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03-01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作者:石培华,冯凌 著 页数:312
内容概要
《红色旅游发展研究: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以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为主线,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参考相关成果基础上,力图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首先,根据红色旅游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构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提出紧紧依靠大众旅游消费,完善发展的系统动力机制,我国红色旅游就能够实现长远的持续发展。然后,针对红色旅游的内在特性,以红色旅游的开放发展和动力演进为理论依据,对其概念内涵、本质特征、发展思路、发展载体、潜在需求、市场体系、宣传推广、发展模式、创新重点和资源保护等相关领域进行了全面拓展和系统分析,构建更为宽广、更有活力、更加具有时代特征的红色旅游发展体系,为我国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力图采取新视角和新方法,如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红色旅游发展的内在机制,运用网络信息搜索统计分析红色旅游的社会响应,系统化地提出了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发展载体并尝试提出标准化建议,根据红色旅游内在特点提出系列宣传推广战略,提出了红色旅游的资源、产品、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和空间整合模式,首次对红色旅游发展以国际视野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系列创新发展领域,以及对红色遗产资源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分类等。
作者简介
石培华,男,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博士。1969年生,贵州长顺人。历任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旅游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资源环境室主任。国家森林公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未来旅游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兼职教授和导师,9省市自治区30余城市旅游发展顾问。执笔起草《中国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发展旅游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参与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全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主持《红色旅游专题研究》、《中国旅游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国民休闲纲要研究》、《中国旅游研究30年》等10余项国家重点课题。主持《北部湾旅游区总体规划》、《国家中部及西北片区红色旅游规划》、《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10余项重大旅游规划和30余项市县旅游规划。主持《湖北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平遥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等30余个旅游区详细规划。历时5年主持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主要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施工设计,跟踪服务成功打造云台山奇迹。先后从事气象、农业,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城市规划、旅游经济等领域研究工作,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注意力经济》、新经济丛书等专著20余部。 冯凌,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1979年生,四川广安人。参与《(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国民休闲战略研究》、《中国旅游研究30年》、《中国乡村旅游指南(2009版)》等多项国家重点课题。参与《北部湾旅游区总体规划》、《国家中部及西北片区红色旅游规划》、《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多项重大旅游规划和10余项市县旅游规划。主要从事生态经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红色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轨迹一、概念内涵的时代拓展(一)最初界定(二)时代拓展(三)历史延伸二、红色旅游的本质特征(一)政治性——一项国家的政治工程(二)文化性——一项国家的文化工程(三)经济性——一项国家的经济工程(四)民生性——一项国家的民生工程(五)公益性——一项国家的公共事业工程(六)发展性——一个与时俱进的精神宝库三、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一)红色旅游的萌芽与起步发展阶段(二)红色旅游的强力推动与快速发展阶段(三)红色旅游的全面深化发展阶段(四)红色旅游回归常态化的持续发展新阶段第二章 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与需求特征一、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一)红色旅游发展的驱动层次(二)红色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三)红色旅游发展的初始动力机制模型(四)红色旅游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二、红色旅游动机的实证调查(一)组织机构的红色旅游动机与诉求(二)旅游主体的红色旅游动机与诉求三、红色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一)市场规模从“井喷”向常态化发展(二)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三)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四)自费已成市场主体(五)市场国际化初见端倪(六)短程周边市场仍占主体(七)周期型的瞬时市场高峰仍将持续(八)市场的品牌忠诚度高四、红色旅游的市场复合需求附件1:企事业单位红色旅游动机调查问卷附件2:个人红色旅游动机调查问卷第三章 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与监测评估一、发展现状(一)红色旅游发展情况(二)主要工作推进情况二、发展经验与基本规律(一)成功经验(二)基本规律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发展不均衡(二)设施不健全(三)盲目冲动和攀比……第四章 推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第五章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建设第六章 红色旅游的市场划分与重点市场开发第七章 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的特点与战略第八章 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与典型案例策划第九章 红色旅游的国际比较与创新发展第十章 红色旅游文化遗存与资源的保护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红色旅游第二个层次的微观需求主体是红色旅游区尤其是革命老区的群众,对于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革命老区大多地处偏远的地区,经济落后,很多当地老百姓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红色旅游符合当地老百姓的发展需求:第一,红色旅游业可为老区经济发展创造新契机,提供新引擎,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经济发展工程和扶贫工程。发展红色旅游,可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产品转化、加工、增值,扩大畜牧、水产、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进一步带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扩展非农产业,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开拓农民外部增收潜力。第二,发展红色旅游可为老区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将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培育革命老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由于旅游业是一项就业成本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许多工作都必须靠员工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另外,旅游业就业层次比较丰富,特别是有些服务工作并不需要很多技术,可以为文化素质不高的广大农村妇女和刚刚进入社会的男女青年提供就业机会。第三,发展红色旅游可改善老区基础设施,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红色旅游的开展,必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饮用水、农村能源、改厨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广播、通信、电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开展对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的整治,这对于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老区群众真正享受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