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李培英,徐兴永,赵松岭 著 页数:337
Tag标签:无
前言
黄土覆盖着约9.3%的全球陆地表面,集中分布于温带沙漠外缘的半干旱地区、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森林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呈东西向带状断续分布。我国黄土有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之分。原生黄土成因是大气环流运行的结果,借助风力将北方、西北戈壁、沙漠、干涸湖底及其外缘地表的细颗粒物质,搬运到黄土高原及其以东的地区堆积,再经黄土化作用,而成为原生黄土。风成黄土堆积以后再经其他地质营力作用,如:流,水侵蚀、搬运、再堆积而成为次生黄土。从地理位置来看,黄土总是分布在沙漠区的下风头,也就是沙漠的外围区,展示了沙漠与黄土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东亚黄土分布明显地受季风影响,如:受来自海上的东亚季风影响强时,以古土壤活动层为主;而受西风带影响强时,以黄土沉积为主。随冰期、间冰期气候环境的旋回,前者指示干冷,后者指示暖湿,黄土和古土壤呈现出交替出现的关系,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分布状况可以追溯季风活动的轨迹。因此,中国北方广为分布的厚层黄土,与深海沉积物和极地冰芯并驾齐驱,三者共同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自然档案。这部自然档案连续记录了自然环境演变史、冰期和间冰期气候交替变动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印记。近年来新近纪黄土的发现与确认,表明中国黄土高原的黄土记录,有可能提供较极地冰芯和一般深海沉积时间更长、内容更为完整的、长达2200万年以来全球变化的记录。除了中国西北地区存在广为分布的厚层黄土堆积以外,中国东部还存在海岸带黄土和海底黄土,它们也有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之分。当我国黄土高原在过去的2000多万年中稳定地记录当地的环境变化时,我国东部则处在与黄土高原不同的沉积环境,会形成另一种类型的“沉积档案”。从地质构造基础来看,我国东部存在松辽沉降带和华北沉降带,在过去的2000多万年中,它们曾连成一片,形成巨型湖泊群,落入其中的黄土物质,堆积了数千米厚的松散沉积物,成为我国东部若干油田的盖层。由此可见,当风力搬运物质进入黄土高原区就堆积成厚层黄土,而落在巨型湖泊地区时就成为稳定的、厚层湖泊沉积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李培英等同志的研究:华北古湖发育之际,现代的渤海海峡,那时还是巨型陆桥,它的存在阻挡了华北巨型古湖水的外流和黄海海水的入侵,这也是华北平原的海相地层只出现在晚更新世的原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海岸带黄土和沿海低山丘陵区古冰川遗迹为中心,通过详细论述古华北湖的形成时代与分布范围,对目前所能认识到的环境演变的若干理论问题,包括海岸带黄土形成前的古湖泊环境,古华北湖中的湖侵与湖退、海侵与海退,华北古陆桥断裂和渤海海峡跌水的形成与消亡,古华北湖与古冰川活动之关系,古华北湖与东部海岸带黄土沉积之关系,以及中国东部低山丘陵区古冰川遗迹与陆架沉积之关系等,均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展示了我国黄土研究、陆架环境研究和沿海古冰川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内陆黄土与海岸带黄土研究概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内陆黄土研究 一、内陆黄土早期研究 二、内陆黄土近期研究 第三节 海岸带黄土研究 一、海岸带黄土研究概述 二、海岸带黄土近期研究 三、冰碛物与黄土的关系第二章 海岸带黄土形成的动力背景 第一节 冬、夏季风风系 一、冬季风风系 二、夏季风风系 第二节 其他季风风系 一、季风的形成与活动 二、印度季风 三、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季风 四、西非季风 五、东亚季风第三章 海岸带黄土形成前的古湖泊环境 第一节 古华北湖周边地质背景 一、大兴安岭 二、小兴安岭 三、长白山山脉 四、燕山山脉 五、太行山 六、山东丘陵 第二节 山东丘陵地质构造 一、燕山运动 二、喜马拉雅运动 第三节 第四纪早期的古湖泊群 一、东北平原古湖泊群 二、河北平原古湖泊群 三、黄河流域古湖泊群 四、长江流域古湖泊群 第四节 华北古陆桥与渤海海峡跌水的形成 第五节 古华北湖的形成与消亡 第六节 古华北湖盛衰变动的环境效应 一、断陷盆地与古湖形成之关系 二、华北盆地中的古湖 三、古陆桥的形成与断裂 四、更新世早期古华北湖对山东丘陵环境的影响 五、崂山一带古冰川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七节 晚更新世末期出现的湖底沙漠化 一、腾格里湖湖底沙漠化 二、巴丹吉林湖底沙漠化 三、成海海底沙漠化 四、里海海底沙漠化 五、居延海盆地的湖底沙漠化 六、青海湖湖底沙漠化 第八节 黄土堆积体演化格局 第九节 古华北湖对山东丘陵古冰川活动的影响第四章 海岸带黄土形成的冰缘环境第五章 渤海海岸带黄土第六章 苏北古湖岸黄土第七章 海底沙漠化及其衍生沉积第八章 东部沿海古冰川遗迹第九章 古冰川、古湖泊与海岸带黄土的关系及环境演化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更新世早期,崂山顶部形成巨厚的冰帽冰川,在崂山南侧鲍鱼岛旁形成了终碛堤。现在鲍鱼岛附近残存的巨砾海滩,是该终碛堤的一部分,在低潮线以下可能也存在残存的终碛堤。该冰期时的雪线高度,大约位于现今海拔50-100m。在崂山东侧,早冰期的冰碛物已延伸到现代黄海海面下,在岸边形成由冰碛物形成的冰碛海岸(图8-18)。值得一提的是,崂山低海拔古冰斗与古终碛堤的发现,说明崂山地区更新世早期的雪线确实很低。(2)侧碛堤侧碛堤系指冰川两侧堆积形成的堤状冰碛物。崂山古冰川活动时所留下的侧碛堤主要分散在冰川谷两侧的谷坡上,高度大体一致或微向下游倾斜。侧碛物从上源搬运而来,其岩性与当地基岩岩性明显不同。崂山侧碛以北九水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招待所附近的侧碛和北九水上游潮音瀑附近的侧碛(漂砾)最为典型。北九水北海分局招待所附近侧碛堆积在距北九水谷底30-50m高的谷坡上,漂砾长达15m,以灰白色花岗岩为主,与当地浅肉红色花岗岩明显不同(图8-19)。北九水上游潮音瀑附近漂砾也以灰白色花岗岩为主,异于当地浅肉红色花岗岩(图8-20)。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