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学生小百科.历史知识全知道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地震  作者:《新编中学生小百科》编委会 编  页数:336  

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把教育贯穿到整个人生中,实现终生学习,才能造就出合格的人才。但是,树木最重要的是树根,高楼最重要的是地基,学习最重要的阶段就是中学。只有在中学阶段打好基础,将来升人大学、进入社会所需要的研究性学习和技能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不走弯路。  肩负祖国未来的中学生,不仅是知识丰富、全面发展的人,也要是了解社会、善于学习的人,更要是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中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对社会、文学、历史、地理的综合理解力,有数学的实际应用和理解能力,有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科学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力,掌握外语背景知识和了解外国文化的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对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理解力。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毅力。以上这些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掌握,但是在每一项能力上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使人拥有更高的境界,作出更大的成就。  为了帮助中学生朋友打好知识基础,我们编写了这套《新编中学生小百科》,本书是其中的历史卷。它囊括了古今中外包括人类发展史、社会生产力的变迁改进、教育文化科技领域的推陈出新以及各种背景下的时代更替,让读者在了解人类起源的同时感受时代变迁,感悟古人思想的远见卓识,体会朝代交替的轰轰烈烈,懂得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学习知识,懂得怎样更好地把握住今天,创造更好的明天。  本书主要是以从古到今的编年体方式叙述了中国和世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发生的重要事件,介绍了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我们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故事性总结,让你摆脱了枯燥无味的阅读,能够在愉悦中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本书还为你留下一些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在对历史问题的观念认识上,我们尽量不发议论,少作分析;有些情况,留给读者自己去分析、考虑、批判。本书里的每则历史故事,只反映事情或人物的一个侧面、一个片断,不能凭它来对某一事情或人物作全面的评价。  总之,希望读者能通过读这本书,了解到更多更广泛多层次的知识,在以史为鉴的条件下,更好地把握未来。这就是我们编辑这本书的初衷和目的。

内容概要

《历史知识全知道》是一本浓缩中外历史文化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
对于中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有效巩固课堂知识,还可以把本书作为课外读物,拓展自己的阅读面。
从盘古开天到战场的金戈铁马,反映了华夏之邦的胸襟和睿智,彰显了先人的生存法则,蕴藏了英雄的成败之数。放眼望去,世界文明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缕缕新风。
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一幕幕精彩绝伦的画卷。当我们在历史的天空中翱翔时,就会觉得字字珠玑,琳琅满目。那么,就让我们跟随《历史知识全知道》,一起在历史的天空下沐浴温暖的阳光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
 三皇传说
 五帝传说
 大禹治水
 仓颉造字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革命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二里头文化
 红山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大溪文化
 大坌坑文化
 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禅让制
 夏朝建立
 夏朝的政治制度
 少康中兴
 夏朝的乐器
 商汤灭夏
 商朝兴起
 商朝的衰亡
 商朝社会经济
 商朝的天文历法
 《禹刑》《汤刑》
 盘庚迁殷
 殷墟
 武王伐纣
 西周兴起
 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度
 礼乐制度
 分封制
 西周社会经济
 井田制
 西周行政法律
 西周的天文学发展
 六艺教育
 成康之治
 国人暴动
 宣王中兴
 西周灭亡
 《夏商西周断代工程年表》
 平王东迁
 春秋五霸
 长勺之战
 城濮之战
 侯马盟书
 战国七雄
 战国的商业、手工业
 商鞅变法
 合纵与连横
 胡服骑射
 远交近攻
 《周礼》
 《周易》
 《春秋》
 《左传》
 《论语》
 《诗经》
 《楚辞》
 《吕氏春秋》
 《黄帝内经》
 《战国策》
 甲骨文
 金文
 后母戊鼎
 勾股定理的发现
 最早的货币
 司南
 诸子百家
 老子
 孔子
 孟子
 庄子
 屈原
