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叶德英 页数:222
内容概要
1936年4月的一天,上海《申报》忽然在显著的位置,刊出了一条醒目的《寻找伍豪》的启事。这貌似寻常的寻人启事,实际上是国民党cc派特务头子张冲,奉蒋介石之命,放出的一个探测性气球。谁也没有想到,这则小小的启事,在不久之后,突然翻开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页。
这则启事,原来是张冲秘密与中共接头的工具,所图的是抗日大计。1935年后,中国局势发生巨变,日本侵略者继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侵略者不断膨胀的野心,严重影响到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蒋介石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他一方面表面对日和谈,私底下却在积极探求一条“外联苏、内联共”的抗日良策。1935年底,他派陈立夫带手下张冲去苏联请求援助。1936年初,陈立夫又指示张冲寻找共产党。
正当这些接触秘密进行的时候,“西安事变”爆发。张冲等与蒋介石一起,被张学良扣押。当时,张学良为了逼蒋抗日,提出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蒋身边的几员大将纷纷签了字,唯有张冲,深谙蒋的谋略,拒绝签字。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把张冲从陈立夫手下调到身边,由自己亲自领导,自此,张冲成为抗战中蒋介石联苏联共的秘密特使。
在张冲的努力下,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开始。在谈判中,他与中共谈判代表周思来结下了真挚的友谊,通过周恩来,他成功地把被斯大林扣为人质的蒋经国解救回国,蒋介石深为感动,放下了许多谈判条件,最终达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全国抗战的第四年,皖南事变爆发,张冲为保护周恩来得罪了蒋介石。1941年8月11日,38岁的张冲突然身患重病意外离世,张冲的死因众说纷纭,终成历史不解之谜……
作者简介
叶德英,女,大学本科毕业。1988年开始在全国多家报纸、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1998进入影视圈,先后担任北京有线电视台记者、北京电视台导演、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主编、北京电视台栏目主编、中央电视台导演等职。
2005年之后,叶德英开始历史纪录片的创作,并加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制作团队。随后,创作了许多部优秀的历史纪录片作品。其中,反映邓小平在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纪录片《四天与四十四天》,荣获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纪录片长片优秀作品奖,反映20世纪30年代谍报战的系列纪录片《红色国际特工》,荣获第27届纪录片星花奖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寻找伍豪
第二章 秘密接头
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四章 受命于蒋介石
第五章 重续前缘
第六章 西子湖畔的秘密交谈
第七章 蒋经国归来
第八章 安危与共
第九章 风雨同舟
第十章 面见斯大林
第十一章 西北大通道
第十二章 保卫周恩来
第十三章 死亡之谜
章节摘录
怀南先生在汉口时,真是异常的忙迫。在太平洋饭店开了两个房间,客人日夜不断,没有会客的时间,随来随见。除了谋职的以外,大都是政治人物,以及苏俄驻华大使馆人员。最特殊的人物,是中共的代表周恩来、第三国际代表潘汉年二人。怀南先生常常陪同周恩来去晋谒蒋委员长。有次我陪着怀南先生在武昌轮渡码头等候周恩来,到了约定的时间,还看不到他的人影,非常的焦急。直到下班轮渡开到,我终于在人群中寻到了周。张、周二人会面以后,立即赶往蒋委员长官邸去。然而,武汉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之后,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形势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共产党在抗战之后发展壮大了的队伍。作为国民政府的一员,作为委员长的亲信特使,他自然明白委员长的心思,委员长害怕共产党的势力强大后,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但是,张冲又亲眼看到一些事情,让他难免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当年他去视察延安的时候,曾经亲眼目睹许多青年学生千里迢迢,像着了魔一样奔向延安。国共合作后,张冲又看到,许多工人、农民、青年学生,真诚地拥护共产党,共产党在许多地方,简直一呼百应。 张冲还曾听说过一件事情,这件事让他对共产党有了深刻的认识。 那是1937年10月,延安召开了一个万人群众大会,公审枪毙了一个名叫黄克功的共产党团级干部。黄克功参加过长征,他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年仅26岁的他,就当上了团长,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担任第六大队队长。当时,他痴迷地爱上了在延安的一个女学生,当他在延河边向这位女学生求婚时,由于女学生委婉地拒绝了他,黄克功恼羞成怒,竟然失去理智,扣动扳机,打死了这个女学生。 后来,英国的记者客观公正地报道了这次公审大会,称赞中国共产党浩然正气、纪律严明,因而深得民心。 张冲认为:与腐败成风、官官相护、勾心斗角的国民党军队比,共产党的军队军纪严明,领导干部廉洁奉公,他们爱护老百姓,与百姓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这样的军队,能不发展壮大吗?
编辑推荐
尘封历史独家揭秘 蒋介石身边神秘的特务,解救蒋经国的第一功臣。 周恩来念兹在兹的老友,联结国共两党桥梁人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