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奥传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作者:波希娜  页数:300  
Tag标签:无  

前言

克里斯汀.迪奥是一位传奇人物。直到今天,他的精神依然如明星闪耀,他的名字是美丽、优雅和生活乐趣的永恒标志。1947年2月12日,迪奥先生揭幕了惊世骇俗的“新风貌”女装,霎那间,整个世界为之停顿。迪奥的名字出现在世界各地报纸的头版头条,几乎一夜之间,全球的女性都为之倾倒,她们想得到这种柔弱的气质——迪奥诠释的女性特质、迪奥的时尚、迪奥的“新风貌”。克里斯汀。迪奥完美呈现了沙龙时代的梦想与浪漫,并将之带到大街上。二战后的配给时代结束了,女人因迪奥而再次盛放,再次触摸梦想。时尚女装,在提供功能性的同时,更为全球的女性提供了美妙的幻想。五十年过去了。1997年,我,一位掌管迪奥女装设计的英国人,结合TSA:、优雅的法国传统,为迪奥时装屋奉献了我的第一个“新风貌”系列。2007年,在迪奥先生开创的时装屋工作了十年后,我达到了新的高峰;很不幸,那是迪奥先生未曾达到过的高度。犹记得迪奥先生由于心脏病突发而离世时,迪奥的名字、迪奥的品牌和迪奥的梦想,仿佛将要被世人遗忘。然而尽管失去了灵魂的创始人,迪奥时装屋仍在尽力存活。

内容概要

这是一个真实的克里斯汀·迪奥。家庭击碎了年幼的迪奥对于艺术的憧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成就始终落在几位艺术家好友之后。历经疾病、破产、失业先后降临的黑暗时期,这位羞怯的天才设计师终于历练成一位真正的企业家,一位引领时尚潮流的艺术先驱。   这部传记揭示了法国时装设计的传奇大师克里斯汀·迪奥,如何缔造全球最知名的顶级奢侈品牌。他设计的“新风貌”,颠覆了全球女性对美的理解。他的理念极大影响了当代世界女性时装潮流,他的特许授权商业运作模式更是开全球时装界之先河。他的一生,与全球文化艺术的发展紧紧相连。世界各地的贵族名流、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和电影明星都对迪奥推崇备至。   波希娜女士用优美的文字勾勒出一个慷慨、才华横溢、略带几分诙谐的伟大灵魂,向世人展示了一位天才不断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充满魅力的迪奥世界。

作者简介

玛丽-法兰西·波希娜女士,在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ESSEC)奢侈品管理专业以及伦敦艺术大学时装学院任教,主讲时装管理及奢侈品管理,曾先后出版多部关于该领域的专著,其中包括法国罗贝尔·拉封出版社出版的《你好,博萨克先生》、法国雷加尔出版社出版的《尼娜·里奇》、法国P.O.L.出版社出版的《保罗·里卡德,人有相似》以及《难以抵挡的阿涅丽》。

书籍目录

序前言1.格朗维尔的街角2.可怕的孩子,可怕的父母3.通往自由之路4.破碎的镜子5.战争、和平与启示6.幸运之星7.初登舞台8.幸福时光9.勉为其难的英雄10.美国爱情11.珍宝12.微笑的礼服13.与时间赛跑14.装扮天使致谢