 扁鹊
 鲁班
 战国四公子
 都江堰
 郑国渠
 鸿沟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秦朝建立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三公九卿制
 焚书坑儒
 中共三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四大
 新三民主义
 黄埔军校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西山会议派
 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
 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
 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
第一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宁汉合流
 中共五大
 东北易帜
 军阀混战
 国民党的统治
 四大家族
 八七会议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
 广州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
 中国工农红军
 古田会议
 百色起义
 中共的第五次反围剿
 长征
 遵义会议
 “九·一八”事变
 李顿调查团
 塘沽协定
 “一·二八”上海抗战
 伪“满洲国”的建立
 华北事变
 何梅协定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策略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
 “一二·九”运动
 七君子事件
 抗日联合会
 马占山抗日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第二次国共合作
 洛川会议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新四军
 八路军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皖南事变
 国民党片面抗日路线
 近卫三原则
 国民党战时体制
 相持阶段的开始
 相持阶段的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调整
 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
 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
 日本帝国主义的“三光”政策
 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汪伪政府的成立
 《论持久战》
 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对抗策略
 减租减息
 三三制
 延安整风运动
 大生产运动
 中国远征军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日本无条件投降
 西南联大
 九三学社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抗战后国内形势
 校场口事件
 政治协商会议
 非法的国民大会
 中美商约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击破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延安保卫战
 孟良崮战役
 战略大反攻
 内线作战方略
 千里跃进大别山
 行宪国大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北平谈判
 渡江战役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解放全中国
第八章 世界古代史
 苏美尔国家的出现
 古埃及王国的建立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
 新巴比伦王国
 玛雅文明
 雅利安人起源
 波斯帝国兴起
 希波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
 罗马建城
 罗马共和国
 屋犬维统治时期
 亚历山大东侵
 基督教的产生
 米兰敕令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阿克苏姆文明
 大津巴布韦文化
 法兰克王国
 墨洛温王朝
 伊斯兰教的产生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阿拔斯王朝
 神圣罗马帝国
 加洛林王朝
 诺曼底征服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帝国建立
 十字军东征
 拜占庭-奥斯曼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
 英国都铎王朝
 意大利战争
 德国农民战争
 印度莫卧儿帝国
 伊凡四世加冕沙皇
 彼得大帝
 法国胡格诺战争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
 欧洲三十年战争
 苏格兰起义
 英国第二次内战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第九章 世界近代史
 文艺复兴运动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人文主义
 但丁
 米开朗基罗
 塞万提斯
 培根
 莎士比亚
 流浪汉小说
 “异端”
 哥白尼与“日心说”
 布鲁诺
 胡司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教
 耶稣会的创立
 清教运动
 清教徒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新航路开辟过程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达·迦马
