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智囊高参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文昊 编  页数:35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昊编著的《蒋介石的智囊高参》依托文史资料这个著名品牌在史林独树一帜的资源优势,努力开拓历史当事人的“亲历、亲见、亲闻”的特色,以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披露鲜为人知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介绍历史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和趣闻轶事,熔历史与人物于一炉,从敌、我、友各方的独特视角,荟萃世间百态,解读人世沧桑,《蒋介石的智囊高参》记述了从封闭落后、战乱不断的旧中国走向光明的新中国的历程。

书籍目录

第一章妙笔生花,御用“文胆”陈布雷
一、我的舅父陈布雷
二、先兄陈布雷杂忆
三、陈布雷的自全之道和难言之痛
四、利用经济情报观察政治动向的奥妙
第二章舞文弄墨,反共先锋戴季陶
一、我们所知道的戴季陶
二、从革命到复古的蜕变
三、戴季陶为何砸瓶子?
四、戴季陶与南京考试院
五、戴季陶自杀真相
第三章借力使力,后起之秀朱家骅
一、我所知道的朱家骅
二、朱家骅的发迹及其他
三、导演“向领袖献九鼎”的丑剧
第四章宠幸不衰,“得意的政客”张群
一、政学系的后台老板
二、为蒋介石图川积极奔走
三、与王缵绪围绕四川省政的争斗
四、妄图争取卢汉建立西南反共基地的阴谋活动
第五章呼朋引类,政学系群丑揭秘
一、杨永泰、熊式辉和“新政学系”的崛起
二、杨永泰的政治图谋和军事野心
三、蒋介石对杨永泰特别宠任的关键
四、CC系反对杨永泰的一幕
五、杨永泰被刺内幕
六、黄郛与亲日卖国的《塘沽协定》
七、《塘沽协定》亲历记
八、政学系在东北接收问题上的如意算盘
第六章南北财神,经济高参面面观
一、随缘善变,陈光甫“押宝”蒋介石
二、入幕蒋家的“北四行”财阀吴鼎昌、钱新之
三、张公权临危受命出掌中央银行
四、敢于政治投机的买办资本家虞洽卿
五、关于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内幕见闻
第七章变节投敌,叫嚣反共的叶青
一、大难不死,改弦更张
二、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
第八章倚洋自重,仰人鼻息成泡影
一、国民党政府军委会顾问处的起源与演变
二、民国时期几个军校的外国顾问
三、国民党军队中的美军顾问
四、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美蒋勾结的内幕情况
五、我所知道的德、英、苏军事顾问
六、蒋介石聘用的四届德国顾问
七、德国军事顾问团在中国
八、蒋介石对德国顾问的幻想
九、关于“合步楼公司”的片断
十、意大利顾问与国民党中央航校五期甲班