章节摘录

1.格朗维尔的街角迪奥是我们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拥有敏捷智慧的天才,这个迷人的名字——是“上帝”和“金子”的组合(dieu和or)。——让·科克托(Jeancocteau)夏逝秋至,季节来到了9月,娱乐场外的桌和椅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旅馆的百叶窗被拉下;小镇格朗维尔(Granville),这个旅游胜地,也拉下了本季的帷幕。在接下来的9个月内,小镇格朗维尔将用轻歌剧和舞蹈大厅的悠扬音乐,换来一个相当安静的,更具英式氛围的周日午后。当地人恢复了安息日里的散步活动,沿着大街踱来踱去。宽广的滨海广场,一面毗邻大海,另一面则一直延伸到悬崖边上。举止优雅的格朗维尔男市民,纵然妻子挽着他们的胳膊,依然不忘记用圆边小帽一边踱步,一边彼此问候。在悬崖顶部,你能纵览这个老航运城市,从左到右。你也能一眼就瞥见那些掩映在树木丛中的私家宅院——缥缈的轮廓漂浮在欧仁·布丹的油画布的前方;船桅,则浸透消融在卡米耶·毕沙罗笔下的天空里,或者就浮现在当地艺术家雷欧薄雾蒙蒙的海景画中……再一次,格朗维尔成为画家和孤独梦想家的天堂。再也没有比平静的商业淡季,更让小克里斯汀·迪奥喜欢的了。1907年,他的父母就居住在悬崖顶部边缘的一所大房子里,那里俯瞰大海。纵然,植物稀疏,颇有沙漠岛屿之感,但迪奥太太迅速动手,用一个大花园将自己围了起来。一排仓促种下的小松树成为小男孩的第一个藏身之地。没锚,他是坐在几棵小树之间,但小克里斯汀却喜欢想象为:自己正坐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那些小灌木丛,将和他一起成长,并将继续成为他的私人庇护所。夹杂着暴风雨的黄昏,小克里斯汀会待在布草房里,几个小时内,寸步不离地贴在窗户上,望向远方地平线上的黑色集云,女佣则在一旁借着小油灯做针线。他们讲的鬼故事,把哥哥雷蒙德逗得咯咯直笑,却把小克里斯汀吓得毛骨悚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隔壁游戏室里的壁橱,情况无二。雷蒙德有时会把小克里斯汀推到漆黑一团的壁橱里,然后用可怕的招数吓唬他。布草房可不这样,这里是克里斯汀的最爱。女人们哼哼着流行歌谣和催眠曲,这使小克里斯汀变得很平静。瞧见灯火投下的摇曳身影,暴风雨给人带来的焦虑,就渐渐融化为暖暖的温柔。窗外,三桅船发出返航回港的信号,毛毛雨温柔地打湿地面,教堂的钟响了……屋内,夜晚的各种声音,都被远处的景色和降下的黑暗包裹起来。每逢圣诞节,全家人都会一起出行前往巴黎,拜望祖父母。孩子们戴着水手帽,坐在长长的豪华轿车里。围坐在孩子身边的是女士们,巨大的羽毛头饰和面纱盖住了她们的脸,为的是阻挡灰尘。女家庭教师、女佣和机械师也会一起挤进来,此时可别奢想舒适。小山一样的行李在车顶上摇摇欲坠。历经数不尽的小故障和最终泄了气的轮胎,他们来到了眼花缭乱的巴黎。巴黎,是灯的城市。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不仅有电,还有电影院;不仅有协和广场,还有夏特莱大剧院。在夏特莱大剧院你能看到儒勒·凡尔纳的《环游地球八十天》,你也有机会在《魔鬼的药丸》里被魔鬼撒旦的大喇叭吓破胆。这里,是比小克里斯汀的故事书还要不可思议一百倍的地方。在格朗维尔的家里,小克里斯汀会一边凝视着夏尔·佩罗的童话故事或《海底两万里》,一边想象着“鹦鹉螺”号里的大厅——对他来讲,最壮观的就是——尼莫船长的藏身之地,海怪在箱子和络腮胡子上跳舞的地方。