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中国文史 作者:陈胜河 页数:218
Tag标签:无
前言
现代的人们一生都要经过不少次的各种考试,其中以升学考试和求职应试最为普遍。由于考成第一很不容易,人们甚至把每年各省高考的第一名称为是“高考状元”,认为他们学识过人,可堪造就,将来必有一番作为。那么,古代真正的那些科考状元,是不是也都如此的出类拔萃呢?他们又是怎样的一些人?是具有精绝学问的才智之士?还是只会死啃书本的书呆子?是治国定邦的王佐之才?还是辅政安民的庸常之辈?他们的“智”有多少“转换”成了政治上的“智”?他们的“才”又有多少换转回了经济上的“财”?他们平日里如何为人处事?他们生活中又有哪些异趣怪闻?等等,这些都是近年来古装电视剧中状元频频出现,人们既很感兴趣又非常想了解的。 现在的高考状元每年要出几十个,而过去的科考状元每三年才出一个,从这个角度上说,他们可称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无人能比。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被看成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享受到当时顶级的殊荣:首先是朝廷举行隆重的放榜宣名仪式,当新科状元亮相时,自“公卿以下,无不耸观,虽至尊(皇帝)亦注视焉”。随后率领全体当科进士,出席皇帝御赐的“恩荣宴”。辞别皇帝出宫回府时,乘坐佩戴红花的高头大马,全城人争相夹道围观,如睹神仙。然后,姓名被镌刻上石碑,立于孔庙。从明代开始,朝廷又拨出专款,在新科状元家乡修建状元坊,使他们既荣于当时又传之后世。那种荣耀的程度,可以说是已经无以复加,正像宋代的一个文人所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其荣亦不可及也”。 状元们既能获得如此殊荣,是不是也确实具有异于常人的学识才能呢?纵观中国状元的整体。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历朝历代的皇帝和朝廷,是如何选拔到这些杰出之才的呢?这主要应该归功于古代的科举选拔取士制度。说起科举制度,过去人们曾有一种误解,认为这种选人制度脱离社会实际,禁锢人的思想,无法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其实,死钻经义、空疏呆板等这些科举弊端,只是有了八股文以后的事,而在此之前则完全不是这样。事实上,客观公正地说,宋代以前的科举考试,內容还是很宽泛的,唐代甚至还考数学和法律等,既重知识,也看能力。这样的各种考试,就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也不会被取消。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认清只是八股这种考试方法害误人才,而作为选才制度本身,其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甚至就是在现在也不为过时,升学考试制度和用人考试制度就是从它衍变而来。孙中山先生早年曾十分仰慕西方的文官考选制度,想引进中国,谁知经过研究才发现,这种制度竟然是移植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其实不仅英国,整个西方也是在借鉴科举制形成近代文官制度后,才大大促进了欧关资本主义文明。正因为如此,不少西方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可以说是四大发明以外的“第五大发明”。那么,在这种被外国人称为是“无可比拟的制度”下,经过逐级严格考选成为天下第一的状元,自然不会是过去认为的平庸之才。古人讲千人为俊,万人为杰,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俊杰。 科举制度起始自隋代,终止于清代末年,先后经历了1300余年。其间,包括李自成的大顺朝、张献忠的大西朝以及太平天国等,共产生过640多名状元,进士十万有余。在整个科举时代,中国的文官队伍主要就是由他们所组成。他们是这段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掌控着国家机器,操纵着当时官场,举凡政治的治乱,国运的兴衰,无不与他们息息相关。从某个角度上可以说,这些科举考试的优胜者,是科举时期1300余年历史的主要书写者,而他们之中的佼佼者:状元,更是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书记述了明清两朝状元的各种生平趣事,基本展现了古代状元的真实风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夺魁也就是考取状元时发生的离奇趣事,另一类是状元们在做官和为人处世方面各种有趣的事。明清两朝状元的趣事相对较多,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从本书您可以看到这些状元中,有的是因籍贯而夺魁,有的是走后门才成了状元;有的中状元前曾是要饭的花子,有的成状元后竟然考试交了白卷,等等情形,新奇谐趣,人所未闻,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时科场的万花筒。本书在强调可读性的同时,注重尽量做到“古为今用”,文中状元们在从政和做人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让您在读后能够掩卷沉思,生发无限的感慨,从中悟出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来。 本书精编了60余位明清状元的趣事,一人一文,所选故事类型不同,但大都概括了状元们的一生。所述除传说单标注外,都有史实依据。在叙述上注重与演义手法相结合,通俗而扼要,有趣而耐读,让您看后确实觉得解渴。另外,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一些与科举有关的知识,以及有趣的各类小故事等,让您在轻松中获得一些相关知识。本书集传奇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收藏性于一体,既可以作为消闲书读,也可以作为历史来读,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阅读本书不敢说大有可观,但确实可以让您做到开卷有益。 陈胜河 2007年10月
