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集

出版时间:2000-7-1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作者:冯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编辑推荐:本书作者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二十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1923年参加浅草社,1925年参与组织沉钟社。1930年去德国攻读文学和哲学。五年后回国,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附中。抗日战争中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系主任。1964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本书具时代特征和风格,值得一阅。

书籍目录

十四行二十七首(1941)
一、我们准备着
二、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三、有加利树
四、鼠曲草
五、威尼斯
六、原野的哭声
七、我们来到郊外
……
补录
一、绿衣人(1921)
二、不能容忍了(1923)
三、暮雨(1923)
四、小船(1923)
五、新的故乡(1923)
六、狂风中(1923)
七、别友(1923)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十四行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在这样一个封闭而狭小的、局促不安的现代生活中,如何能够保存形而上学的旧梦,让人从有限的、贫乏的、不断萎缩的个人经验中走出,重新体验与宇宙万物的相通相融?或者说,一个具有形而上学倾向的人如何在这个时代中生存?
      
      冯至的诗有着太浓厚的学者气息,他只能孤独地呐喊。
  •     
      大概是由于阅历尚浅的缘故,读冯至的诗很难让我有直击心胸的怅然,往往是反复咀嚼才稍稍磨出点意味。最早知道他是翻过他译的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的十封信》,印象颇深他在序中说,他时常联想起梵高的一幅名为《春》的画作,那幅画作背景是几所矮小、狭窄的房屋,中间立着一棵树,丫杈间寂寞地开着几朵粉色小花。他说四周是一个极贫乏的世界,在枝干内却流动着生命的汁浆。青年人也如这般,内心和外界是龃龉的,因而显得艰难而孤单。
      孤单这种意境是在读他写的十四行诗后又再次得到映照。其时他在西南联大教授德语,昆明是战乱中一处颇难得的静谧。他《十四行诗》的诗句中常常是从一方小窗子向外眺望,里头是窄屋,外头是原野同山路,狭隘中看到的辽阔,这仿若如他曾提及的梵高的那副画作《春》。加利树,或是曲鼠草,从这些细微之物入诗,信手拈来,平凡中却洞见其哲思;谈及歌德、杜甫、鲁迅,寥寥数语映其一生;他写几只幼犬初生,写案头摆设的用具,意趣动人而又引人深思。李广田说冯至是“建立了中国十四行诗的基础”,他的这本小集子在文学史上自有不可估量的位置。
      冯至的这十四行诗有着一种脱俗清丽雅致的美,文字干净,寻章摘句都能出人意表。他写“在黑暗中吠出光明”,一反天狗食日的吞噬,化而成叫人又有了希冀;他写“歌声从音乐身上脱落,归终剩下音乐的身躯,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意象由声感转入视觉,由虚物化作实体,不免令人赞叹;他写“象整个的生命都嵌在,一个框子里,在框子外,没有人生,也没有世界”,错综复杂,然捕捉精妙得当。这些奇异的意象,不敢说得益于诗人的天才,但一定是“明察秋毫”的结果。同法国的浪漫相异,德国向来是个严谨的国度,冯至有中国文人的气质,却又在德语思维中浸染,执着于理性,思考人生同世界万物,他是抒情诗人,但又不仅止乎情。他观乎自然,草木皆有灵性,而总由物及人,看似孤寂的诗句,却又总带着点引人前行的曙光——“寂寞的儿童、白发的夫妇,还有些年纪青青的男女,还有死去的朋友,他们都/给我们踏出来这些道路;我们纪念着他们的步履/不要荒芜了这几条小路”,收笔的那一刻每每令人松了口气。倘若文学真有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功能,那么或许冯至的诗便是一个典型的范式。他哀伤却不颓废,冲淡却不绝望,时值抵抗日军民族危亡,而他的诗句却难以捕捉到融入时代号角的零零碎碎,但焦灼感,对生命的追问,确不曾停歇。
      这些诗成于一九四一年,书毕冯至即大汗淋漓重病一场,仿若耗尽了元气。冯至在这些诗中写天气、写山野、写小径、写水,写自然界的一切造物;写名人、写农妇、写城市,写具物,写一切形形色色的人、事。书写的过程亦是思考与追问的过程,他将那些于他人生有所启示同营养之人同物什化入诗中以示“感谢”,他将这些意象作为记忆同创作的始发点铺展叙述,时间同空间的纵横线交织而行,生命的永恒,宇宙的广博,光和时间年轮。人类自始即是不具安全感的个体,从丛林状态到契约社会,个体仍旧是个体,孤独仍旧是不更变的命题。这种不安全感是在时间的流中渐渐显露而出的,原以为熟悉之物却忽然间觉察似乎从未相识,“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急促的不安便是人类共有的表面却也是最深层的恐惧。
      冯至揭下了令我们感到恐慌的面具,却也抛出了枝条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尽管只是一个愿景)——“向何处安排我们的思、想?但愿这些诗象一面风旗/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这诗句或许亦是冯至创作的告白,惟其所思所想,化而为文学、艺术,方可安稳,方可永存。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