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丁国瑜 地震出版社 (2011-09出版) 作者:丁国瑜 页数:684
内容概要
《丁国瑜文集》主要包括4个部分内容。文集正文部分共收录了丁院士撰写的研究文章72篇,文章排列以发表时间早晚为序,所选文章以丁先生为第一作者的为主,也选刊了丁先生与他人合作的一些文章,大部分是他指导的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所写的文章。
书籍目录
新构造波动及其强度评价问题 华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第四纪沉积物颜色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河北平原及太行山东麓的第四纪火山碎屑堆积——堆积平原区第四系岩性分层对比的一个标志 海南岛第四纪地质的几个问题 华北平原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埋藏土 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 我国地震地质工作三十年 发展中的我国地震地质研究 美国地震构造研究的一些近况 线性构造和地震活动 地震预报方法 中国活断层研究近况(综述) 中国内陆活动断裂基本特征的探讨(代前言) 古地震标志问题 古地震研究情况 古地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我国的强震系列与第四纪活动断裂带 活动走滑断裂带的断错水系与地震 QUATERNARY FAULTING IN CHINA 活动构造与地震 我国内陆8级左右强震的重复性问题 华北地块新构造变形基本特点的讨论 中国的活断层 ACTIVE FAULTS OF CHINA 富蕴地震断裂带(前言) 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有关新构造及现代板块运动问题讨论概况 地块相对运动与鄂尔多斯地块周围第四纪断陷盆地 有关地震地质研究的一些动向 对我国现代板内运动状况的初步探讨 关于地震断层研究的几个问题(代前言) 我国东北地区的新构造环境与深震火山活动 有关青藏高原活动构造的一些问题 DISINTEGRATIONFAULTING AND SEISMOGENESIS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第四纪断层上断裂活动的群集及迁移现象 《中国活断层图集》前言 阿尔金活断层 开展对我国板块现代运动与变形状态的观测与研究 全新世断层活动的不均匀性 我国大陆的新构造变形与板内现代运动 山西及邻区水系与黄土冲沟的分形几何学分析结果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绪言) CHARACTERISIC BEHAVIOUR OF ACTIVE FAULTS IN CHINA NEOTECTONICS AND SEISMOTECTONICS 新构造与地震构造 有关活断层分段的一些问题 中国内陆活断层的习性特征与地震危险性评估 THE CHARACTERISTIC BEHAVIORS 0F ACTTIVE FAULTS AND EARTHQUAKES IN CHINA MAINLAND 活断层分段——原则、方法及应用 我国现代地壳运动研究 地震预报与活断层分段 宁夏中卫沙坡头黄河位错现象 阿尔金活断层的古地震与分段 中国的古地震研究 NEOGENE VOLCANISM AND HOLOCENE EARTHQUAKES IN THE TANLU FAULT Z0NE,EASTERN CHINA RECENT CRUSTAL MOTION AND DEF0RMATl0N IN THE CONTINENT OF CHINA PALEOSEISMICITY AND RUPTURE SEGM:ENTS ALONG THE AIJTUN FAULT IN THE PAST 22ka 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研究 祁连山西段及酒西盆地区第四纪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 SEISMOTFECTONIC RESEARCH IN CHINA 中国大陆内部新构造块体的位移规模 依据CPS数据建立中国大陆板内块体现时运动模型的初步研究 关于公元649年临汾地震的讨论 青藏高原东北隅似三联点构造特征 用GPs研究南天山(伽师)地区现今地壳变形 塔里木西缘晚新生代造山过程的记录——磨拉石建造及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 宁夏贺家口子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序列及其构造意义 黄河黑山峡阶地的砾石Ca膜厚度与粗碎屑沉积地貌面形成年代的测定 发震构造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中国大陆现代地壳运动的新构造背景 ACTIVE FAULTS AND MAGNITUDES OF LEFT-LATERAL DISPLACEMENT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新构造研究的几点回顾——纪念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 序言、缅怀、科普等短文选摘 地震、活断层与震害防御 《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序 《阿尔金活动断裂》序 《四川活动断裂与地震》序 《福建东南沿海活动断裂与地震》序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序 《发展中的地震科学研究——纪念海城地震成功预报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序 难忘老师的启迪与教诲 袁老师是我国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新构造学研究的奠基人 祝贺马杏垣先生八十大寿 深切的怀念 附录一 丁国瑜院士论文、著作目录 附录二 丁国瑜研究工作简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中国活断层研究状况 在本世纪30~40年代,我国的一些地质学家已经开始注意描述有关活断层的地质地貌现象。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兴起,地震区划工作、重大工程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和地震烈度的鉴定广泛开展,这些工作都涉及到活断层的研究。1956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召开了中国第一次新构造运动座谈会,与会科学家从许多方面论及了中国的活断层以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当时把活断层称为第四纪断层、新断层或伴随新构造运动而形成的断层等等。1957年正式出版了这次座谈会的发言记录。这一阶段的活断层研究主要是大地貌、冲积洪积扇的变形、新生代地层的错断以及地震震中分布等宏观定性研究。 1966年以来,由于华北和西南地区相继发生一系列M>7的破坏性地震,从而使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的活断层研究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0多年来,对活断层研究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都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对全国一些重要的活断层,除了开展一般性的地貌、地质学(包括遥感资料的应用)的野外综合调查和专题研究外,还在一些重要地段进行开挖探槽、地质填图、年代学和应力状况的研究。与此同时,加强了仪器观测,沿一些活断层开展了包括大地水准复测、跨断层的短水准基线和三角的重复测量、断层应变观测、原地应力测量、微震观测、震源机制、地热、地球化学和其他地球物理方法的探测和研究。所有这些工作,为从浅层到深层、从定性到定量研究活断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际资料。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1982年汇编出版的《中国活动断裂》一书,基本上代表了70年代我国活断层的研究状况。80年代以来,对我国活断层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又有了很大的拓展,涉及对活断层的几何图像、断层结构、断错地貌、断层的运动方式和速率、与地震的关系、古地震与大震复发间隔、活断层的活动习性及其动力学的研究等。有关判定活断层运动年代的多种方法,特别是14C、热释光、断层陡坎坡度的测量、发掘活断层上古地震地质证据的探槽方法等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结合全国地震构造图、烈度区划图等各类图件的编制工作,对全国显露的和隐伏的活断层资料进行了一次普查和整理,其许多成果已经在这些全国性的小比例尺(1/600万~1/300万)地震构造图和岩石圈动力学图中得到了反映。对一些发生过巨大地震的主要活断层,如选人本图集中的郯庐、鲜水河、红河、昌马、二台活断层和鄂尔多斯周缘活断层系等所进行的比较系统的野外考察和专题研究就是在这一阶段进行的,其中郯庐、二台和鄂尔多斯周缘活断层已出版了专著。
编辑推荐
《丁国瑜文集》由地震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