章节摘录

  陈布雷出身于新闻记者,英气早发,笔露锋芒。  自追随蒋介石之后的二十二年间,凡是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发布的重要文电,几乎无不出自其手。他长期参与国民党中枢机要,出谋献策,常能提出预见性的政治见解。蒋介石对他深为倚重,外界更是把他视为“辅弼重臣”,推为“当代完人”。但他自己却不止一次地对亲近的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并多次告诫后辈:“我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从政,以至不能自拔。政治这东西不好弄,你们千万不要卷到里面去。”陈布雷曾说:“政治实在是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或许正是这个“东西”使他最终选择了自杀之路……  一、我的舅父陈布雷  曾经担任重庆国共谈判中共代表团顾问的冯乃超,1979年10月建议我给陈布雷写一篇传记性的文章。他信上说:“你对陈布雷比较熟悉,找资料可能有较多的线索。为这一走错了路的知识分子写个传如何?给蒋介石拿笔杆子,想来不会愉快,我不知什么原因,似乎觉得他当时是感到痛苦的……对中国老一辈的知识分子的分化过程,应作一番客观的分析,单看进步的一方面的人们是不够的。”四个月后,他给我的信中又提到此事:“《民国史》编写的任务,我想各校都有分担责任。《陈布雷传》你独立写一篇何尝不可?要有决心上图书馆(报库)里泡一段时间。这样也可能是一种锻炼。”  可是,我却迄今未能完成这个任务。布雷先生虽是我的舅父,我的父亲翁达(祖望)在陈的身边担任秘书工作多年,但我对陈了解不多,不深透,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这几年中,我写过几篇有关陈布雷的短文,发表后引起相当普遍的注意,但全面性的传记却一直未敢动笔。现在,我就权以本文替代那至今未能完成的陈布雷传记的撰写任务罢。  写了一生文章,却无著作传世  陈布雷是一个文人,“一介书生”,一生写了很多文章。二十二岁(1911年,宣统辛亥),他方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即就任上海《天铎报》撰述。当时规定的任务是,每天写短评两则,每十天写社论三篇。以后,他在上海《商报》任编辑主任时,写的文章更多。在《天铎报》时,一部分评论用“布雷”署名;后来在《商报》写的社论,则大都改用“畏垒”署名。可是到了后半生,他主要是为蒋介石代笔写文章,用自己的名字写的文章就极少了。偶有,多半也是为至亲契友写的寿序、悼文之类。这本《回忆录》是从他1890年(光绪十六年)出生写起,到1939年五十岁(虚岁)为止,以年为经,以事为纬,记述了他家庭生活、求学经过以及办报和从政的经历。原稿是用老式红格十行本墨笔写的(他习惯用这种簿子)。分两册:第一册是1936年夏他在庐山写的,写到1921年;第二册是1940年在重庆老鹰寓所养病时续写的(正是他五十生辰后一年)。出版时合成一册,二十开本,共九十五页,约七万字,还附了十帧照片,人们可以从这一本《回忆录》约略了解他的一生,可惜写得早,抗战胜利后就没有接续撰写,以致不能包括他一生最后九年的记录。《回忆录》前,陈夫人王允默写的“前记”中,虽述及“至五十岁以后所记,以及论文、书札、小品等作,亦在整理搜集中,一俟有成,即当陆续付梓”。但后来很快全国就解放了。据我所知,陈夫人对陈一生中发表的重要文章,大抵剪贴成册(据说有两本)。同时陈自己从1935年3月起,天天都写日记。未尝中辍,到他去世为止,也有十三年半,十行簿至少得几十本。这些材料,在“文化大革命”抄家风中全被抄走,一度以为已经散失。现已查明存国家第二历史档案馆。就史料说,应该是件幸事。因为这是第一手材料,不仅对研究陈布雷本人十分有用,即从研究中国现代史角度看,也是很有价值的。  孝父忠“君”  不少人说陈布雷的封建意识相当浓厚,这是事实。陈布雷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依仁府君有两个兄长。兄长生了一子(陈训正,字屺怀)二女;仲兄无子。依仁府君却有七子七女,陈布雷居长(后来过继给二房了)。陈对父母极尽孝道,事事向父请示。父有命,从不敢违。十四岁时,父命应童子试,尽管心里极不愿意,还是去应试了。十七岁时,他在慈溪县中学堂求学,奉父命转学于宁波府中学堂。次年,因故在宁中辍学,得友人介绍而投考浙江高等学堂预科,也是请示父命而成行的。1910年夏,是他结婚后一年,在浙高正科还未毕业,却值浙省议送官费生十名赴欧美。他得到了浙高老师、岳父杨逊斋(号敏曾,历史学家,后任北大国史教授)的赞同和鼓励,在已考国文、英文、数学三门主课后,由于父亲以家庭原因去信劝阻,他也就遵命放弃了这一机会。1911年6月,他在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在《天铎报》担任半年撰述,很快以长于撰论出名。当时,戴季陶创办《民权报》,叶楚伧创办《太平洋报》,陈陶遗接盘《申报》,都对陈有相约之意。陈自己不敢做主,请命于父。思想保守的父亲,认为上海“洋场”,非青年所宜久居。正值从兄参与发起创设宁波效实中学(1912年,即民国元年3月),所聘教师多是上年浙高毕业的同学如文科的董世桢(贞柯)、理科的冯度(威博)、王子让等。陈又从父兄之意,受效实中学英文、史地教员之聘,而放弃继续办报之机会。1914年7月,依仁公忽病故,遗子女多人,陈哀痛逾恒,且根据其父遗愿,毅然摆脱一切,家居达五年之久,专门经纪家务,并继父志处理家族事务以及乡里公益事业等。这同他个性格格不入,但还是一心一意地去做了。而且在父丧后两年中,还谢绝在甬兼课之约,显然还有“重孝”不出的用心。1916年,效实同事虑陈乡居苦闷致病,力请兼课,始每周去甬任课若干小时。直至1918年发妻杨氏以产后子痫症去世,始于次年辞去族中事务而去上海。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蒋介石的智囊高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