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作者:王宗仁 页数:2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公元1954年,开国将军慕生忠带领他的筑路大军,在世界屋脊上战斗了219天,修筑了举世无双的青藏公路,开辟了青藏高原的一个新时代。他是第一个把公路牵到西藏的人,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坐着汽车沿着公路走进拉萨的人,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王宗仁50年磨一剑,以这部苍茫磅礴壮阔凝重的报告文学,深情叙说“天路”开拓者们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为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群铁血硬汉的传奇,重新构建了一个英雄的神话。
作者简介
王宗仁,1939年出生于陕西扶风县,1958年入伍到青藏高原。历任汽车驾驶员、文化教员、组织干事、新闻干事,1965年调至总后勤部宣传部,任新闻干事,宣传组长,创作室主任。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出版作品41部,多次获全国全军文学奖。有4篇散文选人中小学语文课本。
著作《藏地兵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书籍目录
序章
我对开国将军慕生忠整整关注了50年。建国之初,他率领人马在世界屋脊上修了一条举世无双的公路。他悄悄地修成了青藏公路,公路通车后又悄悄地离开青藏高原。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故事再过一百年,也不会过时,不会老。青藏公路,开辟了世界屋脊的一个新时代。慕生忠是创建那个时代的主将。
第一章
修筑青藏公路之前,慕生忠曾两次进藏。
第一次进藏前,他特地照了一张相片,分送给几位要好的战友:“如果我死在那个地方了.这就是永久的留念!”
第二次进藏时,他没有照相,他没有死去的打算。他说:“我不能死。我要好好地活着,给西藏运粮,大家等着吃我运的粮食呢!”
第二章
慕生忠铁了心要修青藏公路。修路前他要用木轮车去探路,彭老总说,要探路就赶辆胶轮车,要不人家会说你是把木轮车抬过去的。
国家没有修青藏公路的计划,公路局就不给“尚方宝剑”。彭老总说,看来你那木轮车不管用,我这胶轮车也白忙活。这样吧,你写个报告我去找周总理,我就不信他们还能不听总理的话。这叫西门不开咱走东门。
第三章
十个兵,一个司令十个兵。说精悍也行,说单薄?许更确切。慕生忠已经满足了,这是彭老总批准才上高原的十个兵,是代表全军指战员修筑青藏公路的精锐队伍!慕生忠宣布所有的骆驼客都留下修路。
这下捅了马蜂窝。
他的镐把上用烙铁烙着五个字:“慕生忠之墓”——如果他死了,这镐把就是他的墓碑。
第四章
艾家沟口,是筑路队遇到的第一个“碉堡”。慕生忠脖子上挂着军用望远镜,站在崖畔,默默地望着沟底,把本来漫长的施工期浓缩成一句话:八天拿下它!
艾家沟口的蚊子喝人血吃人肉,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了成片成堆的肿疮,疼得痒得入整天浑身不自在。慕生忠防止蚊虫有绝招:格尔木自产的干柴棍似小萝卜。
慕生忠发现了纽扣花,她从寂寞岁月深处走来,灿然一生,无声无息。将军告诉同志:谁也不许踩了她!这是咱高原人自己的花。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章节摘录
我坐在他对面的一块石凳上,极不规则的石凳磨蹭得光溜溜,这是他的专座。20年前他的双目失明,出门不便,每天一起床就坐在石头上抽烟,一烟锅接着一烟锅,好像要把这个世界抽进这小小的烟锅里他才罢休。吃饭、喝水是家人送来。直到烟锅上的火星点燃了满天的星星,他才很不情愿地起身回屋。今天他把专座让给我,可见老人对我的厚待了。我俩都是青藏高原汽车兵出身,他在前,我在后。他早我三年上高原,军龄却比我多十年。 我寻到他容易么?在川北的这个深藏在大山里的山村,他像这小地方一样被外面的世界遗忘着。 每天他坐在石头上,总是呆望着一个方向:西北。他不会迷失这个方向的。自从小孙子告诉他方位后,他就把目光钉在了那个他曾经生活工作过十多年的青藏高原。 我说:你是青藏线汽车兵的前辈,执行了青藏公路通车后的第一趟运输任务,那个时候你们咽下的苦头经受的磨难肯定很多很多,不要说今天的年轻人,就连我这样晚你几年上高原的人也想像不出来。我太想知道那时候在青藏公路上开车人的情况了,我要把它写出来。你就详详细细讲给我听吧! 他拔出嘴里的烟锅,两只黑洞似的眼睛望着我。 “我要告诉你,那不是路呀。没有走过车,也几乎没有走过人。我们是第一批踏着这条路进藏的人马。汽车常常是两步一停,三步一歇,停下来是为了修路,歇下来还是为了修路。有时汽车还没有人走得利索,车轮前的路面上布满数不清的碎石,小坑。还不要说那些河流、雪山、沼泽了……” ……
编辑推荐
“青藏公路之父”开国将军慕生忠,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青藏线》的故事再过100年,也不会过时,也不会老!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图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