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解放军(原解放军文艺 作者:于波 页数:41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翔实而又生动的笔触,记述了开国大将张云逸戎马倥偬、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涯。 辛亥革命中,他义无反顾地挺身出任炸弹队长;北伐战争中,骁勇善战的他令敌人闻风丧胆;尤其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矢志不移地他和邓小平等人一起,发动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百色起义,创建了威名赫赫的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他在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历次激战中,不愧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抗击日寇,他几度衔命出入敌后,以出众的魄力与叶挺等人组建了新四军,随即开辟和扩大了皖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大智大勇的他抱病坚持工作,在逆境中展示着难能可贵的高风亮节。 一件件闻所未闻的故事,一场场鬼泣神惊的厮杀,一次次大起大落的波折,不能不令人感叹,深思良久。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一腔热血从戎去 夜茫茫,少年始知愁滋味 路漫漫,赤子寻觅报国门 淬火,辛亥革命的一把钢刀 一个炸弹队长的侠骨柔肠 是谁,鞭笞了龙司令的小舅子第二章 戎马倥偬志未酬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小舟沉浮,一蓑风雨任平生 胜之旅,诞生在反叛的激战中 一个师也换不去的旅参谋长 北伐先锋,饮马汨水,鞭指贺胜 沙场上,一匹黑旋风似的战马 云逸千里,不会终止在武昌城头第三章 百色起义惊天地 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里 风雨兼程赴邕江 寻求揭午而起的最佳时机 倒蒋风潮中见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的大将之风 为了那辉煌的一天 1929年12月11日第四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 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阻击战 强将手下无弱兵 第二种刚强:敢于失败 一个特别沉重的打击 卧薪尝胆,矢志不移 深入苗山,扬鞭下榕江 百色山花二度开第五章 千里兼程马蹄疾 走入一个残酷的历史误区 有情义重原则的长兄风范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跟上胜之,军旗不会倒 再不能盲从下去了第六章 突破重围赴苏区 记住,咱们是红军 哭之笑之,跟随着胜之 听哟,军长在马上唱起来 面对意外的萧墙之祸第七章 长征二万五千里 ……第八章 征鞍未下抗倭寇第九章 转战华东再加鞭第七章 梦里飞骑引雕弓后记本书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书摘夜茫茫。少年始知愁滋味 1909年秋,辛亥革命前夜。 五羊城一片萧条而又凄凉的景象。城东南,一个阴沉沉的院落,两扇锈迹斑斑的大铁门,门上横挂一把大号铁锁。这便是清王朝开办的广东陆军学校,又名黄埔陆军小学。 晚上,校园一片死寂。 寒窗半掩。孤灯一豆。灯下,伏案苦读的是一个17岁的少年。 他,来自广东(今海南)文昌县。3年前,他还是个读罢高小就辍学务农的孩子。文昌县有一赵姓望族。赵家有一子,名士槐,曾留学东洋,而后回国,在广州一支清军中执教。此人回文昌县探亲,再离别时便带上了个本乡本土的小仆人。 这个小仆人就是他——张云逸。 就是这样一个偶然的契机,使他离开琼崖岛开始了非凡的革命生涯。 那个赵士槐.似乎早就看出这孩子将来会有作为。在那些忙忙碌碌的日子里,这个打勤杂的小云逸硬是忘不了读书。 他什么书都看。在他的眼里,这书屋就是藏着许多奇珍异宝的地方,恰如《天方夜谭》一书中所讲述的那个山洞。他读《史记》,读P4《资治通鉴》,读《三国演义》,读《天演论》,读《海国图志》,也读《本草纲目》…… 无疑的,这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很让赵士槐喜欢。