 手工工场
 原始积累
 圈地运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纳西比会战
 克伦威尔的统治
 共和国的建立
 资产阶级新贵族
 英国两党制
 独立派
 掘地派
 殖民掠夺
 英荷战争
 光荣革命
 三角贸易
 《权利法案》
 英国“宪章 运动”
 伦敦工人协会
 英法北美战争
第二次英马战争
 芬尼运动
 工业革命
 蒸汽机时代
 珍妮纺纱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火车的出现
 科学原子论的提出
 工业革命的影响
 德国的工业革命
 年欧洲革命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法国的启蒙运动
 法国封建等级制度
 法国大革命
 热月政变
 督政府时期
 执政府的统治
 热月党人的统治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雅各宾派的统治
 吉伦特派的统治
 七月十四日革命
 路易·波拿巴
 启蒙主义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历史学家孟德斯鸠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
 钢琴家李斯特
 音乐家斯美塔纳
 罗可可风格
 新古典主义画派
 浪漫主义画派
 圆舞曲之父约翰·施特劳斯
 后期印象画派
 巴洛克风格
 现实主义画派
 印象画派
 历史学家伏尔泰
 维也纳古典乐派
 浪漫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
第十章 世界现代史
 国际联盟
 苏联的成立
 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
 魏玛共和国
 魏玛宪法
 卡普暴动
 汉堡工人起义
 啤酒店暴动
 德意志第三帝国
 党卫军
 盖世太保
 国会纵火案
 二十五点纲领
 绿色方案
 火十字团
 英国年大罢工
 英国工党
 杨格计划
 “二·二六”事件
 血盟团事件
 保加利亚九月起义
 克拉科夫工人起义
 苏台德事件
 法西斯党
 马德里保卫战
 西班牙长枪党
 索古
 朝鲜“三一运动”
 越南安沛起义
 印尼年起义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阿姆利则惨案
 白沙瓦起义
 哈里发运动
 基马尔革命
 德鲁兹起义
 巴列维王朝
 里夫共各国
 华脱夫党
 埃塞俄比亚卫国战争
 大厦谷战争
 寇松线
 拉巴洛条约
 热那亚会议
 海牙会议
 反共产国际协定
 钢铁盟约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康边停战协定
 布列斯特和约
 慕尼黑协定
 绥靖政策
 太平洋战争
第二战场
 马其诺防线
 齐格菲防线
 海狮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
 曼哈顿计划
 苏芬战争
 中途岛战役
 斯大林格勒会战
 瓜岛战役
 阿拉曼战役
 诺曼底登陆
 阿登战役
 柏林攻坚战
 珊瑚海战役
 琉黄岛战役
 大西洋宪章
 诺门坎事件
 罗马尼亚起义
 布拉格起义
 越南北山起义
 越南八月革命
 维希政府
 蓝色师团
 “大东亚共荣圈”
 奥斯威辛集中营
 慕尼黑阴谋
 德国突袭波兰
 敦刻尔克大撤退
 不列颠之战
 德军突袭苏联
 莫斯科保卫战
 日军偷袭珍珠港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三个转折点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塔尔会议
 波茨坦会议
 法西斯的失败
第四点计划
 麦卡锡主义
 水门事件
 小石城事件
 百月繁荣
 艾森豪威尔主义
 卡特主义
 尼克松主义
 新联邦主义
 里根主义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法国五月风暴
 撒切尔主义
 希腊内战
 蒙巴顿方案
 纳萨尔巴里运动
 茉莉芬事件
 印度支那战争
 奠边府战役
 北部湾事件
 越南侵柬战争
 两伊战争
 茅茅运动
 埃及七月革命
 沙佩维尔事件
 班图斯坦制度
 吉隆滩事件
 古巴“七·二六”运动
 古巴导弹危机
 马岛战争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
 海湾战争
 联合国宪章
 旧金山对日和约
 北大西洋公约
 巴黎协定
 华沙条约组织
 罗马条约
 日内瓦公约
 日内瓦协议
 铁幕演说
 贝尔福宣言
 中美上海公报
 阿鲁沙纲领
 世界人权宣言
 圣多明各宣言
 利马宣言
 哈瓦那宣言
 七十七国集团
 欧洲共同体
 各国议会联盟
 巴尔干同盟
 西欧联盟
 利马集团
 孔塔多拉集团
 莫洛托夫计划
 舒曼计划
 零点方案
 尤里卡计划
 科伦坡计划
 戴维营协议
 不结盟运动
 巴列夫防线
 联合国军
 乒乓球外交
 南南合作
 印度洋和平区
 十七度线
 纽纶堡审判
 东京审判
 非洲自由日
 非洲解放
 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和柏林墙
 美苏争霸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第三世界
 万隆会议
 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
附录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世界史大事年表
 指鹿为马
 南平百越,北击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巨鹿之战
 楚汉争霸
 西汉的建立
 汉高祖刘邦
 汉初三杰
 休养生息政策
 白登之围
 七国之乱
 文景之治
 养老令
 汉武帝刘彻
 推恩令
 张骞出使西域
 苏武牧羊
 刺史制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巫蛊之祸
 昭宣中兴
 西域都护府
 《史记》
 《七略》
 《淮南子》
 《公羊传》
 《太初历》
 汉乐府
