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专业委员会 编 页数:252 字数:400000
前言
在21世纪,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有一对矛盾非常突出,这就是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与近岸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之间的矛盾。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是不可持续的。多年来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的赤潮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我国海洋界、环保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一些从事海洋环境研究的学者、海洋环境管理者和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的工作人员为探求赤潮发生机理、赤潮防治对策以及赤潮防治管理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全国广大海洋与环境保护科技_T作者的共同期愿和要求,定位为“赤潮研究与防治交流平台”的中国海洋学会赤潮研究与防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赤潮专委会”)于2004年8月正式成立。赤潮专委会成立之时召开了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作为首届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一)》已于2005年4月正式由海洋出版社出版。时隔三年,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果,适逢全党、全国都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赤潮专委会顺应时势,于2007年11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再次发挥赤潮专委会的平台作用,总结过去三年的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经验,促进赤潮研究与防治T作更上一层楼,为实现我国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会议得到了相关领导、广大委员、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积极响应,共有60多人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8位著名赤潮专家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个个精彩,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整个研讨会学术气氛浓厚、活跃。本届学术交流会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二)》论文集经专家的多轮审阅,作者的多番修改、完善,今天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论文集的出版是我国海洋界、环保界的一件好事。就论文集本身而言,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色:其一,作者范围广,论文集收录了全国各地赤潮研究与防治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监测预报、赤潮防治和管理的专家、管理者、基层监测人员的作品,充分代表了我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的现状;其二,涉及内容丰富,包括了赤潮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毒理学、预报模型、监测分析技术、遥感技术、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健康与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诸多方面;其三,大部分论文是首次发表,属于原创性论文,其中不乏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其四,相当一部分论文的作者是从事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但其论文的字里行间进射出的对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的激情、睿智、理性与责任感非常令人欣慰。本论文集展示了相关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几年来为赤潮研究与防治所作的努力和贡献。在整个文稿的汇编过程中,感谢每位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全力配合,感谢各位专家的认真审阅。我们希望本论文集能为以后的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为赤潮管理提供一些决策支持。书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会继续努力,以期第三集、第四集……更加能够满足科技工作者对赤潮研究与防治的现实需求。
内容概要
本论文集经专家的多轮审阅,作者的多番修改、完善,今天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论文集的出版是我国海洋界、环保界的一件好事。就论文集本身而言,有以下几个特色:其一,作者范围广,论文集收录了全国各地赤潮研究与防治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监测预报、赤潮防治和管理的专家、管理者、基层监测人员的作品,充分代表了我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的现状;其二,涉及内容丰富,包括了赤潮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毒理学、预报模型、监测分析技术、遥感技术、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健康与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诸多方面;其三,大部分论文是首次发表,属于原创性论文,其中不乏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其四,相当一部分论文的作者是从事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但其论文的字里行间进射出的对赤潮研究与防治工作的激情、睿智、理性与责任感非常令人欣慰。
书籍目录
珠江八大口门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其对珠江口海域环境影响汕尾港赤潮监测、管理和预防浅述渤海湾赤潮灾害风险初探海洋赤潮水色遥感技术研究进展赤潮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研究赤潮预警预报模型研究进展国家赤潮业务化立体监测预警系统MAMS在赤潮监测中的应用东海海域聚球藻赤潮珠江口海域营养盐含量比值及与浮游植物的关系营养指数法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法在评价富营养化上的差异珠江口生态监控区赤潮生物生态特征变化研究赤潮异弯藻对磷酸盐吸收速率的研究汕尾港两次球形棕囊藻赤潮期间气象水文条件的异同分析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利用水文、气象要素因子的变化趋势预测南海区赤潮的发生广州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特征研究南海夜光藻赤潮概况及其对水文气象的适应条件南海华南近海赤潮发生发展的水温、气压演变模式归纳温度对大亚湾海域海洋卡盾藻生长的影响海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的光周期效应亚历山大藻属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应用研究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特征及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三种典型赤潮藻的氮磷营养特性研究不同株亚历山大藻对东海原甲藻的化感作用不同磷源及浓度对利玛原甲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研究近20年南海赤潮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大亚湾赤潮变化的长期观测分析黄海南部及东海赤潮优势种及暴发特点探讨1980—2003年南海赤潮藻种分布特点王素芬唐丹玲有利于赤潮消亡的水文气象条件夏季粤东沿海赤潮发生条件的探讨渤海赤潮与环境特性的初步分析中国南海西部赤潮的海洋动力机理研究
章节摘录
珠江八大口门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其对珠江口海域环境影响 袁国明,何桂芳,罗勇,徐志斌(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广东广州510300) 摘要:对20a来珠江八大口门入海污染物浓度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了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P)、重金属(Hg、Cu、Pb、Cd)、石油类和化学耗氧量(COD)的浓度年际间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生活污水相关的DIN,PO4-P的浓度多年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与工业污水密切相关的重金属和石油类则呈下降趋势,受工业和生活污染共同影响的COD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通过对主要污染物中营养盐的氮磷比(N/P)分析发现氮磷比严重失衡,且它在珠江八大口门及珠江口海域两处的年际变化趋势相反。与此同时,还就不同污染物浓度变化成因及其对珠江口海域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珠江八大口门;污染物质;浓度变化 八大口门是珠江与南海相连的通道,珠江上游的所有污染物都通过其向海输出,因此其污染物的浓度、输出量直接影响着珠江口海域的水质。本文主要通过对珠江八大口门近20年来一些主要污染物浓度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变化趋势,并借助一些相关区域的污染源资料研究其变化成因,同时收集珠江口海域同期的监测资料,分析对珠江口海域的影响。 1 珠江八大口门近20年来水污染变化 1.1 污染物监测 分别在珠江出海的八大口门布监测断面(图1),其中1985-1996年的监测工作由南海海洋环境监测网成员单位--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承担,1990年前只采上下层,1990-1996年改为采左中右表层样。1997年后监测网工作调整暂停了八大口门的监测工作,直至2002年重启,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承担监测任务,其问对原有的监测断面上的布点作了调整,视河口宽度和深度增加了站点和层次,其中在虎门、磨刀门断面增至7个站点,蕉门、横门、崖门、鸡啼门断面增至5个站点,洪奇门、虎跳门断面仍设左中右3个站点,采表底层样(水深小于5m时,只采表层);监测时间均分别在枯水期(2_3月)、丰水期(7-8月)、平水期(10-11月)进行;监测因子为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P)、重金属(汞、铜、铅、镉)、石油类和化学耗氧量(COD)。测试分析方法采用当时国家制定的水监测方法(同时适应于地表水和海水)进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