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解放军(原解放军文艺 作者:张子申 页数:383
内容概要
出身农家,誓师北伐,从普通士兵成长为赫赫战将;抗日战争中指挥战役三百余次,是战无不胜的英雄;解放战争中冒九死一生之危,率十万大军和平起义;蒋介石普授予他上将,毛泽东授予他上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苦难艰辛的童年 充满幻想的岁月第二章 戎军图大志 求索路茫茫第三章 讨蒋大战试锋芒 请缨抗日意志坚第四章 长城抗战奋勇杀敌 政府签订屈辱协定第五章 绥远危系北疆 抗日全国乃先声第六章 转战绥晋两省 喋血平型关隘第七章 奇袭板垣指挥所 孤军奋战守太原第八章 学习游击战术 转战晋西绥南第九章 学八路建军经验 绥西抗战三战三捷第十章 五原战役气吞山河 收复失地誉满华夏第十一章 绥西全胜影响深远 雾都谒蒋陆大深造第十二章 抗战胜利东进受降 奉蒋指令全力拼抢第十三章 大势所追求和平 矢志不移举行起义第十四章 绥远方式指导起义 北平谈判艰难进行第十五章 黎明前更加黑暗 董其武巧妙周旋第十六章 光辉的历史 九一九绥远起义第十七章 新生的绥远 明媚的春天第十八章 组建兵团整顿改造 入朝参战再立新功第十九章 担任军长授上将 建设现代化军队第二十章 始终不渝的追求 共产党人的胸怀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苦难艰辛的童年 充满幻想的岁月黄河鱼鲤鱼跳跃龙门 背炭如娃欲越吕梁山董其武1899年11月27日,即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那时,正处于时代和历史大变革的前夜。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入侵中国东北和山东,清军败退,北洋军舰队覆没,清政府被追迫与日本签订卖国的《马关条约》。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清军与义和团共同奋击,未能阻挡住侵略者兽蹄的践踏,清政府又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国人民的爱国反帝运动风起云涌。孙中山先生联合各革命团体,组成同盟会,倡导和民主革命,终于爆发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董其武的童年正是这个战乱变法与变革的年代中度过的。这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董其武的祖父董怀球家住山西河津县固镇村北街董家巷,家中只有一亩八分坡地,三间草房。
后记
在为本书收集资料、写作和成书过程中,得到全国政协、军事科学院、北京军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各有关单位,董其武将军的老领导、老同事、老部下、有关部门领导和生前友好杨成武、裴周玉、赵志珍、伏来旺、王玉山、柳秀、张元凯、董恒宇、靳争平、齐雨生、张生、李诤、刘发林、魏响、王龙胜、石黎明、魏甘英等,绥远和平起义通电39名签字人之一王质武,董其武将军子女董都祥、董建民、董健申、董兰翔、董利翔等,孙兰峰之子孙本一、袁庆荣之子袁吉丰、安春山之子安自强、宋海潮之子宋培怀、杨奇峰和其子杨勇弟、畅兰生之子畅怀胜、白震和其子白红君、齐志诚和其子齐晓民、李玉儒和其子李卫平等,董其武将军家乡和他工作战斗地区的各级干部及其亲朋好友王立本、梁志义、原珊宝、赵荣泽、原社喜、董金爱、刘金立、薛新民、邵捐干、刘天生等,以及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董保存和责任编辑丁晓平,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包国俊、研宄员蒋风波,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和编研室的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提供了便利。在此特向以上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作者2007年5月
编辑推荐
《董其武上将》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解放军最早授衔的几十位上将中,有一名国民党军的起义将领,那就是第69军军长董其武。他戎马一生,在抗战中战功卓著,被国民党授中将衔,又于1949年起义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绥远方式”。晚年的董其武又由民主人士成为共产党员,为其一生写下了闪光的句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