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  作者:陈辉亭  页数:586  
Tag标签:无  

前言

陈辉亭同志写的《飞鸣镝——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一书出版了.这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了却了我多年来的一桩心愿,也了却了当年参加这一战斗活动的许多老同志的心愿。20世纪50年代末和整个60年代,美蒋勾结达成协议,由美国提供飞机.台湾蒋介石集团提供飞行员和基地,使用高空侦察机对中国大陆进行侦察.获取中国的战略情报,尤其是中国的核武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生产和试验情报。美蒋的这项高度机密的军事行动,原则上是由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和台湾的蒋介石直接负责,具体办事机构:美国是中央情报局,台湾是空总情报署。这是新中国与美国用高科技制造、装备起来的高空侦察机,在高空领域里的一次对撞和较量。为了打击敌人的高空侦察,我地空导弹二营和老大哥一营及先后组建的地空导弹营一起,在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中央军委、总部和共和国元帅们的亲切关怀和亲自组织指挥下,给予敌人以重创。先后击落关制蒋帮各型高空侦察机九架,仅二营一个营就先后击落敌RB-57D型高空侦察机一架、U~2型高空侦察机三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一架。全营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一等功三次,集体三等功一次,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的称号,全营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年在地空导弹部队战斗工作过的干部战士,是党和人民的一群优秀的男儿。十年间。他们上不告父母,中不告妻子,下不告儿女;隐姓埋名,蹲山沟,走戈壁,住帐篷;酷暑五下江南,严冬六进西北。他们有父母不能尽孝,有妻子不能团聚,有儿女不能施教,舍弃一切个人问题,不屈不挠,英勇顽强,一心一意打击敌人,保卫国家领空的安全,把敌人打得闻风丧胆,直至停止了对中国大陆的侦察。

内容概要

本书全面揭示的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一段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的秘闻。    1959年前,中国高空的“天窗”是开启的。从1959年到1969年的十年中,我空军使用从苏联引进的地空导弹在祖国大地上机动作战,进行“导弹游击”,先后打下美蒋U-2型等高空侦察机共9架,震动世界,使敌机从此不敢来犯。    作者当年在英雄二营亲自参加击落5架高空侦察机的行动,每一次打击都不一样,可谓真正军事上的斗智斗勇,双方素质刺刀见红的较量。毛泽东周恩来和十大元帅对这支部队格外重视屡屡破格接见,围绕十年空战的内幕趣闻都是首次披露。    本书资信权威,文笔朴实,第一手材料原汁原味,系国内外前所未有,极具阅读、研究和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陈辉亭,山东青岛市人。1950年10月参军。在高炮某团司令部作战股先后任工作员。见习作战参谋。参谋。驻防北京。1952年4月随团赴朝鲜参战。1958年底,调入刚组建的地空导弹第二营,先后任营司令部作训参谋。营指挥连连长。营参谋长。副营长。营长。参加了二营十年机动作战和六次战斗的全过程。曾亲自指挥击落美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一架,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两次。1970年任地空导弹某师参谋长。1972年任援越地空导弹专家组组长,帮助越南防空空军地空导弹团掌握使用中国援助的地空导弹兵器,被授予二级功勋章一攻。1977年任地空导弹某师师长。1983年任地空导弹学院副院长。先后两期入国防大学之前身军政大学和军事学院学习四年。1985年任空军副在谋长。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退出现役。

书籍目录

序言关于本书的命名1 到1958年,中国高空的“天窗”是开启的2 聂荣臻率团赴苏,中国地空导弹兵应运而生3 尴尬的情书4 苦训5 粗心的苏联军工让“地对空”打成“地对地”6 首都城郊 环形部署,手拉手把北京围起来7 国庆十周年大典后,西北风刮过来了8 一举击落RB-57D,首创世界之最9 捉“飞贼”,原来只有一个飞行员10 刘亚楼说:“用敌人来动员比我们还有说服力!”11 阵地上帅星闪耀12 庆功喜筵举杯问盏13 晴天霹雳:“新枪”换“旧枪”14 苏联人不干了。军事训练“瓜菜代”15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16 U-217 混血的“黑猫中队”18 U-2勒马调转航向直指中国大西北19 地空导弹军列闻警出征20 火城长沙大海捞针21 轰炸机钓饵22 “前置法,导弹三发,39公里发射!”23 周恩来总理电话打到阵地上24 全世界都在猜谜25 几天里三次见到毛主席26 一石激起千层浪27 原子弹28 耐人寻味“*”29 开天线距离与杀伤区30 8秒硬功31 到哪里去张网32 好事多磨33 三个导弹营没逮住一个U-234 逃脱的飞行员是个至今未解的谜35 战前磨箭36 刘亚楼调兵遣将37 扒军列的妇女和丢五好的战士38 导弹车冒险夜过木桥39 火速建阵地40 夜抢战机——与U一2争夺“摩天岭”41  一箭报三仇42 陨落的“战斗英雄”43 刘亚楼和许世友都开祝捷会44 预警装置现原形45 无法归根的叶常棣46 真正的空军战斗英雄在大陆47 大青山下先遣组蒙冤48 “中央石油勘探队”49 漳州设伏,神鬼不觉来了支导弹部队50 准备着——谁先来。先打谁51 送死的人52 英雄营53 被RF-101打断的座谈会54 毛泽东建国后接见一支完整的战斗部队绝无仅有55 老大哥部队在中越边境的失利56 保卫原子弹紧急出动57 成钧痛惜走错棋   58 新干扰——第13系统59 如坐针毡的检讨会60 一营猛药吃了一百零七天61 苦尽甘来62 雪野里主动找上门的“国军英雄”63 彻底拆穿“13系统”,二营卸了包袱64 一包岔守株待兔65 转战青藏护氢弹66 六发导弹打了个窝囊仗67 电子对抗,一波三折68 十四营海岸高空电子战69 月圆时分,屡与战机失之交臂的营长怅然望着部队南下70 最多的作战对象,最复杂的敌情,最难搞的训练71 误我为敌——惊心动魄的插曲72 南疆机动阵外趣事73 英雄营的最后一战74 “天窗”关闭后的凯旋后记一后记二后记三

