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页数:391 字数:580000
内容概要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编写,杨强、徐斌主编的《闽台区域研究丛刊(第7-8辑合刊闽台经贸文化与华侨华人问题研究专辑)》涵盖闽台经贸文化研究、华侨华人问题研究两辑内容。选取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海西区先行先试研究、ECFA对两岸金融合作的影响研究等文章。
书籍目录
第七辑 闽台经贸文化研究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海西区先行先试研究
ECFA对两岸金融合作的影响研究
ECFA视阈下的闽台服务业合作探析
基于ECFA的闽台金融合作研究
“十二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面临的新优势、挑战与趋势探析
以创意产业发展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福建外事部门服务海西建设的职能定位与目标选择
提升公共服务力:海西建设框架下福建省对台引资的创新路径——基于1992一-2008年福建省引进台资的实证分析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背景下的地方政府问合作研究
在闽台资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福建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探究
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推进海西现代农业发展
闽台农业合作中福建农地利用的SW()T分析
闽台花卉产业链分工、整合与竞争力提升
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制度化:路径、动因及影响
福建承接台湾电子信息制造业转移探析
促进海西文化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海峡两岸关系人交易之揭露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代闽台经贸合作的研究
闽台经贸合作的契机、挑战及其应对
探索与改革:渐行渐近的福建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第八辑 华侨华人问题研究
略论闽越族与台湾少数民族的族源历史传说
闽台少数民族风俗刍议
试述移民对闽台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的影响
试论北方汉民与闽越族的交融
论台湾移民与大陆内地人民的交融
论古代闽人与台湾各少数民族的交融
“开台进士”郑用锡述评
试论族群关系对清代台湾拓垦中福客地域分布的影响
近代西方人眼中的台湾原住民传统信仰初探
日据时期台湾延平郡王祠改号开山神社事件论议
台湾光复初期的国语文学与两岸文化交流
论当前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试论闽台张圣君信仰在当代社会的功能
闽台天主教源流关系述论
浅议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与南洋华侨社会上层间的若干问题
浅谈辛亥革命时期的闽籍华侨
陈楚楠与辛亥革命
福建华侨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地位
略论日据时期的台湾华侨
高丽国投归宋人仕官问题研究
郑氏集团与海外华侨互动关系探讨——以郑芝龙父子两代为核心
晚清笔记中的华侨——以南洋闽籍华侨为例
论妈祖信仰与东南亚华侨的关系
郭鹤年与中国
“情系华侨,潜心教育”——现当代杰出的侨务工作者梁披云
爱国华侨庄希泉在南洋活动事迹述论
略论福清高山地区旅日华侨的若干问题
近代南安侨商与南安教育变迁
近代福建华侨投资企业研究——以“福建造纸厂”为个案
试析陈嘉庚由“拥蒋”到“倒蒋”转变的原因——兼与台湾学者李朴生先生商榷
浅析“二战”后美国和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华文教育国家认同的差异及原因
怒海争涛:国际法视野下的“包恩”号事件
章节摘录
(二)振兴文教,推动台湾文教事业的发展 郑用锡自京城礼部退居竹堑时,致力于教育事业,主讲明志书院长达八年时间,“汲引后进多闻人。课日每自拟文诗为诸生式,试隋一秉至公。复制折卷以书法授来学者”。①由于淡水学校隶属于彰化,因此淡水并未设学校,于是郑用锡请求“以彰学司训分驻之”。他不断地勉励学子要勤奋向学,《感时》一作曾说: “无衣难御寒,无食难疗饥。两者胥丰足,问君将何为? 石崇与王恺,彼此斗奢奇;陶朱与猗顿,齐名擅一时。 如何膏粱子,气味日差池。岂知教与养,所贵在并施。 读书真种子,乃国之羽仪。笑彼赀郎辈,名尊而实卑。 卜式桑弘羊,背道任分驰。不如斥阿堵,稽古以为师。”② 这首诗告诫人们,与其重视财富的多寡,不如多读书,稽古以为师。 此外,郑用锡又自行纂修《淡水厅志初稿》。“淡自开辟以来,尚无志乘,(郑用锡)乃集弟友纂稿,藏为后法,文献已存”。③虽然没有刊行,却成为日后陈培桂编写《淡水厅志》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志已佚,后陈培桂踵其事,于所纂《淡水厅志》有存其序例,亦可窥其采辑之苦心”。④ 郑用锡严于治家,所编家规严谨,要求子孙必须恪守,不得违背。有清一代,新竹北门郑氏家族中有科举功名者多达二十多人,堪称北台湾功名最盛的家族。台湾早期的儒学教育,主要目的就是求取功名,以郑用锡进士及第为起始,新竹郑氏家族家道持续近百年,未曾中落。郑氏家族人才济济,家道不致中落,其后世子孙多有所成就,这与其严谨治家有着莫大的关系。 (三)修建淡水厅城,加强台湾防务 淡水厅自开辟以来,由于分类械斗频繁,严重影响到地方治安。道光六年(1826年),淡水厅士绅联名,由郑用锡撰文,呈请闽浙总督孙尔准、淡水同知李慎彝将淡水厅土城改建成石头城。恰逢闽浙总督孙尔准巡视台湾,准郑用锡等所奏,并任命其担任筑城总监。筑城所需经费四万七千四百九十八两,全部由淡水厅士绅与富商自行捐资,不费公孥,其中郑用锡主动捐献番银四千三百元,劝募番银一万二千四百二十元。工程于道光七年(1827年)六月动土,道光九年(1829年)八月竣工,“上其督造功,叙同知衔”。⑤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