同样有趣的分别是,格朗维尔家里的日本屏风和装饰走廊与楼梯的竹隔板。小克里斯汀会特意找来凳子站上去,以便看个仔细。他或凝视,或眯缝着眼,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去抚弄鸟儿刺绣的双翼,拨弄发出滴答声的珠子,或伸出手去够上面的蝴蝶。结果是,小克里斯汀不止一次地被椅子扣在了地上。此时,克里斯汀就如同阿拉丁,身处神奇的大山洞,所见之处都是闪闪夺目的“财宝”。客厅里的玻璃壁柜同样让他兴奋不已:瓷质的公爵夫人,紧挨着洛可可式的宝塔和羽毛扇子,瓷质糖果盒上的小盖儿是两个拥抱着的牧羊人,还有好多来自穆拉诺的玻璃小玩意儿。最好的是那个,用潘帕斯草原上的巨型羽毛和缎花装饰的壁炉。晚上,每当克里斯汀躺在床上,凝视头上刻纹装饰天花板上悬荡着的彩色玻璃夜灯,那些各式各样的神秘之物就会一股脑地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跳舞,直到他睡着。没有什么能比狂欢节更能点燃小克里斯汀的想象力了。大斋节前的最后那几天,穿着缤纷多彩的花式服装进行巡游,在格朗维尔,是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本地的孩子们,在相当早的年龄就接受了狂欢节的入门指导,感受它的乐趣。克里斯汀3岁时,第一次参加了狂欢节庆祝活动。身穿水手服,配上白色小帽和彩带,小克里斯汀和雷蒙德手拉着手一路小跑。和他们一起跑的,还有一群来自良好家庭,叽叽嘎嘎的小女孩儿。多么美妙的狂欢节啊!所见之处,到处都挥舞着鲜花,色彩和装饰物。要是“狂欢节之王”打他们身边经过,孩子们的小眼睛,准保立刻瞪得圆鼓鼓。今年的“狂欢节之王”是谁,他会穿成什么搞怪的样子出来呢?充满异国情调的阿卜杜勒-阿齐兹陛下?亦或是渔夫打扮的海岸之王、企鹅公主?为什么就不能是餐桌之神,馅饼男爵呢?狂欢节里,小克里斯汀会花上好几个小时站在那里,观看游行表演。队伍中领头的是来自乡村的吹喇叭的人,随后跟着戴着小帽的打鼓人和第三十二团的退伍老兵,他们都欢快地踏着号角嘹亮的吹奏声一起登场。接下来亮相的是各种巨大的人物造型,他们奇形怪状,风格各异。他们后面跟着的,是有十足反差效果的小人国居民,鲜艳的色彩和怪诞的手势极具欢庆效果,一点也不逊色。要知道,迪奥童年时代的图画书里,可充满了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童话形象——有倚靠巨大太阳、容光焕发的侯爵夫人,还有手戴翠绿镯子、跨坐白色大象的看象人。4个无眠的日日夜夜,满眼都是摇曳多姿的华尔兹和波尔卡,交织着绚烂夺目的烟火,雀跃的游行队伍,穿过用鲜花装饰成的拱门。格朗维尔的狂欢节,着实令人难以忘怀。格朗维尔的狂欢节传统,可以追溯到那段壮丽的过去。那时的格朗维尔,是航赴纽芬兰的起程点。是的,辉煌的过去。直到19世纪初,这个傲立岩层之上,俯瞰英吉利海峡的小镇,都以鳕鱼捕捞和造船业而闻名遐迩(仅次于它的邻居和竞争对手圣马洛)。去纽芬兰的航船,通常会在忏悔星期二当天出发。[忏悔星期二是狂欢节的最后一天,之后就是圣灰节,圣灰节是大斋期的第一天。]在起锚和开船动作之后,面临的情况可能会是:海难、疾病和寒冷。这给即将起程的航海者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要在无休止的,一轮又一轮的庆祝活动中尽情欢乐。虽然,在世纪之交,格朗维尔的航海活动逐渐宣告结束,然而,狂欢节的传统则一直延续下来。没有谁,能与格朗维尔相抗衡,甚至是与附近孔卡地区的渔船之间的竞赛,格朗维尔也绝不会败下阵来。这个场面壮观的激烈竞赛是在圣马洛修道院与休塞群岛之间的海湾上举行的。