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作者:刘克锋,刘悦秋 著 页数:230
前言
本教材针对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以“人类一环境”系统为整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当今环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和探讨;不仅系统地分析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原因,还探讨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书内容既体现了环境科学的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特点,也反映了当今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最新的研究动向,语言表达深入浅出,数据翔实新颖。 本书适合于作为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类课程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以作为从事环境保护与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和其他对环境关注的各界人士的参考资料。 本书内容精练,共八章,在介绍基本生态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及保护、人口、资源与环境、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最后介绍了人类环境伦理观的发展。其中第一章由李艳霞编写;第二章由王顺利、刘克锋编写;第三章和第八章由刘悦秋编写;第四章由葛兴编写;第五章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及化学品危害由刘克锋、金珠理达编写,土壤污染部分由刘克锋、王亮编写,其余部分由郁东宁编写;第六章由田志会编写;第七章由陈洪伟、刘克锋编写。最后王顺利对全书进行了统稿与整理工作。另外孙俊丽、洪培培、杨萌、邵玮玮同学对该书部分内容进行了校对工作。 气象出版社的方益民女士积极筹划,推动了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在此表示由衷的谢忱!
内容概要
《环境科学概论》针对当代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从多层次和多角度系统分析了环境问题的发生及其原因。在介绍基本生态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及保护、人口、资源与环境、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最后介绍了环境伦理观的发展。《环境科学概论》紧紧把握当今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和前沿热点,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反映出环境科学的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特点。《环境科学概论》适合于作为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类课程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以作为从事环境保护与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和其他对环境关注的各界人十的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环境第二节 环境科学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第一节 生态学第二节 生态系统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第四节 生态平衡与失衡第三章 生态破坏及保护第一节 植被破坏第二节 水土流失第三节 荒漠化第四节 湿地退化第四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世界人口增长及特点第三节 中国人口增长及特点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人口第五节 人口预测第六节 我国人口发展趋势与人口控制对策第五章 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节 水资源与水环境第二节 大气污染第三节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及化学品危害第五节 噪声与其他物理性污染第六章 全球环境问题第一节 气候变化第二节 臭氧层破坏第三节 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第四节 海洋污染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实施途径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节 城市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八章 环境伦理第一节 人与自然第二节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环境伦理第三节 西方环境伦理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 生态环境伦理第五节 环境道德规范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的变化之中,这是环境的变动性。但环境受到自然和人类的作用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其可借助于自身的调节能力使这些变化逐渐减弱或消失,这种自我调节修复能力称为环境的稳定性。而另一方面自然环境受到外界影响后,其产生的变化往往是潜在的、滞后的。某些人认为自然灾害包括洪水、风暴和干旱是自然现象,难于防御和减轻它们的影响。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翻了四番。如此高速的增长,决不仅仅是自然的力量,人类对生存环境所采取的非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自然灾害增加的主要因素。就洪水灾害而言,风暴潮、暴雨和冰雪融化本身不会形成洪灾,洪水灾害的急剧增长是人类对环境的大规模不合理开发所致。在坡地进行农作、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在沿海地区过度开发,增加了风暴潮和洪水的危险;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地表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了土壤的储水能力,增加了突发洪水的次数。因此,自然环境在受到冲击和破坏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在短期内也许不被认识或反映出来,并且发生变化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也难以预料,当破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或自净能力时,一般很难彻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5.环境的脆弱性 任何生态环境经长期的演化发展,其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都会逐渐稳定下来,只有大规模的人类活动或严重的自然灾害才会导致这种平衡状态的破坏,从而使生态环境处于脆弱状态,并不断朝生态环境退化甚至恶化的方向发展。环境的脆弱性是环境系统在特定时空尺度相对于外界干扰所具有的敏感反应和自我恢复能力,是自然属性和人类干扰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