内容概要
《悲喜走红尘:趣事趣说明清状元》凭籍中国古代科举作依托,以趣奇谐异为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明清两朝状元的人生百态图,真实还原了他们各相迥异的本来面貌。精挑细选、耳目一新的内容,更全面、更具体的全集式的选题,使《悲喜走红尘:趣事趣说明清状元》相对于市场上的同类图书,所涉范围更加广泛和全面,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从《悲喜走红尘:趣事趣说明清状元》中你可以惊奇地发现,出乎人们以往的想象,状元们原来竟是这样的有趣,他们的故事也都是这样的诙谐,就连迂腐木呆的状元也常常总是庄谐相伴,让人忍俊不禁甚而是绝倒,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称是一群人生舞台上的“相声”大师!《悲喜走红尘:趣事趣说明清状元》集传奇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收藏性子一体,让您确实可以做到开卷有益并爱不释手。流畅通俗的叙述语言,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新颖独到的版式设计,给读者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空间。 《悲喜走红尘:趣事趣说明清状元》的编写,还曾得到了张倩的大力协助。张倩,大学在读,喜爱文史和写作,有作品发表。收集整理了部分状元的相关资料,参与了资料的组织和筛选,同时进行了一部分初稿的写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陈胜河,1961年出生,北京人。出生在自然灾害时期,长成在文革动乱之时,可说生长都不逢时。工作后自问学识过浅,考上大学学习中文和新闻。自幼酷爱文史,20余年来,发表各类作品数十万字,在报刊开过专栏,发表过连载,并有书《张令彬传》出版。曾在解放军总后勤部供职,后在数家文化公司担任图书审读、编审,现为自由撰稿人。
书籍目录
一、百怪成魁篇第一回 兆应皇梦成首魁第二回 蒙古俊士冠汉儒第三回 同母兄弟两魁元第四回 受辱发愤登榜魁第五回 意外获占龙榜先第六回 考场火灾助夺魁第七回 无意插柳获鼎元第八回 解元状元两巧得第九回 斗诗赛智夺状元第十回 “文曲星君”佑摘魁第十一回 文精绝违例成元第十二回 偶然占得天下先第十三回 明争暗贿成榜首第十四回 权贵赏识获文魁第十五回 诚实换得状元冠第十六回 应考一生终晚达第十七回 锲而不舍巧登魁第十八回 学跨两代始得元第十九回 “饽饽状元”苦夺魁第二十回 才夺首次“恩科”元第二十一回 天送奇书遣为魁第二十二回 险象迭生折丹桂第二十三回 险遭坑算终成冠第二十四回 治河一策定榜魁第二十五回 带病力夺“三元”归第二十六回 科场得运“捡”魁元第二十七回 险中取胜偶占魁第二十八回 得人相助获甲元第二十九回 警句助成天下魁二、千法为官篇第三十回 投河不降篡位君第二十一回 雄才豪饮双绝人第二十二回 拒托为国抡显才第三十二回 少年榜首拒反叛第三十四回 终生流放葬始归第三十五回 厄运如影伴一生第二十六回 忠直秉正一廷臣第二十七回 才高德薄祸自身第二十八回 欲挽狂澜忧愤亡第三十九回 国破身殉板荡臣第四十回 降新朝首辅遭诛第四十一回 得宠失宠一语间第四十二回 一生狂放十年官第四十三回 花甲魁后度牢冤第四十四回 少年科魁惩巨贪第四十五回 状元宰相斗和坤第四十六回 历事四皇俱荣宠第四十七回 偶得榜首奇失官第四十八回 周旋官场不倒翁第四十九回 两代帝师晚景凄第五十回 蒙族状元殉国难三、万态处事篇第五十一回 谋生求仕坎坷途第五十二回 “三元”笑说坐首席第五十三回 迂腐古怪别样儒第五十四回 浩气凛然镇鬼神第五十五回 醇酒美色讨生活第五十六回 折节权宦救良朋第五十七回 “花子状元”身世悲第五十八回 恶臣奸拒婚豪门第五十九回 岳父冷脸仆人助第六十回 秦桧后人忠良臣第六十一回 礼贤敬士小孟尝第六十二回 黑丑状元“美”孝子第六十二回 敬尊师长不附奸第六十四回 倚马可待急敏才第六十五回 文魁下海成商魁第六十六回 末科状元乱世人
章节摘录
第一回 兆应皇梦成首魁 在过去科举时代,读书人考中状元极其荣耀。他们被视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天子门生”,是国之栋梁,是道德和学问最高和集大成者。不仅可以“一举成名天下知”,而且立即被授予高官,职位的升迁也很快捷,不少人最后成为宰相或帝师,官居极品,执掌朝政,言出法随,权倾朝野;不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就连皇帝也是极度敬重和礼遇,这在中国古代至为难得,可谓荣于当时亦且传之后世。正因如此,人们都把考中状元即“金榜题名”,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快事之一(所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被认为是人生四大快事),也被不少读书士子视为最高理想和终生奋斗目标。然而,要在人数过千且高手如林的应试者中夺得第一名,决非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青灯黄卷数载乃至数十载寒窗苦读,具有相当精深超人学问,同时,还要具备临场灵活应变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即在有些时候,考场上的一些偶然因素往往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促成一些幸运的读书人意外成元,或在险中取胜,从而大魁天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