二、中山无奈让总统 世凯施计收囊中 三、担心刘公羽翼满 暗杀未随元洪愿 四、暗杀未解元洪恨 改任刘公为顾问 第二十章 二次革命炮打响 刘公辞京破万浪 一、共进文学相斗激 元洪坐山收渔利 二、借刀杀人元洪高 弃车保帅孙武怊 三、积怨已久杀振武 谁料元洪自讨苦 四、教仁被杀案惊天 刘公离京为讨袁 第二十—章 帝制复辟皆胡闹 刘公护法掀高潮 一、为保皇权千万代 世凯当起皇帝来 二、元洪运来当总统 张勋复辟憾无穷 三、刘公联军鄂豫陕 护法威振三省天 第二十二章 积劳成疾殁上海 武昌伏虎埋忠骸 一、刘公抱恨离人间 父母抑郁命难全 二、多亏国共齐北伐 刘公忠骸方回家 三、国民政府元老拦 公祭公葬在武汉 尾声 附录一:刘君公事略 附录二:刘仲文先生事略 附录三:刘公——发出武昌起义信号的人 附录四:致北京稽勋局公函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 破锅刘家迁襄阳 数百年后创辉煌 清朝末年,襄阳刘家已是望族,被人称为襄阳的三大家族之一。可谁又知道,襄阳刘家原来也曾是破落之家呢? 一、穷得无奈思动迁 求得子孙宜繁衍 高山流月去无影,汉水东逝留有声! 元朝末年,战乱频繁,刘公的先祖在江西曾经到了上无遮雨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窘况。他们不想让刘家祖祖辈辈这样穷下去,于是就想到举家搬迁。明朝初年,刘氏先人便由江西迁至作为中国比较富裕的中原地区——湖北。 刘家曾被人称为“破锅刘家”,何以得此名呢?缘于刘氏祠堂内数百年来一直供奉着的一片破锅。 当年,刘氏先祖离开江西时,家境困顿败落,别无长物,而家中却有兄弟三人。至于搬到哪里,刘氏先祖心中也没有谱。 但刘氏先祖很有战略眼光,采取“赌”的办法,不将兄弟三人迁到同一个地方,而是分别迁至湖北的三个不同地方,以后总有一个地方的兄弟能够发达,其他兄弟在穷得没有办法时,也可以前来投靠他。于是,刘家老大迁到了湖北郧阳,老二迁到湖北襄阳,老三后迁到湖北沙阳。迁的三个地方,全部带有“阳”字,三“阳”开泰吗?他们坚信,太阳能够照到的地方,一定会有雨露,有阳光、有雨露的地方,一定会有利于万物茂盛地生长! 在动迁前一天晚上,父母坐在土炕上,刘家三位兄弟则席地而坐,与父母进行了彻夜长谈,骨肉之情,难舍难分。三兄弟发誓到一个地方后,一定要发奋图强,诚实劳动,发家致富,以后“苟富贵,勿相忘”,无论哪家富了以后,都要无偿地帮助穷家。听了三位兄弟的誓言,父母这也就放心了! 这时,刘家老二忽然冒出了一句话:“爹、妈,还有大哥、三弟,那我们以后怎样才能相认呢?” 刘家老二这一句话,却让父母犯了愁,母亲茫然地说:“是啊,富裕家庭的人们,分手时可以特制一个珍贵的信物,作为以后相认的凭证,而我们刘家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珍贵的礼物作相认的凭证呢?” 父亲渐感惭愧地说:“都怨我无能,到了妻离子散时,连以后相认的凭证都拿不出!”说着说着,父亲便流出了眼泪。 母亲无奈地说:“老头子,如果娃子们不嫌弃的话,我们就把唯一的破锅打成三块,兄弟三人各一块,作为三人以后相认的凭证。” 父亲接过母亲的话茬说:“我看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不过,以破铁锅为信物还有三大好处:一是不容易损坏;二是有象征意义,我们外迁的目的是为了吃一口饱饭;三是让兄弟三人破釜沉舟,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好好干,不要想到再回到这个穷地方!” 突然,老二又猛地站起身来,摇着头说:“爹、妈,这可不行,连家里唯一破锅都打成三块,以后父母在家如何吃饭?” 父亲拄着拐杖,徐徐站起身来,面带微笑,满怀希望地说:“娃子,这你就放心了,以后你们兄弟三人,哪一家富了还可以衣锦还乡,将我们老俩人接过去住呀!” 就这样,父亲拿起铁锅就往地下摔,也许是天意,锈迹斑斑的破锅立马就变成了大小基本均匀的三块,分与兄弟三人,每人一块,以便日后相认。 天刚蒙蒙亮,兄弟三人就恋恋不舍地离开江西的家乡,带着破锅,往各自要迁的地方走去…… 刘家老二迁至襄阳县东津湾汉江边的一个村落,这里地域宽阔,人烟稀少,土地肥沃。
编辑推荐
《铁血刘公传》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旨在深切缅怀辛亥革命先辈们致力于中华振兴、民族复兴的光辉业绩,表达对辛亥先烈爱国图强、勇于献身精神的崇高敬意,而刘公作为武昌首义的领导人、辛亥革命的元勋,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对激励我们发扬辛亥英烈铁血革命精神的一大重要人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开拓前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