普天同庆,举镇狂欢的大好气氛紧紧钳住了格朗维尔市民的心,狂欢节,最终贯穿整个夏季,以满足不同观众不同的期待。去海边度假的时髦新消遣,伴随着铁路的开通,使“美好年代”的格朗维尔,逐渐抖去它作为清静港口城市的过去,成为一个风靡的旅游胜地。此时,正值资产阶级的全盛时期。他们不仅大兴土木,豪修建筑,还发明了新的消遣方式,并极度沉湎其中。之前的娱乐场,于1911年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奢侈豪华的新面孔。直通海滩的小路,在一次规模巨大的行动中被拓宽,这其中涉及到要切除一整段的岩石面。这次全面规模的旅游开发行动,皆源于诺曼底酒店集团的项目,该项目由古尔兹出资。当时的法国社会挤满了美国的千万富翁家庭,古尔兹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新旅馆“诺曼底”,终结了格朗维尔大酒店和白恩酒店在格朗维尔的美好时光。优质的海滩细沙,全方位的运动和音乐娱乐项目,这一切令格朗维尔倍感欣喜地在报纸上看到了诸如此类的标题——“法国北部的小摩纳哥”。格朗维尔,成为上流社会的聚会之地。这些上流社会的参与者,配齐了包括保姆在内的随从人员,携妻带子,一年到头,蜂拥而至来到格朗维尔。克里斯汀·迪奥于1905年1月21日,凌晨1点30分,出生于法国昂热地区的卢瓦尔河谷镇。小迪奥是亚历山大·路易斯·莫里斯·迪奥(AlexandreLouisMauriceDiorr)的第二个孩子。那一年,莫里斯·迪奥32岁;他的妻子,玛丽一玛德琳·朱丽叶·马丁26岁。从身材上看,克里斯汀和他的哥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雷蒙德身体结实,背部宽阔,脑袋方正。克里斯汀则体型较小,有着一张杏仁形的脸,和一双略微下垂,但明亮、轻快的眼睛。哥哥是纯粹的诺曼底人,而年轻的弟弟则继承了母亲的昔时法国安茹省的特征。1909年,克里斯汀·迪奥出生4年之后,他和哥哥雷蒙德的队伍中,有了妹妹杰奎琳的加入,一年后,又有了弟弟伯纳德。家中的次子继续成为孩子们中与众不同的那一个,类似于兄妹身边那根脆弱的竹轴。事实上,小迪奥与他1917年出生的、最小的妹妹姬奈特最为相像。莫里斯·迪奥的目标之一,就是令家人幸福,尤其是他的妻子。最首要的就是,让妻子适应迪奥一大家刚刚搬入的名为“罗经点”的乡村别墅(名字源于罗盘上的菱形罗经点)。新环境远离地理位置较低、有商店和市场的城镇。小镇的客栈里供应着当地的苹果酒和沁人心脾的香气。但一个事实是,每逢风儿跑错方向,从莫里斯·迪奥家的化肥厂冒出来的浓烈而难闻的烟就越过偏远的小村,席卷大街小巷。“又是迪奥家的味道”,乡亲们表情冷漠挖苦地说道。位居海边高高的新住所里,莫里斯和他的妻子幸免于听到这些愤怒的声音。玛德琳·迪奥立即着手一项即将占用她未来几年岁月的工程——用花草树木把自己围起来。首先,是个简单的改变——为粉红色拉毛外墙添加一个走廊,她打算把那儿做成温室的一部分。母亲对植物的热情,小克里斯汀很快就了然于心。通过阅读丰富多彩的邮购种子目录,小克里斯汀熟知了它们的名字和种植方法。每天,小克里斯汀都会热切地去见邮差,时刻做好迎接新一期的准备。克里斯汀·迪奥是迪奥子女中唯一一个继承母亲“绿拇指”——善种花草才能的孩子,和母亲如影随形。小迪奥会偷听母亲与园丁们的谈话,对母亲与眼下这股风的战斗感同身受,因为这风在不断威胁母亲的植物园事业。尽管迪奥夫人在她的花园和植物外围都修建了防风林,但那些植物却始终未能扎根。最后被迫在蔬菜园的一头立起了温室。在那里,迪奥夫人可以把到季的植物储存起来,直到第二年的春天。1911年,迪奥全家移居巴黎,将格朗维尔的房子转作为度假住处。