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寻迹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测绘出版社  作者:高俊  页数:398  字数:61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高俊教授的论文选编。高俊,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原解放军测绘学院)教授,一生从事地图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全书大致上按照工作阶段和主题划分,主要反映了作者各时期在地图学的基础研究、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观点和成果,也从侧面见证了我国60年来地图学的发展历程。
  本书选编了一些未曾公开发表的文章,在明清地图史料,各国地形图的历史背景和分析,现代数字地图在作战指挥领域的开拓与应用等方面都有值得阅读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
  本书可供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生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部分 地图史论
 地图史纪要
 明清两代全国和省区地图集编制概况
 试论我国地图的数学要素和表示方法的演进特色
 读史(图)札记
第二部分 地图评述
 世界地形图辑要
 七十年来的国际百万分一世界地图
 苏联《军官地图集》介绍
 地图学的历史贡献——祝《国家普通地图集》出版
第三部分 地图学基础
 关于制图综合
 地图感受与地图设计的实验方法
 欧洲关于地图学基础理论的探讨
 地图和地图学的理论特征与科学结构
 地图的空间认知与认知地图学——地图学在文化与科技领域的新探索
 中国地图学的进展
 世纪之交的军事地图学——发展与现状
 地图学四面体——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换一个视角看地图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进展与成就》序
第四部分 数字地图及应用
第五部分 评述与交流
第六部分 师生情谊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这张地图宽190 cm,长180 cm,其色彩尚相当鲜艳,但有几处撕裂,边缘处略有破损,最近已由该馆地图部修复,并影印复制,以利保存。它确实是中国制图史上的一件巨作,现已被列为国立图书馆的第一号地图收藏品。因为国立图书馆地图部收藏有耶稣会士毕方济与南怀仁所绘制的中国大地图的印本,闵明我和傅圣泽所绘制的天朝地图,此外还有许多刻印的中国地图,绘制或刻印的中国山西、浙江、福建、广东诸省的分省图,江河水系图,航海图卷,城市和名胜风景区图等。1860年之前的各种中国地图共60多幅,其中40多幅是刻印的,20多幅是画本。 这幅王泮地图是用毛笔画在一张带有网眼的生丝薄纱上的,并且按地区不同而分别着色。它的东部是琉球群岛、日本和朝鲜,东北部是满洲和阿穆尔河(黑龙江),北部是长城内外地区,西部是戈壁大碛,大漠与黄河平行向南延伸,所有的天然河流与运河都画成了浅蓝色,唯有黄河才涂成赭黄色。山脉都以孤立的小丘作标志,底部是棕色而顶端是绿色。但由于年代过远,颜色变得暗淡了,并且几处的丝绢已腐蚀。在东部和西部,山峦起伏,整幅图面如同花园一般奇观,旁边附有许多注释。 地图上一共标有5 000多个地名,分别写在长方形或椭圆形的格子里。由于各个省的着色不同,所以不用标明省界就会把全国15个省区分得一清二楚。我认为这张地图画得相当准确,各省及其首府的标位也很精确。各省之间所使用的比例尺差别不大,基本都是1:180万。这就证明了当时中国高度发达的制图术。朝鲜画得太大了,而日本则缩小了两倍。各州府仅画在其所属省的境域内,没有确切画在固有的地理位置上。地图明显是按照各省府之间的距离及方向制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介绍城市中心和江河。当然,地图没有任何标度(经纬度),因为中国直到18世纪在耶稣会士的帮助下才懂得在绘图中使用标度。王泮地图也没有用,在此之前普遍采用那种以方格定位的办法。

编辑推荐

《地图学寻迹:高俊院士文集》是高俊教授的论文选编。《地图学寻迹:高俊院士文集》大致上按照工作阶段和主题划分,主要反映了作者各时期在地图学的基础研究、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观点和成果,也从侧面见证了我国60年来地图学的发展历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地图学寻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