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王文槿 编  页数:179  

前言

  职业教育未来十年要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建设有中国特色、符合国情、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制度,加快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改革为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要满足人的职业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要求,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实行教产结合、校企业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教学改革,离不开校企合作的方式。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王文槿同志完成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发布的课题《行业参与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在研究校企合作理论的同时,积极开展试验,以IT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方式深入探讨课程和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内容概要

  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行业参与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既有HT行业企业投身教产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又有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收获与转变,更有校企合作课程研发的精彩案例,《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献给: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职业院校的领导、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及企业参与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朋友们。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IT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第一节 中国IT行业的发展一、信息技术二、IT产业(行业)第二节 IT行业的人才需求一、对毕业生信息能力的要求二、对职业院校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第二章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一、职业教育的性质二、职业教育的作用三、新经济形势下各国都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四、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第二节 现代化职业教育模式需要校企合作支持一、需求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二、一些国际案例第三章 IT行业企业投身教产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第一节 IT行业校企合作的特殊困难和积极探索一、在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困难二、IT行业校企合作的特殊困难和积极探索第二节 CEAC——联合院校和企业的平台一、CEAC的定位二、CEAC在参与、推进教改过程中的作用三、CEAC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第三节 新华教育集团——课程开发和教材改革一、调研论证,确定方案二、产品研发,立体资源三、分布试点教学,检验研究成果第四节 思远IT学院——独特的课程研究方法一、行业研究与课程研发的流程框架二、行业研究与课程研发的实施第五节 若森公司——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改革一、若森“曼陀罗”技术二、若森动漫人才培训项目第四章 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收获与转变第一节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打造“工学交替”、“校企互嵌”的教学平台一、工学交替二、校企互嵌第二节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以“任务包”带“课程包”,促进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一、确立了工学结合、双证沟通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王作任务包二、根据“任务包”设计相应的高职专业的“课程包第三节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试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尝试校企无缝对接一、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建设二、以行业为背景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学生能主动适应职业岗位三、以生产为主线开发专业课程,加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四、理论课与实践课综合化,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应职能力五、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节 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尝试专班、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一、专班人才培养模式二、工作室职业培养模式三、专班和工作室人才职业养成教育的特点第五节 保定科技职业学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整合课程设置一、“以就业为前提”、“以行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把握以就业为前提的职业教育的宗旨三、紧密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典型的工作过程,对原来的学科课程及其相关内容实施结构再整合四、建立以职业行动能力为本位、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和适应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五、倡导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第六节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促进了“双师”队伍建设二、促进了教材建设三、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四、强化了为企业服务的职能第七节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校倡导企业全过程参与教学改革,共同打造“职业人一、企业参与贯穿高职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创建“四段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合格的“职业人三、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及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四、构建符合“职业人”能力核定标准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五、“职业人”培养顺利实施的配套保障第八节 西宁一职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一、“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设的背景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实践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设的成效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建议第五章 对IT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回顾与思考第一节 IT行业企业参与职教课改的回顾与总结一、IT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课程改革课题的回顾二、IT行业企业参与职教课改的模式第二节 IT行业参与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经验和建议一、IT类行业企业参与职教课改的经验二、政策建议附录A 思远IT学院信息服务外包专业呼叫中心方向研究报告附录B 电话营销实务附录C 环艺专业课程示范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来自岗位能力要求的驱动  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繁荣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知识的产生、传播、加工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而它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它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更快,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服务行业和工业行业用工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在发展较快的地区和企业中,劳动力非常短缺,尤其是技术型劳动力。同时,我国面临着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成为制造强国的良好机遇,但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关键还是人的因素,特别是从事生产和管理实践的劳动者。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对劳动力大军的技术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也对以培养合格的就业劳动力人才为主要功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出了要求。  为了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尽快适应岗位需求,职业院校既要在课程内容中呈现信息技术,又要在教学手段中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  为了适应工业信息化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不仅要以信息化手段培养信息技术毕业生,还要以信息化手段培养其他专业毕业生,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信息技能。离开信息化环境或情境,很多信息技术都是无法掌握的。比如财会专业的“用友软件”,如果不是使用公司提供的教学版进行实训,毕业生无法达到行业的上岗要求。再比如操作型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的信息技术,这些信息技术离开特定的信息化情境是无法培训出来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营造好的发展环境,搭建好的服务平台,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健康稳步发展。  ——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  坚持精品化、高端化的发展定位,以专业的全流程服务、高水平的创意策划能力以及完善的数字内容生产线和生产控制系统打造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品质数字内容产品。  ——北京若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行业内最权威的企业调研方法来研究行业需求,采用职业教育的学习理论来研究学生学习规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研发出新课程,或对已有课程进行改进。  ——思远IT学院教育研究院  教材以场景模式贯穿始终,可以充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兴趣、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内容上,充分考虑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和学生的引导与启发等环节。使教学不再单向的课堂讲授,而成为双向互动的促进式课堂。真正做到学生喜欢读、读得懂、用得上。  ——新华教育(北京)研究院

编辑推荐

  《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中国职业教育协会2008-2009年度课题(100153)《行业参与职业院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