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志文化备要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曹子西 编  页数:834  字数:15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以曹子西同志为主编的几位常年在北京史志领域探索耕耘、学识广博的专家,合作编撰,历时两年,推出一部新颖、精粹、亲民的以论述北京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著《北京史志文化备要》(以下简称《备要》),为近年来竞相绽放的北京史志百花丛又增添了一朵雍容华贵、鲜艳灿烂、引人注目的花朵,可喜可贺。《备要》是一部比较新颖的专门撰著。它不是志书,志书的最大特点是资料性,是把历史事实如实地记述下来,直陈其事,述而不论。编撰者的倾向、观点主要是通过资料的描述过程体现的,不追求观点直接展示和论证。它的体例结构是“横排竖写”、“横分门类、以类系事”,多用篇章节目体。它不是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的特点是知识性。它的基本单元是条目,条目分大中小,大者可写数万字,小者只有百余字,“是书不是典”。但不论大条目、小条目,都追求有尽可能多的知识主题。知识主题的丰富性是衡量其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它的编撰方法是先按类计划条目,编书时又按条目字头的拼音字母先后排序。它不是史书,史书的特点是追求规律性,是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综合、研究,探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重在评论是非,褒贬人物事件,常用的手法是史论结合,夹叙夹议,以时为经,前后连通,左右相接。以事为纲,其主要内容是重大历史事件。以思为核,其思想观点即规律性认识,是史书的核心。它也不是辞书、词典,辞书、词典所追求的是知识的提示性,同样以辞条为基本单位,但辞条只要求说明是什么,不追求说明为什么,也无大中小之分,“是典不是书”。它虽然替代不了志书、百科全书、史书和辞书,但却把志书的资料性、百科全书的知识性、史书的规律性、辞书的提示性,尽其所能,熔于一炉。

内容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是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又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和现代化大都市。本书以表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北京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和兼收并蓄、异彩纷呈的北京城市建设文明成就为主要内容,并用简洁明快的文字编撰条目5100多个,共计150多万字。全书条目分类排列为13个部类:1.自然环境,2.建置沿革,3.历史事件,4.文物史迹,5.城池宫殿,6.坛庙寺观,7.府馆故居,8.园林景区,9.道路桥梁,10.代表建筑,11.民俗风情,12.人物纪略,13.方志综览;书后列参考书目及条目汉字笔画索引。各个条目的正文,取材严格,翔实可靠,着力反映北京史志典籍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现实生活中新事物的记述,则努力寻求相对稳定的东西,尽可能避免一时的“炒作”现象。全书大16开本,精装一册,便于使用与保管。    这部撰著既可供科研人员、专业工作者和各方公务人员随时查找所需北京有关资料而置于案头的科学工具书与学术资料书使用;又可作为休闲旅游和考察了解、认识北京的导引或进一步探索入门的亲民普及读物。尤其是在创建和谐、文明社会的今天,更加应当了解一点北京的传统史志文化与当前的文明建设成就,而《北京史志文化备要》一书,正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作者简介

曹子西,出生于现在的天津市武清县王庆坨镇。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校刊编辑、研究部科学视导员及科学研究处副处长、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北京史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文艺会会长,北京市地方志编委、《北京志》副主编。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瞿秋白文学活动纪略》,论文《盛唐诗歌与幽州》、《北京历史演变的轨迹和特征》等。《北京通史》(10卷,主编)获199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1994年北京市优秀图书奖,《今日北京》(5卷)获1987年金钥匙纪念奖、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书籍目录