 王莽纂位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战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窦固
 窦宪
 班超出使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外戚宦官专权
 十常侍专权
 黄巾起义
 蔡伦造纸
 华佗
 张仲景
 王充
 张衡
 《孔雀东南飞》
 《说文解字》
 佛教的传人
 谶纬之学
 丝绸之路
 汉代史学
 今文经、古文经之争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董卓之乱
 三国鼎立
 孙策定江东
 官渡大战
 三顾茅庐
 赤壁大战
 刘备人蜀
 诸葛亮治蜀
 诸葛亮“六出祁山”
 唯才是举
 九品中正制
 租调制
 屯田制
 西晋的建立
 占田制
 西晋分封制
 八王之乱
 永嘉南渡
 东晋的建立
 五胡十六国
 胡汉分治
 前赵与后赵
 淝水之战
 祖逖北伐
 南朝时期
 元嘉之治
 南齐的兴衰
 侯景之乱
 门阀士族
 南朝的士族与庶族
 南朝的少数民族
 北朝时期
 北魏建立
 孝文帝改革
 北魏均田制
 府兵制
 北周灭北齐
 突厥的兴起
 玄学
 《三国志》
 《齐民要术》
 《宋书》
 《后汉书》
 《水经注》
 《洛阳伽蓝记》
 《神灭论》
 《世说新语》
 《文心雕龙》
 佛教的发展
 道教的发展
 建安文学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王羲之
 陶渊明
 谢灵运
 南朝民歌
 北朝民歌
 魏碑
第四章 隋唐时期
 隋朝的统一
 隋朝的政治制度
 隋朝的科举制度
 隋朝的均田制
 隋朝的租庸调
 隋朝的民族关系
 隋炀帝的暴政
 瓦岗起义
 黎阳兵变
 南北大运河
 赵州桥
 李渊建唐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的事务机关
 唐朝的均田制
 唐朝的租庸调制
 唐朝的府兵制
 唐朝的科举制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武周革命
 开元盛世
 天宝危机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唐朝的民族关系
 回纥
 吐蕃
 文成公主进藏
 长庆会盟
 唐朝的对外关系
 牛李党争
 甘露之变
 永贞革新
 两税法
 黄巢起义
 乐山大佛
 敦煌莫高窟
 唐三彩
 雕版印刷
 玄奘取经
 鉴真东渡
 道教
 佛教
 李白
 杜甫
 韩愈
 柳宗元
 白居易
 李商隐
 杜牧
 古文运动
 《千金方》
 《步辇图》
 《天王送子图》
 《霓裳羽衣曲》
 《大唐西域记》
 《唐律》
 《唐六典》
 《通典》
第五章 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
 十国
 幽云十六州
 辽上京
 辽代刑法
 耶律大石建西辽
 景宗中兴
 辽圣宗的法制改革
 重元之乱
 契丹文字
 辽代服饰
 辽代瓷器
 陈桥兵变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杯酒释兵权
 北宋的政治制度
 北宋的科举制度
 北宋的社会现状
 北宋的社会经济
 庆历新政
 庆历和议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绍兴和议
 靖康之难
 活字印刷术
 火药的应用
 交子
 《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北宋四大书法家
 《资治通鉴》
 三苏
 南宋的建立
 宗泽保卫东京
 建康之战
 岳飞抗金
 嘉定和议
 南宋的经济
 南宋四大家
 宋代的制瓷业
 两宋的海外贸易
 两宋与日本的交往
 话本
 南戏
 宋词
 豪放派
 婉约派
 宋代医学
 党项与西夏
 西夏的经济
 毅宗执政
 崇宗亲政
 西夏盛世
 西夏佛教思想
 西夏壁画
 西夏王陵
 女真的兴起
 金朝的法令
 大定之治
 海上之盟
 女真文字
 金代交钞
 全真教
 《大金国志》
 蒙古西征
 领户分封制
 元朝的建立
 元朝四等人的划分
 行中书省
 元朝的赋役制度
 元朝的经济
 红巾军大起义
 黄道婆
 元代的青花瓷
 诸宫调
 元曲
 元杂剧
 元代农学
 宋元时期天文学
第六章 明清时期
 明朝的建立
 明代十三布政使司
 明朝君主专制制度
 八股取士
 锦衣
 洪武“四狱”
 胡惟庸案
 建文改制
 靖难之役
 宦官专权
 永乐盛世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张居正改革
 一条鞭法
 国本之争
 万历科场案
 东林党
 明末三大案
 明朝的社会经济
 资本主义的萌芽
 《永乐大典》
 章 回体小说
 三言
 《金瓶梅》
 明孝陵
 明长城
 昆腔
 明代绘画
 明代制瓷
 明代家具
 明代服饰
 王夫之
 顸炎武
 黄宗羲
 明末农民大起义
 闯王李自成
 张献忠
 宁远之战
 萨尔浒之战
 清朝的兴亡
 清朝的八旗制度
 清朝的社会经济
 嘉定三屠。   三藩之乱
 康乾盛世
 摊丁人亩
 清朝的文字狱
 理藩院
 怀柔政策
 平定准噶尔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
 土尔扈特回归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统一台湾
 闭关锁国
 中俄《尼布楚条约》
 军机处
 清会典
 乾嘉学派
 清代历法和数学
 《四库全书》
 白莲教起义
 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三元里抗英
 中英《南京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租界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辛酉政变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太平军北伐
 太平军东征和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
 中法战争
 马尾海战
 镇南关大捷
 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总局
