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5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作者:董观志 页数:386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业的关注点是人们的休闲生活质量,中国旅游业30年的发展史正是一部中国人休闲生活方式的变迁史,也是一部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史。审视中国旅游业3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将其梳理为三个跨越式发展阶段,也就是三个10年。1978~1988年是第一个10年。这10年既是中国在拨乱反正中探索的10年,也是旅游业通过实施“适度超前战略”在国民经济中脱颖而出的时期。第一个10年,经验性观光旅游是这个时期旅游需求的典型特征,中国旅游业顺应这种历史潮流,从无到有,完成了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启蒙,实现了从计划经济的单一接待行业走向市场经济的多元服务行业的第一次跨越。1988~1998年是第二个10年。这10年既是中国在经济繁荣中开拓的10年,也是旅游业在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中实现产业化的时期。1994年实行双休日制度、地方政府把旅游业列入“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是第二个10年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两个标志性事件。第二个10年,体验性休闲旅游是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方兴未艾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满足这种旅游需求提供了专业化的技术保障,促进了旅游业从分散的经济现象走向系统的产业部门的第二次跨越。1998~2008年是第三个10年。这10年既是中国在继往开来中和平崛起的10年,也是旅游业从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两轮驱动走向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并驾齐驱的时期。1999年实行黄金周休假制度引发国内旅游井喷式增长、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6年入境过夜旅游者接待人次跃居世界第三位、2007年传统节日纳入休假制度体系,是第三个10年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四个标志性事件。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重点论述了旅游管理的概念框架、学科体系和学理基础;第二个模块是旅游管理的实现技术,具体阐明了旅游的流程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企业化管理、战略化管理、国际化管理、虚拟化管理的操作方法;第三个模块是旅游管理的实现途径,系统探讨了旅游的公共管理、事件管理、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问题。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本次修改进行了系统化的创新,既注重展示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又着力体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特色,突出旅游管理的专业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特征。
书籍目录
第二版前言序第一章 旅游管理的概念框架 学习目的 关键概念 第一节 旅游管理的概念定位 第二节 旅游管理的学科性质 第三节 旅游管理的学科体系 第四节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第二章 旅游管理的理论基础 学习目的 关键概念 第一节 旅游管理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旅游管理的学科基础 第三节 旅游管理的学理基础 思考题第三章 旅游的流程化管理 学习目的 关键概念 第一节 基于价值链的旅游管理 第二节 旅游业流程的模块管理 第三节 旅游流程型组织的管理 第四节 旅游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思考题第四章 旅游的标准化管理 学习目的 关键概念 第一节 基于标准化的旅游管理 第二节 旅游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第三节 旅游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第四节 旅游业的服务质量管理 思考题第五章 旅游的信息化管理 学习目的 关键概念 第一节 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管理 第二节 旅游业信息化的实现技术 第三节 旅游业信息化的系统管理 思考题第六章 旅游的企业化管理 学习目的 关键概念 第一节 旅游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第二节 旅游企业经营管理预测 第三节 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第四节 旅游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思考题第七章 旅游的战略化管理第八章 旅游的国际化管理第九章 旅游的虚拟化管理第十章 旅游的化共管理第十一章 旅游的事件管理第十二章 旅游的风险管理第十三章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版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三、旅游管理研究的哲学方法论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方法是指人们为了解决某种问题所采取的特定活动方式,既包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包括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的基本含义是办法、技术和手段。方法论可以理解为对方法的理论探讨,即关于方法的一门学说。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旅游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是对立矛盾的,这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推动了旅游活动现象的发展和变化;旅游研究必须以旅游实践为基础,依赖于旅游实践,并最终为旅游实践服务。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旅游管理研究方法有三个指导作用:第一,唯物史观揭示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科学,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研究方法不是从概念出发,也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出发的分析方法;第二,唯物史观以揭示事物运动的本质为己任,旅游管理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只能依赖于思维的抽象力,透过旅游活动的表面现象来发掘其深刻本质;第三,唯物史观坚持质与量分析的统一,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必须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精确的量的分析。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在实证主义的指导下,旅游管理研究应强调旅游现象的客观性,强调可通过实地访问、观察、实验等方法来获取第一手资料,运用计量和数量表示,对旅游研究的结果进行反复检验。这可以使我们更能防止主观倾向在形成旅游研究结论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规范主义。马克思规范主义概括起来主要有:制度分析、人的本质分析以及公平与效率分析。在旅游管理研究中,运用规范主义哲学思想将一些长期自然形成的民族习俗、伦理、惯例制定成旅游行业标准、规范,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系统论与控制论。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要素和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的这些组成部分形成一定的结构,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并与系统的外部环境相互适应。系统论的主要方法有系统工程法、层次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和环境分析法。旅游作为一个综合系统,可以运用系统论的所有方法进行研究。控制论的关键在于它先要有预测的果——就是目的,然后从多种可能中选出某种估计能够得到预期结果的动因,加以作用,以便实现预期的结果。旅游管理的研究常常要从结果分析,导出动因所在,从而探讨如何促使动因推动结果。
后记
2006年,这本书作为旅游类三本著作之一被中国社会科学院选人《中国学术年鉴》,2007年被教育部选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年又应邀修编第二版,三年三大喜讯,说明这本书自2005年5月出版以来经受了学术界、实业界和图书市场的三重检验,赢得了被认可和被赞许的结果。这不仅是《旅游管理原理与方法》的荣幸,也是我个人的荣幸。因为这本书是一部纯粹的学术探索性著作,正如旅游学术界德高望重的刘德谦教授在第一版序言中所说:“这本书是针对旅游业经历快速发展阶段以后所面临的产业优化和专业转型的现实问题而设计的,扩大了旅游管理学术研究的视野,深化了旅游管理学术研究的层面”;“这本书具有创新意义,具有建设性的价值”。这本书是在刘人怀院士、刘德谦、陈烈、马勇、田里、杜江、郑向敏等教授专家和黄金山、付蓉、宋志伟等同人们的帮助下不断走向完善的,大家的鼓励让我在旅游学术砑究领域渐行渐远。白晓亮和梁增贤的勤奋精神与英文能力使这本书的撰写和修改卓有成效,我为有这样优秀的学生深感骄傲。这本书在撰写和修改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书籍、期刊、报纸、网络和企业内部资料,尽管列出了主要参考文献,但限于篇幅,还有许多没有罗列出来,在此对有关作者、编者和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的学生唐艳、曹秀玲、梁萍、余娟、赵晋良、张晓斌、张巧玲、胡学璐、杨丽芳、张银玲、刘萍、聂莉、周春香、郭明珠参与了资料的收集整理,深表感谢。2008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中国百年梦圆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拖累全球经济下滑,还有让人头痛的雪灾、震灾、毒奶粉、楼市波动、股市震荡等大大小小的事件,把全世界摆弄得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是一个历史的拐点,世界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样剧变的环境下,能够从容不迫地出版这本纯学术著作,确实要感谢中国旅游出版社和付蓉编辑!
编辑推荐
《旅游管理原理与方法(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