新颖、精粹、亲民——《北京史志文化备要》序编撰说明条目分类细目 一、自然环境 二、建置沿革 三、历史事件 四、文物史迹 五、城池宫殿 六、坛庙寺观 七、府馆故居 八、园林景区 九、道路桥梁 十、代表建筑 十一、民俗风情 十二、人物纪略 十三、方志综览条目释文参考书目条目汉字笔画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溥仪被逐出宫 中华民国建立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仍留居紫禁城内,沿用帝号。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4日,黄郛主持国务会议,通过冯玉祥提出之修改清室优待条件,共五条:一、永远废除皇帝尊号,溥仪与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权利;二、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并特支200万元开办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三、清室应按照原优待条件即日移出宫禁,自由选择居住,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四、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五、清官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11月5日,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警察总监张璧会同社会名流李煜瀛,率军警进驻故宫,告以摄政内阁已修正优待条件,要求溥仪即日废去尊号,交出宫殿及印玺。溥仪全部接受,将国玺及宫殿全部交给民国政府。下午3时,溥仪及其妻妾并少数太监宫女,分乘汽车5辆移居后海德胜桥载沣之醇王府,由鹿派兵保护,这一辛亥革命的遗留问题得以最终解决。黄郛特传谕警察厅通知市民于次日一律悬挂国旗一日,以志庆祝。段棋瑞召开善后会议,1924年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明确地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反对帝国主义;召开国民会议,以反对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段祺瑞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则提出召开“善后会议”,以对抗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段祺瑞制定的《善后会议条例》,标榜以“解决时局纠纷,筹议建设方案”为宗旨,在他邀请的123名代表中,除孙中山外,几乎都是军阀、官僚、买办、政客、遗老和御用学者。中国共产党1925年1月22日发表《第四次代表大会宣言》,揭露善后会议“是要用军阀制度而借着帝国主义的帮助,以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孙中山坚决反对善后会议的召开,他领导下的国民党正式通过了不参加善后会议的决议。为了同段祺瑞的善后会议进行斗争,中共北京地区组织发动两次群众性的示威游行,同时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又组织五次讲演大会,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演讲,揭露段祺瑞的阴谋。1925年2月1日善后会议开幕时,由于国民党籍人士的抵制,不足全体出席人员的法定人数。这次会议是军阀、政客进行政治分赃的会议,在全国人民强烈反对下,会议无任何实际结果,于4月21日草率收场。国民会议促成会召开,1923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二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开国民会议,建设新政府。孙中山接受了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认识到中国祸乱的根源是军阀统治和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段祺瑞为对抗国民会议,策划召开善后会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北京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个规模浩大的要求召开国民会议反对善后会议的群众运动。1924年11月1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只有这种国民会议才可望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中共北京地区组织号召广大党员,动员他们所参加的群众团体投入到运动中来,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并组织五次演讲大会,李大钊等轮流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发表演说。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大学三院礼堂召开,到会代表200余人,代表了20多个省区、120多个地方的国民会议促成会,著名共产党人赵世炎、高君宇、邓颖超等出席会议。会议确定以联合全国各地国民会议促成会,促成国民会议召开为宗旨。会议期间,孙中山病逝,孙中山在遗嘱中把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列为革命两大目标,期望早日实现。1925年4月30日,北京的国民会议促成会被京师警察厅查禁,国民会议运动趋于沉寂。

后记

2008年,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三十周年纪念,又欣逢北京市新编地方志启动二十周年。《北京史志文化备要》(以下简称《备要》)这项学术成果,凝聚着市社科院文史学者和市地方志、市文博系统编撰专家两年来的辛勤劳动与团结友谊之情。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把它作为我们献上的一份礼物。同时,我们衷心地感谢市社科院和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在《备要》的编撰、出版过程中给予的资助,以及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与中国文史出版社给予的支持。我们衷心感谢段柄仁同志为《备要》写了一篇系统总结并予肯定的序文。经他指出,在本书中又补充了几条金融、企业、广播方面的事件,增编了一种“索引”。我们还要衷心感谢参与《备要》编撰、出版的所有同志和朋友们。参加《备要》的主要撰稿人有:尹钧科(“自然环境”、“建置沿革”)、王玲(“历史事件”古代部分)、赵庚奇(“历史事件”晚清、民国部分)、王彩梅及韩建识(“文物史迹”)、陈晓苏(“文物史迹”、“府馆故居”各一部分)、朱学文(“城池宫殿”)、张宗平(“坛庙寺观”)、李剑波(“府馆故居”)、魏开肇(“园林景区”)、于光度(近年新建及修复园林景点)、马丽生(“道路桥梁”)、李燕秋及胡世德(“代表建筑”)、田颖男(“民俗风情”)、赵惠蓉(“人物纪略”)、谭烈飞及韩旭(“方志综览”)、曹子西(“编撰说明”、“后记”及事件、人物等部类的一些补稿)、王超湘及李艳林、谢卫华(“条目汉字笔画索引”、“参考书目”)。成书之前,各部类原稿曾经过主编、副主编分头作的文字串改与审定。这在我们以及同每位撰稿人之间,形成一个合作交流、反复商讨、最后达到统一认识定稿的过程,而并不是简单拼合就可以完成的。

编辑推荐

《北京史志文化备要》既可供科研人虽、专业工作者和各方公务人员随时查找所需北京有关资料而置于橐头的科学工具书与学术资料书使用,又可作为休闲旅游和考察了解、认识北京的导引或进一步探索入门的亲民普及读物尤其是在创建和谐、文明社会的今天,更加应当了解一点北京的传统史志文化与当前的文明建设成就,而《北京史志文化备要》一书。正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史志文化备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