巴黎的公寓,位于新潮的第十六区与慕特区为邻,旁边就是布洛涅森林公园。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6岁的克里斯汀起初并不高兴,他那充满灌木和花卉、懒散的田园诗般的童年被连根拔起。但不久,他就爱上了巴黎的新家。迪奥夫人一心要用当下最流行的式样装饰巴黎的居所。迪奥夫人把它解释为路易十六式,但用的却是当下的流行样式。她的儿子对漆模成型、镶玻璃的大门和锦缎花纹墙纸感到着迷。这种高度的现代性,彻底改变了1880年的“上流社会时代”,颠覆了那个时代上层中产阶层的主导风潮。漫步于布洛涅森林公园,克里斯汀·迪奥惬意舒适的童年时光,是在有着时髦邻居的公寓中度过的。克里斯汀在格尔森高中接受了学校教育,并在那儿,结识了他的第一批朋友。玛德琳·迪奥,如规划她盛大的园艺项目一样,有条不紊地抚育她的孩子。此时正值维多利亚时代,激情的释放和展示,很可能被认为是对人格品质的削弱;严格,才是规范。甚至最小的孩子,妹妹姬奈特(后来改名为凯瑟琳),都记得母亲是如何“对待我们女孩,比男孩更严格”。克里斯汀,是孩子中唯一一个成功弥补这两个世界差距的人。他的兄妹认为他是“母亲的宠儿”,而他却发现,进入母亲的世界,绝非易事。在克里斯汀记住母亲所有鲜花的名字、像小尾巴似的跟着母亲在房前屋后转上几小时、仔细地琢磨母亲对环境的选择之后,早年母亲对房间和花园的装饰热情,才慢慢将他们的母子关系“种植”成一个无须言表的同盟。电话几乎处于萌芽状态。莫里斯·迪奥在“罗经点”别墅里安装了一部,是镇子里最早的一个。他们的号码是,格朗维尔12。这个禁止孩子使用的神奇仪器发出的丁零声,向来都会激起儿童的兴奋,但是,未经父母的许可,没人敢“拜会”它。这种稀罕的对待同样包括父亲莫里斯·迪奥的房间。除非房间的主人,否则任何人都禁止入内。父亲在别墅后面开一个独立的入口,这样来访者的进进出出,就不会烦扰到家中的其他人。入口经由一个封闭的、带飘窗和马赛克地面的门廊,地面图案的中心是菱形的罗盘指针。这里也是放电话的地方,它被锁在一个木制钟匣里,父亲莫里斯·迪奥掌管着钥匙。父亲的房间,令克里斯汀感到拘谨和敬畏。文艺复兴时期的挂钟,装在锡铅合金盒里,盒上饰有令人胆战的武器——戟。女黑人面具,似是顷刻就能把他吞掉一样,令恐怖气氛更加浓重。版画上描绘着虚张声势,满脸髭须的持枪士兵,则多少让人安心一点。克里斯汀知道父亲是个温和的好心人,但也免不了带着颤抖去理解和研究这些东西。这里也是家中叱责和惩罚的地方,与许多令人不快的事情有关——和门旁的餐厅一样。敦实的亨利二世家具旁,孩子们在父亲严厉的注视下进行着无限漫长的膳食。这时,父亲会身穿立领服装,主持家庭“聚会”,不时发出一些无可争辩的声明。迪奥先生行使慈父的权威与他作为几个公司主席的指挥风格颇为相似。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迪奥是我们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拥有敏捷智慧的天才,这个迷人的名字——是“上帝”和“金子”的组合。   ——让·科克托克里斯汀·迪奥是一位传奇人物。直到今天,他的精神依然如明星闪耀,他的名字是美丽、优雅和生活乐趣的永恒标志。 时装,总是隐藏着许多秘密。但是如果你想要了解迪奥时装屋的脉动,你就得了解它是如何开始的。我刚开始在迪奥时装屋工作的时候,这本书就是我的“圣经”。它给我洞察力,我长期以来一直特别想亲口问问迪奥先生的许多问题,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回答。   ——迪奥首席设计师 约翰·加利亚诺

