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苏群 页数:177
内容概要
《极地封情(1984-2010年)》的问世,为我国的极地考察事业的文献宝库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苏群女士以其所收集的纪念封、片等邮品的独特方式,拓印成本书,书中所呈现的邮品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展现了我国极地考察事业1984—2010年的伟大历程,更有风趣翔实的文字叙述介绍,为我们展现了极地的风貌和极地人的生活!
书籍目录
(1984—1994年)
中国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1984—1985年)
中国科学家首次到达南极点(1985年)
中国第二次南极科学考察(1985—1986年)
中国第三次南极科学考察(1986一l987年)
中国第四次南极科学考察(1987一1988年)
南极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1989年)
中国第五次南极科学考察(1988一1989年)
中国首次东南极科学考察(1988一l989年)
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考察(1989—1990年)
中国第六次南极科学考察(1989一1990年)
中国第七次南极科学考察(1990—1991年)
南极条约生效三十周年
中国极地研究所落成(1991年)
中国第八次南极科学考察(199l—1992年)
中国第九次南极科学考察(1992一1993年)
中国第十次南极科学考察(1993一1994年)
(1994—2004年)
中国第十一次南极科学考察(1994一1995年)
中国第十二次南极科学考察(1995一1996年)
中国民间首次北极科学考察(1995一1996年)
中国第十三次南极科学考察(1996一l997年)
中国第十四次南极科学考察(1997一1998年)
中国第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1998一1999年)
中国第十六次南极科学考察(1999—2000年)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1999—07—1999一09)
中国第十七次南极科学考察(2000—2001年)
中国第十八次南极科学考察(200l一2002年)
中阳第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2002—2003年)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2003-07—2003—09)
中国第二十次南极科学考察(2003—2004年)
(2004—2010年)
中国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2004年)
中国第二十一次南极科学考察(2004—2005年)
中国北极黄河站2005年科学考察(2005年)
中国第二十二次南极科学考察(2005—2006年)
中国北极黄河站2006年科学考察(2006年)
中国第二十三次南极科学考察(2006—2007年)
中国北极黄河站2007年科学考察(2007年)
中国第二十四次南极科学考察(2007—2008年)
中国北极黄河站2008年科学考察(2008年)
中国第三次北极(北冰洋)科学考察(2008年)
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2008—2009年)
中国南极昆仑站科学考察(2008年)
中国北极黄河站2009年科学考察(2009年)
中国第二十六次南极科学考察(2009—2010年)
中国北极黄河站2010年科学考察(2010年)
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2010年)
中国第二十七次南极科学考察(2010—2011年)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历届极地科学考察队员
结束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92年10月31日—1993年4月6日,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是我国第二次“一船两站”南极考察,考察队乘坐“极地”号考察船完成了长城站考察、中山站考察和南大洋考察。考察队由144名队员组成,董兆乾任总领队兼首席科学家。长城站考察队员45人(越冬队员22人),刘书燕任长城站站长,陈永福(兼越冬队长)、平祖庆任副站长。中山站考察队员44人,高振生任中山站站长,汤妙昌(兼越冬队长)、刘广仁任副站长。“极地”号船员55人,魏文良任“极地”号船长,王者富任政委。 1.长城站考察 在长城站地区采集古地磁样品、植物化石、岩石及同位素年龄样品、孢粉分析样品、动物化石标本等,为该地区早第三纪植被和古气候研究和地层划分提供资料。 完成站区地面植被(苔藓、地衣)、凋落物、根系及半腐殖质层、土壤、微生物等的系统采样,为研究该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资料。 完成了地貌第四纪地质填绘,采集了各类第四纪沉积物样品;完成了燕鸥湖及高山湖的水深测量;在西北海岸海成阶地上发现和采集了可用于年代测定的化石样品,找到了花岗岩漂砾的来源区,发现了海成砾石,为晚更新世晚期环境变迁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为研究海洋环境污染,采集和测定了海水水样和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并观测了长城站湾潮间带海水营养盐变化。 2.中山站考察 进行了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极隙区动力学、气象等6个课题的常规观测,开展了东南极克拉通资源潜力分析和地壳演化两个课题的现场考察。第九次南极考察队23名队员在中山站进行越冬考察。 3.南大洋考察 南大洋考察采用船只走航观测和测区定点观测两种方式。走航观测贯穿全航程,特别是充分利用环绕南极冰缘航行的机会,进行了磷虾资源的全程探测记录和采样,考察水文、化学和相关的生物特性,首次获得环南极冰缘区较完整的第一手资料。 在南斯科舍海和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39个站位定点观测,完成磷虾生态及资源量、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初级生产力和浮游生物等综合性科学考察。 这次考察对完成“八五”南极研究计划的“南大洋磷虾资源和开发利用”、“南极与全球气候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和“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气候与环境演变及现代环境背景的研究”。
编辑推荐
《极地封情(1984-2010年)》的问世,为我国的极地考察事业的文献宝库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