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8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作者: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长江流域地图集》是一部大型综合性江河流域科学参考地图集,大6开本,精装。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该图集1993 年开始编辑设计,集水利及相关专业众多专家学者,历时6年编制完成。是继大型《黄河流域地图集》出版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水利专题地图集。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该流域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科技实力雄厚,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和便利的水运、陆路和航空交通便利。为适应长江流域开放开发形势及新世纪经济建设规划的需要,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了这部大型的《长江流域地图集》,旨在为国家提供长江流域全面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最新成果,展示长江的历史演变和动态轨迹,显示中华民族水利建设的光辉成就。为国家新世纪规划的宏观决策,为长江流域的开发治理,以及开放沿江经济带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是一项基础理论研究和三峡工程完工前的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历史文献。
长江流域地图集的编制紧密围绕水资源这一中心主题,以国务院审批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1990年修订)》为基本依据,并广泛吸收汇总了治理开发长江的多学科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经过各方面专家审查校订编制而成的。
图集以地图为主,辅以文字说明、表格和精美的图片,使读者对长江流域的全貌能获得更为直观、形象和深入的了解。图集共分7个图组,1.序图组:起导言与概述的作用。2.历史图组:反映长江的历史演变及概况,为治理开发长江提供历史资料。3.自然条件图组:反映长江流域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矿产资源、水文、水质等自然地理要素,分量较多,是图集的重点图组之一。4.社会经济图组:主要反映长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工农业、城市、交通、旅游、经济开发等内容。5.环境保护图组:主要反映长江流域水质评价、水质污染、水源保护、珍稀动植物分布及保护、鱼类资源及保护、血吸虫病及地方病的分布与防治等内容。6.水资源开发图组:主要反映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水利水电工程、防洪发电、灌溉、水土保持、中下游河道整治、城市供水、南水北调工程等内容,并突出反映三峡水利枢纽的社会经济效益,是该图集的重点图组。7.干支流图组:主要反映长江干支流的相对位置、干流各河段的基本情况、各主要支流的概况及治理开发规划,也是图集的重点图组。值得一提的是图集的内容包括了长江流域调查、环境保护、长江河床演变历史、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南水北调的宏观规划、水土保持、水资源的规划等最新的研究成果。
《长江流域地图集》的编制全部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制图工艺,印装精美。可供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各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大型厂矿企事业单位及各有关部门作为决策研究的参考。
长江流域地图集·序
2009-6-25 来源:长江水利网
我国地图的历史非常古老,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已使用。在距今4 000余年的夏代,相传铸有九鼎,鼎上铭刻了各地山川及其他地物,史称《九鼎图》;稍后,大约始著于战国时代的我国古代地理经典——《山海经》,据说就是《九鼎图》的图说。《管子·地理》篇说:“凡主兵者,必先审知地图”,以了解山川之险阻,林木之遮挡,城郭之大小,路程之远近,方能不失地利。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又发现了两幅西汉初年长沙国南部即今湘南桂北的地形图与驻军图,这是我国迄今已发现最早的地图。地图开始应当是部族、国家为了内部的管理和对外的征伐而制作的,终因地图具有多种要素集中表现而一目了然的优点,其用途日广,以至于随着时代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出现了各种专题地图。
《长江流域地图集》便是一部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兼涉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对长江干支流进行较为全面描述的大型综合性江河流域地图集。地图的好处是生动直观,深入浅出,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各有所获。一般读者可从中获得有关长江的知识;专业人员可从中看出长江水利事业发展的脉络与轨迹;国家建设部门、海内外企事业界可从中了解长江流域的概况,以利于对其开发利用。总之,这是一部涵盖全江、贯通古今、取材新颖、可供人们了解长江研究长江的工具书,也是对长江治理开发的一次总结与检阅。
回忆近半个世纪前,即1949年初我从部队转入水利战线接手长江的水利工作时,那时的长江除祖传的堤防、塘堰和屈指可数的小型水坝外,无论是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水利工程数量非常有限;水文、勘测、科研的基本工作也很落后;其他诸如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不是尚未开展,便是微不足道。在这种条件下,不仅想拥有一本水利专业的地图集无从谈起,连一幅普通的流域图也没有编出来。