编辑推荐

《迪奥传》作者波希娜,波希娜女士用优美的文字勾勒出一个慷慨、才华横溢、略带几分诙谐的伟大灵魂,向世人展示了一位天才不断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充满魅力的迪奥世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迪奥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2条)

 
 

  •   我一直使用迪奥的化妆品20多年了,无论护肤品还是香水对我都非常喜欢。朋友们和同事公认我身后飘着很优雅的清香,甚至有不少年轻的小姑娘总要跟着我选购香水,但是她们不懂优雅,我不知道如何告诉她们何谓优雅,看到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可以交给她们何谓优雅,如何优雅。如果看这本书的女生多了,优雅的女士会让今夏风光无限。我已经买了几本分送给几位朋友,颇受好评。
  •   喜欢dior十几年了(我现在16~)!终于有一本迪奥的传记了!感谢当当让我圆梦……其中的图片超美,有Newlook的还有他本人的,太激动了!绝对是迪奥迷必备藏书!狂顶~~
  •   很真实的一本书。让我进一步了解迪奥的同时了解那个时代背景。
  •   懂得了很多关于迪奥的事情
  •   ChiristianDior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是那样的华丽,又带着美丽和优雅.买这本书是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位传奇大师的一生,这本书的确很不错~^_^
  •   原著文笔不错,不知是翻译的问题么?隐约有点沉闷的感觉,要是文字更洒脱些更好。
  •   有闲暇的时间看看也不错,开卷有益。
  •   提升品位!
  •   质量也非常好,和新书一样,是Dior迷绝对值得珍藏的一本大师级书~
  •   送朋友的,他很喜欢~,一直就对这方面很感兴趣
  •   内容很抒情。文字略啰嗦。不过很好的让我们了解到迪奥的一生。确实是伟大的人物。
  •   了解这个设计师甚至发现了自己与他的共同点
  •   本來應該寫得很好不過翻譯好像有點不太好,感覺應該譯本比原版無聊.可能因爲中西文化差異
  •   迫于老师的需要来阅读的、还行、
  •   dior是自己最爱的品牌,
  •   不是很愿意读的明白!
  •   包装很好的,内容也不错。。质量超级棒。。
  •   喜欢书中的故事。
  •   肯定自己 尊重别人 学习别人 完成自己 !
  •   书不错,正式我想了解的内容。
  •   其实就是想要这样一本关于他的书。不过我发现,当当的书怎么比书店的书质量好呢?书店的是盗版的吗
  •   神奇不过香奈儿的书还没到,那简直是神话
  •   DIOR先生我非常仰慕,爱屋及乌势必要买一本他的传纪来读读,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语言逻辑和中国的语言逻辑本身上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很多句子觉得不通顺,看不大懂啊~当然书的质量不错。
  •   觉得很不值纸张很差还以为是打印的呢……
  •   和期待中的书差别太大,全文只是生涩的生平介绍,读来比较枯燥
  •   翻译的太差了!简直晦涩,没有美感,有点后悔买了,而且书的质量也不好,字很密,读起来费劲!!
  •   哎~没有想象的好看~
  •   不错 不错原来以为会讲得很奢侈 ,没想到讲得很踏实。各位大小姐 花花公子可以看一下:迪奥靠是努力出来的!
  •   此书读来有些费劲,首先排版让人看起来很累人,然后内容就是纯粹的叙述,类似自传的叙述,没有Dior大牌的奢侈和时尚的感觉,~~不过让人觉得很真实,应该算是一个大人物的创业史~也算励志书吧
  •   买错了,本来想买迪奥先生自己写的。结果自画像变成照片。缺了写生动,多了些客观和猜测
  •   一直想买这本书.质量不错
  •   比较详细的记录了迪奥先生的生平和创业过程,还能从侧面了解到当时欧洲的一些这会现象。没事的时候会翻翻。如果多一些设计方面的介绍和图片就更好了。
  •   中间部分有的语句真的不太通,翻译尤其是人名书前书后经常使用的是不同的称呼,还有错别字。但就书本内容而言是很有价值的,不是空空泛泛的,也很好读。
  •   书质量不错,内容还没看,不过应该不错的。
  •   很喜欢,不管是衣服、香水还是其他的。一律很喜欢
  •   原版不知道怎样,但是中译的感觉不是很好!
  •   还可以,但开头很沉闷~~
  •      在飞机场买东西都比外面贵得多,就算投币电话也比外面更贵,但有一样东西的价格与外面一样,那就是书刊。每个机场都有书报店,在候机时那是我必不可少的去处,并且常常能找到一些我需要的书籍。当然,这些书报店一般以忽悠人的财经管理类以及畅销类图书为主,基本都是垃圾。垃圾堆里偶然也有可用之物,这是我逛它的原因。