章节摘录

3 尴尬的情书由于地空导弹兵器结构复杂,线路原理深奥难学,部队编制的技术军官多。一个地空导弹营的兵器有几十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两名技术军官,全营的军事、政治、技术和后勤保障军官有近百名。这些军官,除一部分营、连干部是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外,大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他们的文化程度也较高,几乎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学校入伍的初、高中学生,其中有不少还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投笔从戎的。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的一群年轻人,正是急于找对象谈恋爱的季节。有的入伍后,就一直与同窗女同学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有的则在原单位驻地的城镇或家乡,有了恋人,正处在热恋之中,有的则刚刚见了两面就调到了“543”部队。他们来到二营报到后,都急需通过书信,疏通关系,传递爱意。尚未找到对象的也都想找个北京姑娘。但碰到的问题是,通信地址还没有办理,暂无法通信,急得他们心绪不宁,六神无主,没着没落。盼望着尽快明确通信地址。好消息!好消息!听说通信地址批下来了,马上就要向大家传达。一天,一位年轻军官兴高采烈地向大家通报着对他们来说的这一“特大喜讯”。因暂不能给女朋友写信,憋了多日的年轻军官们,一听说通信地址解决了,也个个奔走相告。嘟!嘟!各连队的集合哨声响了。指导员站到队列中间宣布:上级规定,我们营的通信地址是北京市二0四信箱。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带动着大家一片掌声。掌声完了,连队指导员接着说:为防止不经意性泄密,要求写好的信一律不要封口,待保卫干事审查无泄密内容后,由营统一封口寄出。这是一项临时要求,待过一段时间,大家对保密要求都习惯了,再取消。但什么时候取消,要听通知,请大家要从革命的利益出发,正确对待。队列里一时鸦雀无声。

后记

正值本书写到一大半的时候,美英联军入侵伊拉克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打响了,作为一名戎马一生并一直从事地面防空作战的退役老兵,对伊拉克面对着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处于绝对优势的美国空军的防空作战问题十分关注。整日轮换着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军事频道和香港凤凰卫视电视台的报道,以求通过电视画面观察研究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是如何进行反空袭作战的。中国的防空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伊拉克空军的飞机的空战反空袭或者是攻击美英联军地面进攻部队的信息.不知道伊拉克的空军哪里去了。从画面上看到只有地面防空炮火在零零散散地对空射击,判断其地面防空武器既落后且数量又不多,组织指挥又不得力,对美英联军空军的空袭飞机几乎没有什么威胁。有时空袭的炸弹已经落到了市民的头上,还没有听到防空警报声。这说明其防空雷达也不灵敏。军民只好硬扛着脑袋,听天由命地任美国的B~52重型战略轰炸机、B~2、F~117A等隐形轰炸机和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各种战斗轰炸机。以及从舰艇上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肆意轰炸而无能为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和后冷战时代,世界上一共打了五场像样的、有影响的局部战争。两场在亚洲,先在朝鲜,后在越南。一场在欧洲,即科索沃战争。两场在伊拉克。还有几次中东战争。这五场局部战争,都是美国是主打家。科索沃战争,名义上是欧盟打的,实际上也是以美国为主打的。其战争开头样式,都是美国利用其绝对的空中优势,对对方狂轰滥炸。被打的国家有空军,却都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以伊拉克为例来说吧。从20世纪70年代萨达姆掌权后,就开始大规模地装备和扩大空军,飞机的数量达到了七百五十多架,有米格一23、米格一29、幻影F1、苏~22、苏~25等各型飞机。

编辑推荐

《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资信权威,文笔朴实,第一手材料原汁原味,系国内外前所未有,极具阅读、研究和收藏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作战实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这种精神永远要发扬下去。写的很好,重视历史。
  •   写得十分感人,非常真实,精品!向作者敬礼!
  •   书写的不错,重现历史,很值得阅读
  •   建议阅读
  •   不错的一本书,还原历史,揭秘尘封多年的秘密。
  •   能体会到当时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艰苦
  •   很真实,这的一读
  •   一段不能忘的历史。不错!作者把最早的三营营长杜先照,写成了杜宪照
  •   我真的觉得原先“飞鸣镝”做书名很贴切。我的父亲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书里的人都认识,他一直想买这本书。当他拿到这本书时,特别的激动,那天一夜都没睡好,舍不得翻,一定要我再买一本。他说,写得很真实,告诉我这本书写的就是他青春的故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