赵士槐擅谈兵书战策,闲暇之时便口若悬河,对着小云逸大讲一番即墨之战啦,昆阳之战啦,官渡之战啦,赤壁之战啦,乃至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兴之所致,时常忘了今夕何昔,竞至星稀月落。小云逸就这样。坐在一旁默默听着,想着。 赵士槐从旧垒中来,对八旗子弟可谓洞若观火,他张口便能数落出一串大清不清的腐败事实来。他不止一次愤愤地说:“国将不国,痛哉我泱泱华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难道,中国就没有救了吗?”小云逸不由得愁眉紧蹙。 赵士槐长叹不语,苦无良策。他和许多爱国志士一样.在忧愤与彷徨之中艰难度日。壮怀激烈之时,面前的一二人也恍若上千听众,令他慷慨陈词,唏嘘不已。他也曾对小云逸说: “切齿牢记吧,牢记那个不平等的《辛丑条约》,那个在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也就是1901年9月7日洋人们强加给我们的《辛丑条约》;记住那8个进犯我国的强盗:德国、俄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此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 赵士槐列举了八国联军在中国肆意横行的种种罪恶.又讲述了后来爆发的日俄战争以及社会政治形势。讲到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他的双眼顿时放射出希望的光彩。他问小云逸: “你知道中国同盟会吗?缔造和领导它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你一定不陌生吧?” 是的,对于孙中山这个响亮的名字,小云逸早已不陌生了。一个人对他所崇拜人物总是渴望多多接近和了解的。 小云逸知道,孙中山先生原名孙文,字逸仙,始学医后从政。他向李鸿章上书治国之本,未果。甲午海战爆发时.他重赴檀香山创建了“兴中会”,这便是中国同盟会的前身。不久.他以行医为名去P5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张云逸将军身材短小,气识宏深,温和敦厚,作事周密,久经沙场而喜著长袍,弥志革新而长髯飘飘,见者皆不知其为大将军也。 陈毅元帅称张云逸将军“同志长兄”,“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又曰:“云逸既是一个好主角,也是一个好配角。当主角时能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当配角时则主动配合,精诚合作。” 1992年12月4日,余随胡奇才将军至南宁西园7号楼拜访莫文骅将军,莫言张云逸将军不抽烟,不喝酒,无嗜好,喜恒端坐一室,戴老花眼镜,镇日读书、批阅文件无怠容。凡有所思所想所感,以派克笔或小楷毛笔疾书如飞。 张云逸将军,海南文昌县人,原名张运镒,曾用名张胜之,16岁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旋秘密参加同盟会。辛亥广州之役,张云逸将军踊跃报名参加“先锋队”(即敢死队),任革命军炸弹队队长。4月27日,“先锋队”随黄兴攻打两广总督衙门,激战半日,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却。其时,清军围逼,张云逸等人被困于一民宅中,翌晨,将军挎竹篮,佯买菜,上街探视,以觅突围道路。回返之际,见所居民宅清军林立,所有同志皆被枪杀,血染街头,而独将军幸免。故张云逸将军自言:“险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 张云逸将军与叶挺同为黄埔同学,亦同为张发奎部属。抗战之初,将军奉党中央命,化装为华侨阔佬,西装革履,秘密潜入澳门,会见叶挺将军,力劝其出山任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谓:“张云逸先生到来,如大旱之遇云霓,寒冬之见新绿。” 孙克骥将军言,张云逸将军入闽后,会见国民党某旅旅长。该旅旅长酒后得意忘形,吹嘘其与蒋介石之师生关系。将军佯问:“我与蒋委员长已多年不见,近来好吗?”旅长一愣。张继曰:“还是民国初年,我们在许崇智幕中共过事,有数十年了吧。”该旅长大惭。 1940年3月,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纠集八个团兵力,万余之众,乘虚进攻新四军五支队后方半塔地区。