       《迪奥传》一书就是在上海虹桥机场寻获的。
       “墨索里尼的计划,是要促进意大利的时装繁荣,使其符合意大利已建立起来的制鞋优良的声誉。他于1936年通过一项法律,宣布意大利时装店的服装至少要有25%要‘具备意大利的灵感’。意大利皇室家族的公主装和其他权贵们的妻子,也要遵守这一倡议”。作者玛丽-法兰西·波希娜如是写道。
       这项法律今天看起来甚为奇怪,但今天的中国仍然在类似地上演此类狭碍民族主义笑话,比如电影业规定国产片要占多少比例,外国动画片不准超过比例,黄金时间不准播国内动画片,等等等等。黑索里尼的法律是建立在意大利既有的时装传统与实力上,倒也能理解,但中国的规定建立的基础上什么?相较之下,法西斯的意大利发布此项法律是因为它有优良的基础,而共产主义的中国则是因为它没有优良的基础。
       在德要纳粹占领法国之后,1940年7月,他们洗劫了法国高级时装协会的仓库,并没收其档案。德国人的目标是什么呢?他们天真的想法是将法国时装业转移到柏林和维也纳,建立新的欧洲时尚首都。纳粹号召法国的女裁缝师提供出他们的独特技能,而设计师则被许诺给予“最好的职位”。这一年11月,法国劳工部派出时装大师勒隆去柏林,试图说服德国人:时装业是由一些不同的子行业,如女帽制造、袜业、针织品商店、制鞋和束腹所组成的,更不用说更高端的提绣和纺织品制造行业了。时装既不是单一的工艺,也不是单一的行业,而是法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总之,可以迁走物质部分,但这个行业是无法被迁移的。不可思议的是,德国人居然被说服了,上法国继续保持其时装的存在。
       今天的柏林是欧洲最落后的城市之一,物价房价都很便宜,当然,城市也较破旧,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它曾一度是欧洲的时尚中心。今天德国人并没有放弃柏林的时尚梦,正努力将柏林打造成一个创意城市。
       让我感兴趣的是,纳粹与法西斯为何对对时装如此感法趣?东方人很难理解这一点,在东方服装只是蔽体的东西,历史上无“时装”这一概念,所以很难理解为何欧洲会在大战中在意“微不足道”的时装。在我看来,这可能与东方一直缺乏艺术与工业合一的传统有关系,欧洲艺术与工业的合一有许多方面,最突出的是时装,“小艺术”“第九缪斯”。时装横跨了艺术与工业两个领域,于一个国家而言自然很重要,在1949年,法国商务部长在销售报告中指出:巴黎时装界75%的销售量都来自于迪奥品牌,整整相当于法国全国出口销量的5%。法国政府因此更确信高级时装业是只下金蛋的鸡。
       迪奥是非常了不起的时装艺术家与商人,他建立了庞大的时装帝国,最高峰时自己的工厂就有1700位工人。他开创了时装业的种种标准,也开创了种种营销与经营模式。从他的帝国里走出的大师就有皮尔·卡丹和伊夫·圣·洛朗。迪奥在二战之后开始他的事业,在时装设计上,他走的是复古的路线,试图恢复十九世界法国时装那种华丽、大气与昂贵,他成功了,在二十世纪的时装史上,他的的确确成了最后一个古典时代的大师,著名的“新风貌”带来的不是未来的新风貌,而是让人们怀旧和回到十九世纪的“新风貌”,当他试图革命时,他进行的是复辟,而他的复辟却带来了时装界的革命。革命的原意即是复辟,汉娜·阿伦特在《论革命》一书中早就谈过。当时重要的法国设计师还有香奈尔,她是将女人从束缚人的长裙中解放出来的大师,让女士们穿上男人风格的服装,她做的是减法,是朝向未来的,但与奥迪相比,却宛如自行车与跑车一样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香奈尔代表的是时装未来的趋势,普罗大众的选择;而迪奥代表的则是古典时装的最后一次冲动,是贵族们在时装上的最后一次怀旧。
       在欧洲,时装是创意,是工业,在东方,时装是抄袭,是进口,是一种商业。这是东方与西方的区别,也是旧世界与新世界的差别。法西斯与纳粹力挺的是时装,但共产主义力挺的是列宁装与毛式中山装,这也是东西方的各自象征。
      我们没有时装,只有衣服,我们没有优雅与艺术,只有暴富与革命。
  •   我们没有时装,只有衣服,我们没有优雅与艺术,只有暴富与革命。
    喜欢最后这句话。
  •   我想COCO的视角是女人眼中的女人。让女性化风格减淡,走向中性与职业。
    而迪奥的柔美优雅回归,视角是男人眼中的女人。时间配合的也刚好,巴黎时装界需要这样的触动与变更交替。
  •   我与楼上的观点恰好相反,我是女人,可我不喜欢COCO,却喜欢DIOR。我觉得COCO表面上向男人挑战,实际上是向男人献媚。正如她如何通过攀附权贵打下自己的时装业的基础。她意识上试图挣脱男权的枷锁,但潜意识上渴望抛弃女人的身份,而成为她所相信的强有力的象征——男人。正像她著名的叼着烟嘴的肖像所暗示的。而DIOR正相反,他通过表达女性独有的特征——优雅和知性兼具,将女人的身份和特征归还给女人。他甚至比女人更了解女人。这是我喜欢DIOR的原因。
  •   CLOVER的分析自成一说,受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