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李永祺 编 页数:595 字数:960000
内容概要
《区域海洋-海洋环境生态》海洋环境生态学是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三者相互交叉二形成的新学科。本书为908专项《中国区域海洋学》研究课题的子课题,主要以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海区独立成篇,论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讨保护我国各海区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为促进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本书可供研究海洋环境生态学的大专院校及学者提供参考。
书籍目录
0 绪论
第1篇 渤海
第1章 渤海生态系统类型及人为干扰因素
1.1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
1.1.1 河口生态系统
1.1.2 海湾生态系统
1.1.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1.1.4 浅海生态系统特征
1.2 影响生态系统演变的人为干扰因素
1.2.1 渤海区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2.2 陆源污染
1.2.3 围填海活动
1.2.4 港口建设和船舶运输
1.2.5 海洋倾废
1.2.6 海洋油气开发
1.2.7 渔业生产
1.2.8 渤海河流入海水量变化及其环境影响
第2章 渤海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
2.1 渤海环境质量状况
2.1.1 海水环境质量
2.1.2 沉积环境质量状况
2.1.3 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2.2 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2.2.1 渤海近岸经济生物污染物含量水平分析
2.2.2 经济生物增养殖环境质量
2.3 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2.3.1 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
第2篇 黄海
第3篇 东海
第4篇 南海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附录B 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截至2010年)
章节摘录
(4)对海洋动物的影响:在富营养水体中,深层水体中的溶解氧不断被大量死亡藻类的分解所消耗,而光合作用微弱无法补充溶解氧,使得深层的溶氧水平极低,有时甚至出现缺氧状态,导致生活于深层水体的海洋动物因得不到适量的氧而使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无法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最终导致死亡。另外,富营养水体中的一些藻类分泌和释放的毒素,可使海洋动物中毒而引起生理失调或死亡,许多海鸟、海狮、海鲸均可因赤潮生物毒素的积累和食物链传递作用而生长繁殖受到影响或中毒死亡。 3)对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在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首先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海洋动物群落都会发生演替,致使原有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物分布,也改变了整个生态平衡。 在水体富营养化之前,通常是硅藻占支配地位,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和发展,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只适应少数种类的生长,耐受性强的物种(如鞭毛藻类)得到大发展,取代了原有的优势物种形成单优势群落,群落结构不断简化。与此同时,浮游藻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但种类逐渐减少,物种多样性变小,藻类的暴发性繁殖最终导致“水华”的发生。 研究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水体营养状况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富营养化的加剧,群落优势种类逐渐转变;而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与水体营养水平呈相反趋势。富营养化可造成底层处于厌氧环境,对大型底栖生物的破坏尤为严重,导致底层生物量锐减、多样性明显降低,可以使经过多年才建立起来的底栖生物群落毁于一旦,同时也导致生长于水体深层的造礁珊瑚及生活于海草中的海洋动物大量死亡。 当水体未发生营养化、硅藻占支配地位时,优质鱼类的生产量较高;水体富营养化后,造成浮游植物以鞭毛藻类为主,植食性动物随之增加,肉食性动物减少,优质鱼类开始减少,低级的优低鱼类增加,这对于渔业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