张云逸将军临危不惧,从容指挥,以教导队500余人固守半塔,以十团、十五团各一部及特务营,从南北两翼钳击围攻半塔之敌,苦战七昼夜,半塔阵地巍然屹立。陈毅元帅高度评价半塔战役,曰:“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黄桥。” 曾任张云逸将军随从医生的欧阳山言,百色起义后,张云逸将军任红七军军长,与士兵同薪饷,同衣食,同甘苦,同祸福,布衣蔬食,怡然自得。每到宿营地,将军必至炊事班,拾柴、烧火、煮饭、炒菜,忙得不亦乐乎,故大家均称之为“老火头军”。 1931年1月,红七军奉命由全州北上,往江西苏区与中央红军会师。敌前堵后追,我且战且走,步履艰难,伤亡甚大。半年时间,竟至千里。某日,张云逸将军于行军路上,见一伤员一拐一拐行,十分艰难,便上前相扶,伤员大惧,避之。将军不解,人告之曰,此伤员已安置老乡家,是偷偷跟来的。将军闻之神情肃然,传令曰:“什么东西都可以丢掉,就是不能丢掉伤员!”此语遂遍传全军,伤员闻之无不动容奋进。 抗日战争时期,张云逸将军任新四军副军长。某日,房东大娘患腹痛,将军急煞,穿田埂,越沟壑,小跑至军部门诊所,请医生去诊治。又一日,将军夫人患头痛,警卫员至门诊所请医生,欲往,遇将军,止之曰:“以后凡是我家属有病,只要她自己能走来看的,不要门诊所派人来。”原新四军司令部门诊所医生沈华新忆此曰:“那时军部驻江苏阜宁县停翅港。将军风范,终身难忘啊!” 某日,张云逸将军乘坐吉普车赶路。途中,遇一群伤兵拦阻,强行乘车。警卫员告之:“这是副军长的车。”伤兵见其身着长衫,且敝垢点点,不信,欲驱之下。后当地县公安局急调一个班来解围。伤兵始信其为大官,皆面面相觑,诚惶诚恐。将军则微笑下车问伤兵,缘何拦车。伤兵答,到某地集中,粮票已用完。将军当即批条子,为这批伤兵解决粮票问题。 张云逸将军对文电要求极严谨。某日,将军见一份电文中有“河流一岸”语,召参谋曰:“是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参谋即改为“河流左岸”,将军又曰:“必须写上河流流向,否则会引起误解。”将军规定,凡起草文电,不准用草书,“一般”、“可能”、“大概”、“或者”等语,均戒之。 抗战时期,成仿吾曾致函陈毅、张云逸,要求发一把手枪和一把提琴。成仿吾曰:“手枪以自卫,提琴以教学。”陈毅阅函谓张云逸:“文人持戈,抗战必胜。”张云逸将军当即挥毫批曰:“剑胆琴心,精神可嘉,速办!” 抗日战争时期,张云逸将军曾嘱新四军供给部长胡弼亮:“能否办个烟厂,以解决部队官兵抽烟问题?”新四军四师供给部经调查后,提出与当地淮南“群众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入股、共同管理之计划,张云逸将军许之。“群众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由此改名为“新群烟草公司”,原“神龙”香烟易名“飞马”。后与路东军分区创办的东联烟草公司合并,称“新群烟草总公司”。1948年春,新群烟草总公司并入山东大鸡烟厂。解放后,济南、徐州等烟厂均生产过“飞马”牌香烟。上海卷烟厂名牌“飞马”烟,亦源于此。由此推知,当今之“股份制”并非首创,战争年代张云逸将军即倡导实行也。 广西解放后,张云逸将军任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将军居南宁市桃源路3号,常布衣出行,入市肆,与市民并坐谐谈;走农家,与农民共话桑麻。某日,将军驱车往柳州,途中见两樵夫于山凹打柴,即下车与之拍肩交谈。其时广西匪患甚烈,警卫见樵夫手持砍刀,甚为紧张,而将军谈笑自如,良久方上车。又某日,将军驱车往百色,途中见山林起火,即令司机停车,与当地群众一道上山灭火。火灭后,方驱车继续前进。人谓:“张将军毫无官场习气,犹是书生本色。” “文革”中,张云逸将军于案头手抄两块毛主席语录牌,其一曰:“共产党员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其二曰:“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决不能采取鲁莽的态度,必须采取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有效的方法。”凡造反派来外调,将军必先念语录,后回答问题。将军言此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编辑推荐
一件件闻所未闻的故事,一场场鬼泣神惊的厮杀,一次次大起大落的波折,不能不令人感叹,沉思良久。本书以翔实而又生动的笔触,记述了开国大将张云逸戎马倥偬,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