 北洋水师
 甲午中日战争
 公车上书
 中日《马关条约》
 瓜分狂潮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海兰泡惨案
 《辛丑条约》
 清末新政
 《钦定宪法大纲》
 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无产阶级的产生
 左宗棠
 曾国藩
 邓世昌
 聂士成
 张之洞
 陈天华
 冯如
 邹容
 康有为
 梁启超
 章 炳麟
 黄遵宪
 黄兴
 秋瑾
 谴责小说
 《二十四史》
第七章 民国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
 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次革命
 袁世凯专权
 袁世凯称帝
 护国运动
 北洋政府
 北洋军阀统治
 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中共一大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香港海员大罢工
 中共二大

章节摘录

  对生产力的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商品经济最终取代了自然经济,手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工厂,这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对资产阶级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资产阶级专政建筑在社会化的大机器生产和物质财富空前丰富的基础上,使资本主义方式扩展至世界各地,保证了资本主义完全战胜封建主义。  对阶级结构的影响:工业革命使得使用机器生产和现代大工业(工厂制度)逐步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普遍建立起来,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最终形成。  对全球交通和市场的影响:欧美国家为了促进商品交流,大规模从事交通运输建设,为了扩大海外殖民掠夺和市场,致力于远洋运输网的开拓,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网络,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工业革命加速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同时,欧美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欧美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这些地区,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改变了它们的历史命运,将其卷入到工业文明的潮流之中。  德国的工业革命,19世纪30年代的后期,德意志的工业革命开始。工业革命也首先从纺织工业开始。德意志的工业革命所取得的成就尽管很大,但与英、法等国相比,仍远远落后。工业生产部门中,工场手工业和小手工业仍占据优势,机器制造业也没有建造起来。但是,由于工业革命,德意志的产业无产阶级迅速成长起来,到19世纪40年代,德意志的产业工人已达200多万人,使德意志的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吕不韦,生年不详,卒于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大商人,在经商期间,遇到了流亡赵国的秦公子子楚,当时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很艰难,吕不韦很同情他,并认为子楚是“奇货可居”,于是用金钱资助子楚,并帮助他获得了继承王位的资格。公元前253年,子楚继承王位,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并封他为文信侯。庄襄王死后,其子政立,是为秦始皇。秦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在吕不韦执政为相期间,秦国出兵灭东周,攻取韩、赵、卫三国土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为统一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秦始皇亲理政务后,将他免职,并迁去蜀,后忧惧饮鸩而亡。吕不韦为相期间,门下食客三千人,家僮万人。他命门客“人人著所闻”,著书立说,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寻找理论根据,这些著作最终汇编成了《吕氏春秋》。   ……

编辑推荐

  《新编中学生小百科·课外知识拓展读本:历史知识全知道》的四大理由引经据典:仔细考究,点点滴滴展现细节之美。覆盖面广:从古至今,世世代代传递文明智慧。实用性强:以史为镜,时时刻刻调整处事心态。旁征博引:由此及彼,方方面面搜集精华故事。  海纳百川,汇集天下缤纷历史知识,沙中沥金,检索中外精妙绝伦故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编中学生小百科.历史知识全知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给孩子买的学习资,觉得还不错。
  •   书是百科全书类型的,还不错,虽然故事性没那么强,但适合稍大的孩子
  •   好,就是字很小。送货快
  •   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使孩子受益匪浅
  •   小孩子很喜欢,极力推荐
  •   看了觉得还很不错,每晚必看,值得!
  •   期待提高
  •   对学生很有利,就是枯燥了点
  •   送货快,书的质量好。
  •   不过内容枯燥,小孩子不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