长江水利委员会有鉴于此,在成立初期即一面积极开展大地控制、地形和水利工程的测量;一面利用旧有地形图资料,先编制一些用于水利规划的区域性地图,如《长江下游流域图》、《巢湖流域图》等;稍后全江规划开始,为给流域规划和各专业工作提供基础图件,1956年首次编印了1∶200万的彩色挂图《长江流域图》;1976、1978年两年夏季组织了两次江源考察,对江源无人无图区的水文、地理、地质、地貌、冰川、高原生态等进行了首次探索。这一时期地图制作的新技术发展迅速,1981、1984年又重新编制1∶100万、1∶200万比例尺的《长江流域图》。这类地图无论是区域性的、流域性的,虽然是以水系为主题,却又更多地兼容了地形、政区、城镇、交通等自然和社会人文的要素,故实为长江流域的普通地图。与此同时,一些工作上用的专题地图,如水文上的测站分布、气象预报、暴雨分析;规划上的防洪工程、蓄洪垦殖区、水库、水力资源和电站、水土流失的分布及南水北调工程等地图,也陆续编制。此外,还与国家、流域内一些省市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不少专题地图,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青藏高原地图集》,其中的《长江江源图》就是我们编制的。至于这些部门自行编制的有关长江流域农林、水利、工矿等方面的各种专题地图,也很可观。这些地图正是我们编制这部《长江流域地图集》的基础。
总之,现在《长江流域地图集》能以如此丰富的内容问世,无疑是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实施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建设都获得重大进展的缘故;换句话说,正是长江干支流一大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特别是治江关键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在这些工程的丰富实践中所积累的丰硕成果,才可能编绘出这部地图集。
尽管长江水利建设成就喜人,图集洋洋可观,但离我们规划的目标还很远。
防洪方面,三峡水库虽然至关重要,但遇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特大洪水,有时仍不得不动用一些分洪区。
发电方面,大小水电站虽然数以万计,但仅占长江可开发水力资源的10%左右,还有更多的河段有待开发。
灌溉方面,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积虽然有1480万公顷,但地区分布不平衡,保证率低,无论是改善旧灌区,或扩建新灌区,都有大量工作要做。
航运方面,除去现有航道的维护和需要延伸、提高通航标准外,一些战略性的水道——湘桂大运河、赣粤大运河和沟通长江、汉江的两沙运河,20世纪50年代提出时尚属远景规划,近半年世纪即将过去,新世纪转瞬到来,根据国家建设对交通的需求,可否提上议事日程?
使我常系心怀的课题还有:为了减轻荆江大堤负担而提出的荆江主泓南移计划;为了摆脱长江口航道长期依靠疏浚维持航深的困境而提出的川沙—南汇边滩运河计划;为了沿江重要城市建设用地而提出的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外滩在不碍行洪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的设想……等等。其中河口的边滩运河,我要特别强调,不管这一方案现在能否为人们所接受,但终将证明这是解决长江口航道问题的最佳方案。因为它不是凭空设想,而是根据长江口的水沙运动规律所提出的一项治本措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三峡工程一样,在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后,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实施在望。因而这几年来,我又在长期思考和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转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新方案的研究。此项研究成果已于1996年9月中旬中国科学院在北京香山召开的学术会议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早已列入 20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规划的西线调水工程,是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增加黄河用于灌溉的水量。现在的方案是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五大河流调水,穿过巴颜喀拉山入黄河,以黄河干流兰州市下游的大柳树枢纽为总干渠渠首,引水至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同时利用引水渠道约2000米的水流落差获得年发电量3150亿千瓦·时的巨大电力,将使约1000万公顷的荒漠从此变成有水有电的绿洲。
长江流域规划中的远景计划也好,我的一些思考也好,都不免被认为是一些难以实现的理想。其实只要认识到我国的人口、土地、资源和建设在地区分布上的严重失衡,南北交通需要大运河沟通,北方干渴需要引水接济,并对此有危机感,上述计划就不应当是遥不可及的。退一步说,即使有些设想在认识上还有异议,至少也可以作为一种不利思想或一家之言供后世继续探索。
我深信,随着国家的昌盛,科技的进步,长江各项建设在三峡工程促进下,将会取得比20世纪更大的成就,我们的后继者将在本图集的基础上,为长江描绘出更为壮美的图集。
《长江流域地图集》对长江来说尚属首编,疑骤了长江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我在耄耄之年犹有幸见到这本地图集的出版,且应约为之作序,爰将所感琐言如上,并借此向地图集编绘人员表示衷心的敬意。是为序。
(《长江流域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